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原子彈其實就是奧本海默一生的預言?毀滅背後是人性的恐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奧本海默》

電影改編自凱・柏德和馬丁・J・薛文撰寫的傳記《奧本海默》,電影以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製作過程為主軸,進而帶出奧本海默一生中在面對不同境遇下,自我的心境掙扎。

《奧本海默》的敘事在諾蘭執導的眾多電影中絕對不算複雜,只需要等待一些時間慢慢隨著劇情推展,進而就能拼湊出每段過程的故事原貌,基本上電影主要以三個時間線來推進整個故事,分別為奧本海默從學生時代到原子彈研發完成、奧本海默1954年的安全聽證會,以及路易斯.史特勞斯1959年的提名聽證會。

raw-image


毀滅與和平

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滅者。

這句話彷彿預言一般,為接下來的故事揭開序幕,原子彈的研發需要大量的人力且刻不容緩,在無數人的努力和無數次的數學計算下,原子彈注定帶來毀滅,奧本海默明白這一點,但他也明白這份毀滅,將改變人類的命運,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

毀滅並不是結束,毀滅巨響為重生帶了力量。
就像宇宙的起源,來自於一場大爆炸,所有粒子、塵埃經歷了劇烈的衝擊,消融、重組、分裂、重生。

人們不會感到恐懼,直到能夠理解它是何物;人們無法理解它,直到已經使用過它。

於是兩顆原子彈墜入了廣島與長崎,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人類也從此跨入新的時代,這是一個看似「和平」的時代,但戰爭不存在了嗎?不,戰爭依然存在,只要武器仍然存在的一天,人類的戰爭就不會停止

強大的武器創造了表面的「和平」,然而這一切的和平,是否只是依附在對死亡的恐懼,就只能由我們繼續創造來驗證了。

一切都是政治

軍備競賽在戰後持續延燒在各國,奧本海默見證到這份力量的毀滅性,曾經他確實很矛盾,不願面對自己熱情投入的科學,有天竟然會成為殺人的武器,直到原子彈的爆炸成為了事實。

他知道這個世界需要改變,人類已經歷一回足夠深刻的死亡,生而為人必須停止互相殘殺,而這樣的選擇又再一次來到他的生命。

戰後氫彈的研發製作成為了他第二次選擇,他極力阻止這項武器的製造,這也展現他直視過去自己的決心。

然而這樣的選擇,卻為他帶來意想不到震撼,而這一切從頭到尾,都是政治。

raw-image


軟弱與反抗

面對原子彈的成功為美國帶來勝利,奧本海默走進了自己的預言裡,人們為這份成功歡呼、為他鼓掌,奧本海默需要為這場勝利發表演說,在世界的另一端因為原子彈的爆炸,數萬無辜的人民正在為此受害。

他知道勝利是虛假的,這一切都是虛假的,但此刻這個當下在場的人都在等待他,於是他做出了他「需要」執行的回應,他進行了符合這場勝利的演說,人們群起激昂,然而這一切才正開始延燒,對奧本海默來說,原子彈為他帶來的痛苦和快樂,是一樣的。

一發不可收拾

將「毀滅」親手帶給人類的奧本海默,見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他告訴總統,此刻的自己雙手沾滿了鮮血,卻換來一句軟弱,他的科學在戰爭、政治的操盤下,終究為這個世界、為他自己,帶來了無法收拾的改變。

「你為什麼不反抗?」

因為選擇阻止氫彈的製造,在有心人士的操弄之下,使得奧本海默陷入安全許可被撤銷的問題當中,他被曾經一同共事的夥伴出賣,所有的過去赤裸裸地被攤在陽光下,曾經累積的名譽也因此不再。

電影中琪蒂數次向奧本海默問到:「你為什麼不反抗?」,但奧本海默都沒有正面回應,似乎早就知道這一切就是會如此發生,他明白自己承擔的事物,而這一切就像原子彈爆發的過程一樣,產生難以計算的連鎖反應。

raw-image


信念與名譽

原子彈的成功,使奧本海默的名聲大響,他成為了「原子彈之父」,然而戰爭因原子彈的毀滅終結,而奧本海默也因這份成就名譽掃地,在一段時間後在史特勞斯的陰謀之下,奧本海默陷入了政治的風波當中。

當史特勞斯指控著奧本海默為了權力、為了名譽時,其實說的根本是他自己,每句話都是他對自我的投射,他渴望名利,他對自己的出身自卑,所以只能不斷地踩著他人往上爬,然而這一切都是虛名,就如奧本海默被他親手毀了,而引爆這一切的也只是一場誤會而已。

但這個過程奧本海默卻能不卑不亢的面對,那個使他能柔軟堅持自己的信念究竟是什麼?

劇終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的再次會面,愛因斯坦是輕輕地給了奧本海默一個提醒:

當人們折磨夠你之後,就會頒獎給你,好像在原諒你的樣子,但其實這些舉動都只是為了他們自己
raw-image


這個世界賦予的價值,終究都是虛假的,無論是掌聲或噓聲。
所以只有明白自己信念的人,才能無所動搖的面對,因為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如此選擇,所以能接受以及承擔所有境遇。

身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抱持著求知的渴望,透過數字、理論拆解這個宇宙的秘密,那樣的世界是純粹的,在面對這一切,奧本海默的信念是什麼?他在守護的到底是什麼?
或許是那只有他看過的宇宙真相吧。

後記

寫到這裡想起之前看過的一部作品《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部漫畫是由不同時段不同的主角接續而成的,但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地動說」這個不被時代接受的學說,故事傳達了讓這些人可以努力不懈,堅守著各自信念的內在力量,這個力量甚至強大到能使他們不畏懼死亡。

更多關於電影的分享


37會員
86內容數
電影用影像說故事,那是第一次的創作,觀眾的體驗行程第二次的創作,文字電影院就像是翻譯機,透過我的體驗將電影的細節轉譯,用文字的方式寫下對一部電影的想像,闡述對我而言的「那部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月 IMM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完《阿凡達:水之道》,發現跟前一集基本上是在說差不多的事情。 同樣以地球人作為侵略者為設定,奪取資源的時候角色講的台詞還幾乎一模一樣,龐大的侵略和戰爭的畫面除了看了很心痛,其實也蠻疲乏的。 關於侵略者的無知,在第一集當中不論是透過角色的對白還有劇本的推進,我覺得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其餘男女主角的部
關於《三千年的渴望》 艾莉西亞·賓尼(Alithea Binnie)是一位孤獨的英國敘事學家,在一次在前往伊斯坦堡的旅行期間,艾莉西亞買下了一個古董瓶子,意外釋放了一個被困在裡面的精靈 。 精靈向艾莉西亞提出她有實現三個願望的機會,只要每一個都是發自她內心的願望,但艾莉西亞認為願望是騙人的,甚至以他
關於《我的意外爸爸》 身為父親的男主角野野宮良多,有著一個非常美好的家庭,在工作上面表現也非常的優秀,可以說是事業家庭兩得意。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血緣只是生物上連結? 你的孩子「只是」孩子 孩子都「感受」得到 別傻了,時間就是一切,孩子的時間不能等。 你的孩子「終究是」你的孩子 瞭解更多
關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無法承受孤獨的松子,為了愛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裡犧牲奉獻,明明在每一段感情裡都全心付出,改變自己了,但為什麼最後全都以不幸收場?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的能力呢? 我只是希望你能喜歡我 松子的童年情感忽視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後記
關於《就在今夜》 《就在今夜》這是一部法國電影,電影的時間是1980年代的巴黎,故事主軸主要圍繞在一個小家庭與一位離家流浪的少女的相遇。 電影就這樣以一個低迷不安的狀態展開,這也揭示了每個角色都將在接下來面臨各自的轉化,而這些轉化也將帶著他們不斷向前,走向真正代表他們的人生。 回到日常 走進日常
關於《達賴的一生》 達賴喇嘛這個名字意思是「智慧之海」,而KUNDUN,是西藏人對達賴喇嘛的尊稱,其為「高貴」的意思。 關於佛教 心的旅程 當你真的認識佛教,會發現佛教的本質是心靈的,它探討的並不是走向極樂世界的「天堂」以獲得「救贖」,而是更原始、更接近本能所渴望的一件事——「自由」。 壇城沙畫
看完《阿凡達:水之道》,發現跟前一集基本上是在說差不多的事情。 同樣以地球人作為侵略者為設定,奪取資源的時候角色講的台詞還幾乎一模一樣,龐大的侵略和戰爭的畫面除了看了很心痛,其實也蠻疲乏的。 關於侵略者的無知,在第一集當中不論是透過角色的對白還有劇本的推進,我覺得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其餘男女主角的部
關於《三千年的渴望》 艾莉西亞·賓尼(Alithea Binnie)是一位孤獨的英國敘事學家,在一次在前往伊斯坦堡的旅行期間,艾莉西亞買下了一個古董瓶子,意外釋放了一個被困在裡面的精靈 。 精靈向艾莉西亞提出她有實現三個願望的機會,只要每一個都是發自她內心的願望,但艾莉西亞認為願望是騙人的,甚至以他
關於《我的意外爸爸》 身為父親的男主角野野宮良多,有著一個非常美好的家庭,在工作上面表現也非常的優秀,可以說是事業家庭兩得意。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血緣只是生物上連結? 你的孩子「只是」孩子 孩子都「感受」得到 別傻了,時間就是一切,孩子的時間不能等。 你的孩子「終究是」你的孩子 瞭解更多
關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無法承受孤獨的松子,為了愛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裡犧牲奉獻,明明在每一段感情裡都全心付出,改變自己了,但為什麼最後全都以不幸收場?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的能力呢? 我只是希望你能喜歡我 松子的童年情感忽視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後記
關於《就在今夜》 《就在今夜》這是一部法國電影,電影的時間是1980年代的巴黎,故事主軸主要圍繞在一個小家庭與一位離家流浪的少女的相遇。 電影就這樣以一個低迷不安的狀態展開,這也揭示了每個角色都將在接下來面臨各自的轉化,而這些轉化也將帶著他們不斷向前,走向真正代表他們的人生。 回到日常 走進日常
關於《達賴的一生》 達賴喇嘛這個名字意思是「智慧之海」,而KUNDUN,是西藏人對達賴喇嘛的尊稱,其為「高貴」的意思。 關於佛教 心的旅程 當你真的認識佛教,會發現佛教的本質是心靈的,它探討的並不是走向極樂世界的「天堂」以獲得「救贖」,而是更原始、更接近本能所渴望的一件事——「自由」。 壇城沙畫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電影改編自2006年獲得普立茲傳記文學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由當代電影界備受矚目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主要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一生。
Thumbnail
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推出的作品《奧本海默》(Oppenheimer)在#芭比海默  推波助瀾下,在全球影城締造票房佳績。  諾蘭根據2006年獲普立茲獎的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American Prometheus:
Thumbnail
《奧本海默》故事描述奧本海默研製原子彈過程,導演諾蘭把部分焦點擺在主角的內心矛盾,研製原子彈成功看似光榮的事情,但卻自喻為「死神」,投放在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死傷,奧本海默覺得自己雙手沾滿鮮血。
Thumbnail
一部長達三小時的片子。跟星際效應看完的感想類似: 是好電影,有缺點,但瑕不掩瑜。實際上不需要拍到三小時這麼久,除了挑戰進電影院的觀眾膀胱,以及要維持長期的專注力之外,有些橋段其實本是多餘而可刪減的。
Thumbnail
《奧本海默》作為一部心理史學意義下的歷史電影,是一種學院以外的公眾解釋。歷史不再是歷史學家獨佔的,當歷史學家們還在圖書館中找尋新的史料撰寫專書時,電影導演已經透過現有的材料,諾蘭以「電影」賦予奧本海默全新的歷史意義。不論《奧本海默》是真是假,奧本海默到底在想什麼,諾蘭已經提供了一場由影視史學與心理史
Thumbnail
三小時片長,諾蘭說了好似不止一個故事。 從受困於實驗室卻睿智早慧的少年說起,年輕時夜不能寐,一閉上眼量子力學如樂譜如音符,在他腦海中無限奏鳴,「理論雖有其侷限」但他很早就知道,有一種邊界遠超出實驗,而他終將跨越。
Thumbnail
Nolan一直都是很做自己的導演,當然這世界上做自己的導演非常多,但哪個導演可以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又能同時賣到上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好萊塢能跟他一樣票房與自我藝術雙贏的導演,我想只有卡麥隆而已了。這次奧本海默,更能證明他完全只想拍自己東西,從不跟商業妥協,甚至近期還透漏絕不拍超級英雄電影。  
Thumbnail
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歷經《天能》疫情期間上映票房慘敗的風風雨雨後,諾蘭離開前東家華納來到環球影業,3年一個週期又帶來了全新作《奧本海默》。本以為《天能》已是諾蘭作品中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奧本海默》硬生生地再度拉高了門檻,時長挑戰膠卷盤所能承載的最長時長,也挑戰了諾蘭至今所有作品中時長新紀錄。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電影改編自2006年獲得普立茲傳記文學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由當代電影界備受矚目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主要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一生。
Thumbnail
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推出的作品《奧本海默》(Oppenheimer)在#芭比海默  推波助瀾下,在全球影城締造票房佳績。  諾蘭根據2006年獲普立茲獎的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American Prometheus:
Thumbnail
《奧本海默》故事描述奧本海默研製原子彈過程,導演諾蘭把部分焦點擺在主角的內心矛盾,研製原子彈成功看似光榮的事情,但卻自喻為「死神」,投放在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死傷,奧本海默覺得自己雙手沾滿鮮血。
Thumbnail
一部長達三小時的片子。跟星際效應看完的感想類似: 是好電影,有缺點,但瑕不掩瑜。實際上不需要拍到三小時這麼久,除了挑戰進電影院的觀眾膀胱,以及要維持長期的專注力之外,有些橋段其實本是多餘而可刪減的。
Thumbnail
《奧本海默》作為一部心理史學意義下的歷史電影,是一種學院以外的公眾解釋。歷史不再是歷史學家獨佔的,當歷史學家們還在圖書館中找尋新的史料撰寫專書時,電影導演已經透過現有的材料,諾蘭以「電影」賦予奧本海默全新的歷史意義。不論《奧本海默》是真是假,奧本海默到底在想什麼,諾蘭已經提供了一場由影視史學與心理史
Thumbnail
三小時片長,諾蘭說了好似不止一個故事。 從受困於實驗室卻睿智早慧的少年說起,年輕時夜不能寐,一閉上眼量子力學如樂譜如音符,在他腦海中無限奏鳴,「理論雖有其侷限」但他很早就知道,有一種邊界遠超出實驗,而他終將跨越。
Thumbnail
Nolan一直都是很做自己的導演,當然這世界上做自己的導演非常多,但哪個導演可以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又能同時賣到上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好萊塢能跟他一樣票房與自我藝術雙贏的導演,我想只有卡麥隆而已了。這次奧本海默,更能證明他完全只想拍自己東西,從不跟商業妥協,甚至近期還透漏絕不拍超級英雄電影。  
Thumbnail
諾蘭最新作品《奧本海默》,電影片長180分鐘,電影內容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改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並剪輯許多黑白畫面,呈現偽紀錄片感,為傳記電影提升許多韻味。電影敘述非線性,內容有點硬,網路上不乏觀影前的科普文章,強烈建議先補一下再去看電影,你會覺得好消化許多。
Thumbnail
歷經《天能》疫情期間上映票房慘敗的風風雨雨後,諾蘭離開前東家華納來到環球影業,3年一個週期又帶來了全新作《奧本海默》。本以為《天能》已是諾蘭作品中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奧本海默》硬生生地再度拉高了門檻,時長挑戰膠卷盤所能承載的最長時長,也挑戰了諾蘭至今所有作品中時長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