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美國一般小家庭的花費結構,而其實部分的朋友來美國,是從學生身份開始,小小的研究生領著市場內的全職工作不太匹配的研究薪水;或者拿著F1簽證在校內打工或暑期實習的工作,最差的狀況就是礙於身份在校外打黑工。畢業之後,想留在學術圈的人幾乎都留在學校或研究機構當博士後,因為博後目前還是與訓練性質的工作比較相近,薪水約為市場上薪資的6–8成。今天我們要來稍微說說研究生或博後在美國的生活花費。
一般來說你如果是拿美國全額獎學金(不論TA、RA)你應該生活會過得比較輕鬆,學費應該全部減免,還每個月有約
1700–2500的生活費(根據學校、區域的不同而變化)。然而這將近兩千塊的生活費,你要規劃好並合理分配到下面幾個區塊,租屋、utilties(水電網路電話等)、伙食、保險、交通花費、緊急儲備、返鄉花費。租屋根據每個地區價格不同約在500–1500之間(我們這邊都討論家裡不是富二代的情況XD),一般大學城約落在500–800之間,如果可以跟人分租是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而大城市裡(eg.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分租後的價格可能還是會在1000+。先說最貴的選項一定是住學校宿舍,除非到沒辦法的地步,我不會建議住學校宿舍;一般來說,就是到各大華語或台灣論壇去找相關共租的資訊,或是到facebook找相關社團,幾乎大學校都會有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TSA,可到google收尋eg UCLA Taiwan TSA),手機、網路、水電瓦斯等一個月跟別人分攤下來約在100–200之間,以上方法雖然有些風險,但大部分是台灣人、華人還比較可以信賴。最便宜的方法當然去craigslist找共租訊息,但是這個危險程度遠高於上面那個方法,尤其女生在craigslist找共租我是
強烈不推薦。
保險是一筆固定支出,有些學校會算在雜費中幫TA、RA支付,但是大部分的學校需要學生自付額約每學期200上下;伙食費當然完全取決於自己,雖然上一篇說過小家庭每個月伙食費約在$1000+,不過當學生的時候周邊的朋友大概都是300–600左右,這邊我找不到比較詳細的資料所以只能用我身邊的小樣本來說明;交通花費如果是使用二手車最便宜的保險,不算油資一個月花費大概一百,這裡會推薦如果想省錢最好去找TSA社團裡面的Honda、Toyota車款,保養便宜、油耗低、保險也會相對便宜一點。如果是新車整體花費可能稍高10–20%(日系車款),但是重點是折價很兇,所以等於你新車的買入價格很多會賠到折舊,使你每個月平均花費明顯上升。最後是使用大眾運輸的同學,以紐約市為例MetroCard一個月的價格大約為$130,Boston的月包大眾運輸卡大約為$100,舊金山的MTA一個月大約也是$100;像我待過的其他城市如果只買公車月票大概$40–50。其他3C產品、衣服等等,我來美國十年如果沒有緊急狀況(我曾經發生過兩星期要面試但是西裝穿不下的窘境),我都會等到感恩節、聖誕節前後再購買,通常每年就$300–500的預算,感恩節買不齊的聖誕節再添購。緊急基金的部分,我求學時間手邊大概只會有$2000緊急金額放在checking account,其他都放入saving account;對了這邊提倡一個觀念,有時間可以在讀書的時候小量計劃投資(股市、ETF都可以),我覺得我在讀博士的時候沒有一星期花個週末早上研究一下有點可惜,每年嘗試投資300、500甚至1000都是很好的訓練。我每個月會固定存一兩百塊給我的機票基金這樣至少每一兩年可以回家一次。這樣算起來每個月的花費大概在$1300–1800之間,如果你是全獎的學生應該可以輕鬆負擔。
如果你沒拿到全獎,不要忘記可以拿F1簽證在學校打工,這份薪水可能不多,通常是每星期上限二十個小時,每小時現在州內最低工資($9-15/hr),這樣一個月大約還是有$800–1300左右,在學校餐廳打工有一個好處,雖然會累一點但是會包1–2餐,有些技術性高單位甚至會略高於最低工資。最後是去校外餐廳打黑工,我這邊是強烈不建議到餐廳去打黑工,如果你在工作環境下受傷會非常不值得,雖然一般來說都會是外場的職位;幾個中國朋友關係,我大致了解他們的薪資,當然都是最低薪資、拿現金、不要繳稅、幾乎沒有時限;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額外小費,運氣好一天小費可以拿到上百美金,所以黑工的薪水不低,但是被查獲F1簽證可能會被取消,所以我強烈不建議。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你來美國之前拿不到全獎,應該準備一筆錢傍身(貸款或是跟父母借貸),給自己半年或一年的時間拿到全獎,在美國研究身我個人小樣本觀察,只要表現稍微傑出一點點,要獲得系上老師青睞拿到RA的全獎不難,如果一年內你沒辦法完成這個目標,可能你運氣不好,可能你真的不適合走這條路,應該當機立斷停損轉成Master儘早畢業,另外TOP10學校的獎學金一定比十名之外的學校難拿,所以在申請學校的時候除了想要擁有名校的光環,也要惦惦自己斤兩,選擇比較容易拿獎學金的學校,儘量不要想像用打黑工的方式來完成你的學業。
相較於以前,2014年之後美國博後出現最低公定價(NIH公布的$48,000逐年反應通膨),使得博士後的薪水雖不如市場價格,但還是遠高於研究生薪水,有了至少五萬到八萬美金的薪水,既然你用兩三萬的博士生薪水都能存活,五到八萬的薪水你當然可以擁有更豐富的生活。但是在提醒一次博士後的工作還是訓練級別的工作不算是正職工作,如果可以早一點轉職要儘量把握,即便只是在同實驗室同中心轉成Research Scientist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最後總結一下在美國讀書、博後的生活花費,相較於台灣博士是每個月兩萬台幣的生活費,美國博士所得較高,在全獎的狀況下可以輕易支持一個人的生活開銷,博後的所得雖不及業界薪水,但仍然有全美平均的薪資水平,每個人出國讀書、研究的想法不同,有些人是為了圓夢,有些人是為了想試試看自己離世界最高水平多遠,有些人是厭倦台灣的學術環境,我想跟大家提倡的是,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試試看,但是記得跟投資一樣設好停損點,祝大家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