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本,難以抹滅的傷痛;也給予世界,猶如原子彈般龐大的震嚇。


我想像著這些親手創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們,在得知數十萬人瞬間命喪在自己所產下的孩子裡後,再用沾滿無形鮮血的雙手為結束戰爭而鼓掌喝采時,必須迎合喜悅,卻與罪惡掙扎的矛盾感,那是多麼沉重。


世界上一直存在許多衝突與流離失所的人們,但由於我誕生在一個環境較於安全的台灣,戰爭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其實非常地遙遠,而它所帶來的長期傷痛,我更是難以共情,但隨著成長慢慢接觸了各種影視、書籍等等,才漸漸意識到,我一直活在被保護妥當的童話世界裡,而現實,並沒有故事結尾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raw-image

我們享受著和平,但和平並不是一個恆常穩定的狀態,它就像一顆隨時可能會碎裂的雞蛋,被放在眾多交錯的細線上,線的兩端被不同國家緊緊抓著,我們互相角力與拉扯,才讓和平維持在這個神奇的平衡上。


我相信奧本海默與科學家們,或許有著「想與團隊攜手完成任務寫下歷史」的僥倖,與「誤信決策者擁有了武器而不會去使用」的天真,但他們絕對不樂見原子彈帶給日本物理與心理上深深的痛。

raw-image


這場大規模的毀滅,究竟該歸咎於誰?

是原子彈之父?還是討論投放地點的參與者們?

下達命令的美國總統?又或是最終投下彈藥的飛行員?


這一連串彷彿核分裂般沒有停止的連鎖反應,我認為世界上所有人都可能是這場反應中的中子,維持和平需要大家的力量,這不是僅憑一己之力就能達到的小任務。


我想呼籲大家也包含我自己,盡可能地選擇善良,盡可能阻止扣下扳機的人,盡可能接住掉入深淵的親友,有力量時就影響更多人,沒有力量時就顧好自己或身旁的人就好,我希望那引爆後所產生連鎖反應,並不是毀滅世界的熊熊烈火,而是讓人與人,去思考、碰撞、包容所產生的希望之光。

內容總結
奧本海默
5
/5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