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考力】一輩子受用的關鍵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遇過以下的情況嗎?

(1)情侶相約出遊,一方想要運動打球,另一方想逛街買衣服,但是兩個人都希望可以互相陪伴,該怎麼溝通決定?

(2)兩台車在狹窄的巷子中相遇,誰先後退讓路?

生活中處處是決定,商場中更是:

(1)A 公司想要併購 B 公司,要如何評估 B 公司價值,出個雙方都滿意的價錢?

(2)週年慶促銷,競爭對手推出破盤價促銷,跟進會降低自己的獲利,不跟又會影響營業額,該怎麼辦?

人生處處是選擇,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做的是最好的決定;但是事件中的當事人,往往會互相影響,必須把對方的選擇也納入考量。

人類有其感性的一面,但憑著感性下決定的結果,往往不是最佳決定;尤其在商業社會的淘汰機制下,理性決策往往更有機會勝出。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好的思考工具,幫助我們理性做出最適當的決策。

學習「賽局理論」,可以提供你一套完整且實用的策略思考架構,提升你的軟實力,讓你在各種職場與生活場景的決策更加精準。



什麼是賽局理論?

所謂「賽局」,是指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賽局理論」泛指「用邏輯」幫助理性決策,先參考他人可能的決策行為,再從中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賽局理論」假設人是理性的,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可以應用在經濟學,例如,節慶來臨,所有企業都在打折扣戰,價格一個比一個優惠。降價後可能真的促進了消費,但是每間企業都殺到見骨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賺不到錢。因此,在決定加入價格戰之前,對手怎麼想、自己最有利的佈局是什麼,就變得非常重要。

「賽局理論」大概分為兩類:合作賽局、非合作賽局。

(1)合作賽局:指雙方是在合作關係中。例如:國際間的盟國合作,重點在於如何依照每一個個體的貢獻度,公平的分配資源。

(2)非合作賽局:大部分的商業行為是屬於此類。假設參與者是處於競爭關係,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與目標,而非利他。藉由理性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佈局,共同討論合作的可能,是最大目標。



職場神助攻的一堂課

「賽局理論」內容其實博大精深,了解與運用需要一段時間。說到底,賽局理論是由人的行為組合而來。在不同的情境下,思考方向可能就有所不同,因此想要真正了解賽局理論,就得從不同的情境模擬中,學習如何判斷情勢,全盤考量後再下決策。可應用在行銷、談判、業務、公關和產品企劃等。

臺大推出線上「賽局與產業競爭策略」免費學習課程,介紹基本的賽局理論,再藉由商業併購、表演片酬、網路書店、任天堂案例探討,帶領學員一步步學習「賽局理論」的基本元素與重要概念,並了解如何應用。

讓決策更精準的關鍵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就讓我們教你如何提升邏輯思考力吧!



線上課程推薦專區:

【賽局與產業競爭策略】一輩子受用的策略思考架構

【職場素養】你的第一本職場生存手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數位教育實驗林的沙龍
17會員
22內容數
2021/01/12
雖說 USR 或地方創生這類理想性的事物,似乎不應受實用主義或資本主義所影響;然而在現實的壓力下,教授與學生的時間有限,也必須在職場或生涯中生存下去。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教授與學生並非為了實際利益才到地方;然而,教授如果在限年未順利升等則會遭學校不續聘,學生如果畢業學分不到則畢業將會有所困難。這些制度上
Thumbnail
2021/01/12
雖說 USR 或地方創生這類理想性的事物,似乎不應受實用主義或資本主義所影響;然而在現實的壓力下,教授與學生的時間有限,也必須在職場或生涯中生存下去。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教授與學生並非為了實際利益才到地方;然而,教授如果在限年未順利升等則會遭學校不續聘,學生如果畢業學分不到則畢業將會有所困難。這些制度上
Thumbnail
2020/12/11
星星怎麼成為情緒的出口? 天上的星星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生活也非一成不變;也因此什麼事情的發生都一定有可以對應到天上星星的地方。有個每天一抬頭就可以用來說故事的載體,可謂相當方便,人類也就理所當然把生活中的事件連結到星星上了。
Thumbnail
2020/12/11
星星怎麼成為情緒的出口? 天上的星星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生活也非一成不變;也因此什麼事情的發生都一定有可以對應到天上星星的地方。有個每天一抬頭就可以用來說故事的載體,可謂相當方便,人類也就理所當然把生活中的事件連結到星星上了。
Thumbnail
2020/12/11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Thumbnail
2020/12/11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