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鬼才聊電影【 阿基拉 】當文明走到末日之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阿基拉》(日語:AKIRA)是一部日本漫畫家及動畫導演大友克洋於1988年推出的動畫電影,改編自大友本人的原作漫畫。

以下微雷:

《阿基拉》並不算主流的作品,大多數人頂多聽過這個名字但沒真正看過,但這部片卻被各國的電影界、動畫界視為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在美國也有十足的影響力,對日本動畫的影響更是不用多說,啟發了許多知名創作者。

從藝術的層面來說,《阿基拉》也是手繪動畫的顛峰之作,在1988年電腦動畫還不普及的年代,製作團隊繪製了整整15萬張圖,這在過去是非常罕見的大成本製作,未來也不太可能再有這種創作。

其電影配樂也非常見的管絃交響樂,而是採用印尼傳統民俗樂結合電子音樂,營造出詭譎絢麗的氛圍,結合眼前的手繪畫面,其衝擊力是前所未有,在眾多科幻作品中非常有鑑別度。

阿基拉的故事背景稍微有些複雜,這邊快速說明一下。1988年的東京意外發生一場慘烈的巨大爆炸,進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日本又在東京灣建立新城市,但這座新東京卻是建立在腐敗和頹廢之上,不僅貧富差距極大,人們的生活困苦,政府高層更是極其腐敗,而且有不可告人的陰暗內幕,直到災後31年的2019年,故事開始。

raw-image

這場「爆炸」是電影裡非常重要的事件,同時也是日本史上非常痛苦的回憶。

1945年,兩顆原子彈落在長崎跟廣島,兩座城市直接從地圖上被抹去,數萬人的屍骨都沒能留下,那些被輻射感染的老弱婦孺承受生命磨難,肉體出血變異等等,這對日本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心靈創傷。

相較於戰勝納粹的美國人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日本國民所感受到的,是從天堂墜落到地獄的慘痛打擊,以及被巨大力量震懾住的恐懼。

不論是1954年的哥吉拉,還是擁有未知力量的阿基拉,都代表著絕對壓倒性的力量,人類在這些力量面前非常弱小,這也使得電影的調性黑暗而且令人絕望。

這也是《阿基拉》的一個看點,只有經歷過核彈攻擊的國家,才能體會到那種深層的無力和絕望,並轉化成藝術品讓其他人也能感同身受。

另一個令人絕望的看點,就是新東京。這是一個即將瓦解的龐大社會,彷彿一個重症病人,在死前會有一些徵兆或生理反彈,人類構成的社會群體也是如此,統治階級想要維持運作,看不到未來的人們選擇破壞一切。我們作為觀眾,看著這座城市一步步邁向自我毀滅。

raw-image

大友克洋對這個世界的想像有他自己的觀察角度和邏輯,對很多現象的刻畫至今來看仍是非常怵目驚心。例如底層人民群眾對社會現況感到失望而上街抗議,與全副武裝的軍警展開激烈衝突,電影裡的時間是2019年,正好我們這個世界的2019年也在香港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毀滅與新生是很多作品熱衷探討的議題,像是基督文化裡的大洪水和索多瑪城,在後世的詮釋中,經常強調人類本身的罪孽和不知反省而導致大災難,達到抨擊當代群體的效果。

在時下的好萊塢創作中,這種抨擊力道變弱了,並且給予主角們一些正面的人格特質,使觀眾在欣賞時能有一個依附的對象,所謂的末日災難也不再是一種報應,反而是一個機會讓人類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

阿基拉所刻劃的末日,角色們也如同螻蟻,他們並沒有什麼卓越的見解和領導人特質,更無法帶領人類扭轉危機,他們都是應該被消滅的族群,只是陰錯陽差地活了下來。

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不是肯定人類這個物種,而是深層的否定。這樣的思考邏輯可能也隱含了日本人對於二戰的反思,核彈帶來的末日景象都是基於自身的惡行所導致的結果。

但即使是如此黑暗的故事,主角金田還是帶給觀眾一絲的希望,不論是象徵叛逆的紅色夾克和重機,或是他在劇中的行動力,都是觀眾唯一能依附的對象。

raw-image

其中鐵雄這個角色很值得探討,有些人認為這個角色其實就是20世紀的日本,一個弱小的男孩試圖被看見、被肯定,在獲得強大的能力後越走越偏,如同軍國主義後的日本;也有人認為這個角色象徵長期被忽視的底層人民,他們得不到資源,也沒有良好的環境和教育,他們失去理智的反撲給了人類文明毀滅性的打擊。

電影本身並不是完全沒有缺點,以敘事節奏來說,前後有點不平均,有一些地方的轉折不是很順暢,我的觀影情緒有時候會稍微抽離,但到了敘事的第三幕,整個專注力又抓了回來。

結局也很值得玩味,算是一個開放式的答案,讓觀眾可以自行思考,如果想看更完整的版本,阿基拉的漫畫版有更詳細的劇情,有興趣的觀眾可以找來看。

整體來說,我非常推薦《阿基拉》這部作品,你可以看到許多日本動畫常見的元素都來自於此,不論是劇情營造還是角色塑造,特別是90年代的作品受阿基拉影響很深,以及美國的一些影視作品也能看到阿基拉的元素在裡頭。

趁著現在重映,抓緊時間進戲院目睹這部經典神片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1/06/09
這篇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呀! 我蠻喜歡《阿基拉》開頭便呈現的速度感,配樂我記得是藝能山城組,但我老記成山口組說,哈哈~ 故事裡的超級城市、大型3D看板與投射燈打光,讓人有種觀看《銀翼殺手》的即視感在,不知道你看過原作漫畫沒有?有人說那真是把日本人的龜毛發揮到了極限的作品,而街頭幫派械鬥、暴動遊行,以及超能力者的對決,也多少可以感受到上映當時,那個年代的流行氛圍。 感謝分享唷!
avatar-img
鬼才的沙龍
54會員
136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鬼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Thumbnail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Thumbnail
曼哈頓計畫的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地使用新型態的戰略武器—原子彈,分別投擲於廣島與長崎,造成包含平民在內的二十餘萬人因此喪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下休止符。本書架構在發掘兩「具」遺骸的詭譎之處,帶領讀者一窺當時戰爭結束才是苦痛的開始,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的倖存遺孤,如何面對殘酷的世界,憎恨的對象是?
Thumbnail
曼哈頓計畫的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地使用新型態的戰略武器—原子彈,分別投擲於廣島與長崎,造成包含平民在內的二十餘萬人因此喪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下休止符。本書架構在發掘兩「具」遺骸的詭譎之處,帶領讀者一窺當時戰爭結束才是苦痛的開始,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的倖存遺孤,如何面對殘酷的世界,憎恨的對象是?
Thumbnail
奧本海默 (有雷,不過這部電影基本就是照歷史去拍,這種傳記型電影應該也不用怕暴雷,電影結局不會翻轉跟你說奧本海默沒死日本沒被炸) 單純以電影看完之後的感覺來寫這篇心得 因為我沒有物理背景或是特別研究二戰歷史 事前決定要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網路上的評論先刷過一輪 雖然大部分人都是好評,但是也不
Thumbnail
奧本海默 (有雷,不過這部電影基本就是照歷史去拍,這種傳記型電影應該也不用怕暴雷,電影結局不會翻轉跟你說奧本海默沒死日本沒被炸) 單純以電影看完之後的感覺來寫這篇心得 因為我沒有物理背景或是特別研究二戰歷史 事前決定要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網路上的評論先刷過一輪 雖然大部分人都是好評,但是也不
Thumbnail
量子力學、原子彈的正當性,以及二戰後美國在冷戰時期盛行的麥卡錫主義,共同成為建構諾蘭這次新片的三大詭柱。
Thumbnail
量子力學、原子彈的正當性,以及二戰後美國在冷戰時期盛行的麥卡錫主義,共同成為建構諾蘭這次新片的三大詭柱。
Thumbnail
首先,我必須說,一部沒有俊男美女卡司,片長165分鐘的法國電影,你為什麼要買票? 雖然說本世紀我覺得最無聊的《在車上》(Drive My Car)也長達178分鐘;但光就國人的愛好及那充分發揮的意識流作祟,雖然屁股很痛,但是觀眾絕對會忍,走出戲院的時候還會說喜歡。 但,誰會走出戲院說我喜歡《天堂幻影
Thumbnail
首先,我必須說,一部沒有俊男美女卡司,片長165分鐘的法國電影,你為什麼要買票? 雖然說本世紀我覺得最無聊的《在車上》(Drive My Car)也長達178分鐘;但光就國人的愛好及那充分發揮的意識流作祟,雖然屁股很痛,但是觀眾絕對會忍,走出戲院的時候還會說喜歡。 但,誰會走出戲院說我喜歡《天堂幻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