《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第六〉淺釋0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懺悔品第六〉
原文: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淺譯:
「從今日去」:從今天開始。
「稱覺為師」:稱覺為我的師父。
「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不再皈依天魔外道,又去做旁門外道的徒眾。
「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以自己的自性三寶,常自證明。
「勸善知識」:現在我勸各位善知識。
要「歸依自性三寶」:你皈依自性佛寶、自性法寶、自性僧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佛,就是覺;法,就是正;僧,就是淨。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你皈依覺,就不要生邪迷的心。
「少欲知足」:不是說我不吃肉,這就少欲了;不是說我看多一點經,這就是少欲了。不是的!少欲,就要離去淫欲心。
淫欲心不離,《楞嚴經》上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你不離淫欲心,要是想出三界,那是無有是處的。所以少欲就要知足;知足,就是沒有貪心,窮死也不貪,餓死也不貪,無論怎麼樣的困難,也不要生出貪心來,要知足。
「能離財色,名兩足尊」:你看!這說得清清楚楚:能離財、離色,不貪財、不貪色,也不貪名,這就是兩足尊——福也足了,慧也足了。
「自心歸依正」:你自己心皈依正法。
「念念無邪見」:念念不要有邪心,也不要有邪見。
「以無邪見故」:因為沒有邪見的緣故。
「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就沒有人我,也沒有貢高,沒有貪,也沒有愛,沒有執著。
「名離欲尊」:你能這樣子,這就叫離欲尊。你看!離一切的欲——欲心。
「自心歸依淨」:皈依清淨。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一切所有的塵勞。塵勞,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這個社會上的境界,都叫塵勞。
「自性皆不染著」:你自己不被流俗所轉,不被社會潮流所融化,你應該教化社會,應該教化眾生,不要被眾生教化了。
好像以前有一個girl(女孩子),在我們這兒學佛法,她和男朋友在電話上講了一個多鐘頭,我在那兒看著。她說她想要度他信佛。
我說:「他是信什麼的?」她說:「他信天主教的。」我說:「妳不要被他度得你信了天主教,那已經就不錯了,妳還想度他信佛啊?」我說:「妳小心一點!」果然沒有好久,她就跑了。究竟是信什麼?是被人家度了,是度了人了?不知道。
「名眾中尊」:你自性不染著,就叫眾中尊。在眾生之中,你是最尊貴的,因為眾生都是染著的。
你若想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想與眾不同,你必須要離欲!你沒有欲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真正一個學佛法的,自己這些毛病不去,光會講幾句佛法,有什麼用啊?一點用處都沒有!
「若修此行」:你若能這樣修行。
「是自歸依」:這就是真正的自皈依。
「凡夫不會」:這一般的凡夫,不明白皈依的道理。
「從日至夜」:從白天到夜裏。
「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假設你說皈依是皈依佛。
「佛在何處」:佛在哪個地方?
「若不見佛」:你若沒有看見佛。
「憑何所歸」:你憑著什麼去皈依?
「言卻成妄」:你若說我見了,我見到佛了!那就是你打妄語。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忏悔品第六〉
原文: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浅译:
「从今日去」:从今天开始。
「称觉为师」:称觉为我的师父。
「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不再皈依天魔外道,又去做旁门外道的徒众。
「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以自己的自性三宝,常自证明。
「劝善知识」:现在我劝各位善知识。
要「归依自性三宝」:你皈依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
「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就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你皈依觉,就不要生邪迷的心。
「少欲知足」:不是说我不吃肉,这就少欲了;不是说我看多一点经,这就是少欲了。不是的!少欲,就要离去淫欲心。
淫欲心不离,《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你不离淫欲心,要是想出三界,那是无有是处的。所以少欲就要知足;知足,就是没有贪心,穷死也不贪,饿死也不贪,无论怎么样的困难,也不要生出贪心来,要知足。
「能离财色,名两足尊」:你看!这说得清清楚楚:能离财、离色,不贪财、不贪色,也不贪名,这就是两足尊——福也足了,慧也足了。
「自心归依正」:你自己心皈依正法。
「念念无邪见」:念念不要有邪心,也不要有邪见。
「以无邪见故」:因为没有邪见的缘故。
「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就没有人我,也没有贡高,没有贪,也没有爱,没有执着。
「名离欲尊」:你能这样子,这就叫离欲尊。你看!离一切的欲——欲心。
「自心归依净」:皈依清净。
「一切尘劳爱欲境界」:一切所有的尘劳。尘劳,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这个社会上的境界,都叫尘劳。
「自性皆不染着」:你自己不被流俗所转,不被社会潮流所融化,你应该教化社会,应该教化众生,不要被众生教化了。
好像以前有一个girl(女孩子),在我们这儿学佛法,她和男朋友在电话上讲了一个多钟头,我在那儿看着。她说她想要度他信佛。
我说:「他是信什么的?」她说:「他信天主教的。」我说:「你不要被他度得你信了天主教,那已经就不错了,你还想度他信佛啊?」我说:「你小心一点!」果然没有好久,她就跑了。究竟是信什么?是被人家度了,是度了人了?不知道。
「名众中尊」:你自性不染着,就叫众中尊。在众生之中,你是最尊贵的,因为众生都是染着的。
你若想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想与众不同,你必须要离欲!你没有欲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真正一个学佛法的,自己这些毛病不去,光会讲几句佛法,有什么用啊?一点用处都没有!
「若修此行」:你若能这样修行。
「是自归依」:这就是真正的自皈依。
「凡夫不会」:这一般的凡夫,不明白皈依的道理。
「从日至夜」:从白天到夜里。
「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假设你说皈依是皈依佛。
「佛在何处」:佛在哪个地方?
「若不见佛」:你若没有看见佛。
「凭何所归」:你凭着什么去皈依?
「言却成妄」:你若说我见了,我见到佛了!那就是你打妄语。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胃痛了兩個星期,得到許多收穫。感恩這場病陪我走過天堂、下到地獄,用「人間煉獄」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不好,並非全然都是業障干擾。平時要多多反省自己,待人處世有沒有圓融?古語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語彷彿釘子般,重重地釘在牆面,即使拔除也會烙下深刻的印記,難以抹滅。故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要輕易說出傷人的話語,避免造下更多的口業,結下更多惡緣。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尚未接觸牟尼精舍,尚未開始誦經修行前,我老是感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不順,做什麼都受阻礙,壞習慣也很多。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遇到精舍,因為當時真的太痛苦,已經處於人生低潮很久了,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改善,只好「死馬當活馬醫」,到牟尼精舍請示我所遇到的問題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胃痛了兩個星期,得到許多收穫。感恩這場病陪我走過天堂、下到地獄,用「人間煉獄」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不好,並非全然都是業障干擾。平時要多多反省自己,待人處世有沒有圓融?古語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語彷彿釘子般,重重地釘在牆面,即使拔除也會烙下深刻的印記,難以抹滅。故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要輕易說出傷人的話語,避免造下更多的口業,結下更多惡緣。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尚未接觸牟尼精舍,尚未開始誦經修行前,我老是感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不順,做什麼都受阻礙,壞習慣也很多。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遇到精舍,因為當時真的太痛苦,已經處於人生低潮很久了,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改善,只好「死馬當活馬醫」,到牟尼精舍請示我所遇到的問題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