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17

更新於 2020/07/2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淺譯:
「師曰」:六祖大師說。
「彼師所說」:彼,大通和尚、大通禪師他所說給你的。
「猶存見知」:他還有一個見,有一個知。
「故令汝未了」:所以才令你沒有明白。
「吾今示汝一偈」:我現在給你說一個偈頌。
「不見一法存無見」:你不見一法,就萬法皆空,但你還存一個不見一法的「見」,你還有見存在。
「大似浮雲遮日面」:有一個比喻,比喻什麼呢?就像浮雲把太陽遮住似的。你還存有一個見。你不見,根本就連「不見」都應該沒有,你還有一個「不見」存在,就像浮雲把太陽遮住一樣。
「不知一法守空知」:你一法不立,一法也不知。但你還有一個不知一法的「知」存在,單單守著這麼一個空知,沒有實體的知。
「還如太虛生閃電」:你這個道理,雖然好像是明白了似的,但是你還有知見存在。你有知存在,這也有一個比喻。還好像在太虛空裏,本來什麼都沒有,但是它生出閃電;閃電你還可以看得見的。
「此之知見瞥然興」:你無見之見,守著空知之知;這兩種的知見,瞥然間,就在你眼前就現出來。
「錯認何曾解方便」:你錯認了這種的知和見,所以你就沒有明白方便法門。
「汝當一念自知非」:你現在應該就現前這一念,自己知道這是守無見之見,守空知之知,是不對了!
「自然靈光常顯現」:你自己本有智慧、本有聰明、本有佛性、本有如來藏性,常常都會顯現出來。
「常聞偈已」:智常聽六祖大師偈頌之後。
「心意豁然」:他就把萬緣放下了。
你放下了,你還不可以說是:「啊!我放下了!我放下了!」你放下就是放下了,不能還存著說「我放下了」。你若還存著「我放下了」,那還是沒放下。你若真放下了,怎麼又有一個「放下」在你心裏存在呢?這就是這個意思,你若真沒有知見,返本還原了,你怎麼還存知見呢?所以心意豁然,就明白了。
「乃述偈曰」:他自己也作了一首偈頌,這首偈頌,說得很妙的。
他說「無端起知見」:無端端地,沒有一個頭,沒有一個腦,也沒有什麼理由,也沒有這種的根據,怎麼就生出無見之見、空知之知呢?
「著相求菩提」:著到相上。相本來要不著住,現在有空見、無見和空知,這又著到相上了。
好像前幾天講無念,你若心裏總想著:「啊!我無念,我無念。」那又生出一個念。你無念的念,都是個念!你無念,要「有念若無,無念不滯。」你有念若沒有了,無念根本就不存在了!你不要在無念中,又找一個無念。無念的念,那還是個念嘛!
所以我們參禪就參「念佛是誰?」你就要找他:「哦!念佛是誰呢?」要這麼找。找,根本你找不著;那根本沒有一個誰啊!人就因為看不開,不知道沒有一個誰,總覺得有個我。因為有我,就要找人;找人,就要:「啊!是誰呀?」可是你找,就是要不著相,就是叫你不要著住到「我」上。
「情存一念悟」:有這種情,就是情存;你心裏有這種情感,有這種疑情。你的疑情是什麼呢?你的心裏存著一念悟:「啊!我現在是看著像虛空了,也什麼都沒有了。」這還存著一念的知,一念的見。存著這一念,以為這就是悟了。
「寧越昔時迷」:這和以前迷的時候,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悟嘛!
「自性覺源體」:自性,這個覺悟的根源、本體。
「隨照枉遷流」: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是覺照的;雖然有所遷流,但是它可是不變的。
「不入祖師室」:我要不是到六祖大師的房子裏,得到六祖的開示。
「茫然趣兩頭」:還是兩頭跑呢!還是又落於知見上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浅译:
「师曰」:六祖大师说。
「彼师所说」:彼,大通和尚、大通禅师他所说给你的。
「犹存见知」:他还有一个见,有一个知。
「故令汝未了」:所以才令你没有明白。
「吾今示汝一偈」:我现在给你说一个偈颂。
「不见一法存无见」:你不见一法,就万法皆空,但你还存一个不见一法的「见」,你还有见存在。
「大似浮云遮日面」:有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就像浮云把太阳遮住似的。你还存有一个见。你不见,根本就连「不见」都应该没有,你还有一个「不见」存在,就像浮云把太阳遮住一样。
「不知一法守空知」:你一法不立,一法也不知。但你还有一个不知一法的「知」存在,单单守着这么一个空知,没有实体的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你这个道理,虽然好像是明白了似的,但是你还有知见存在。你有知存在,这也有一个比喻。还好像在太虚空里,本来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生出闪电;闪电你还可以看得见的。
「此之知见瞥然兴」:你无见之见,守着空知之知;这两种的知见,瞥然间,就在你眼前就现出来。
「错认何曾解方便」:你错认了这种的知和见,所以你就没有明白方便法门。
「汝当一念自知非」:你现在应该就现前这一念,自己知道这是守无见之见,守空知之知,是不对了!
「自然灵光常显现」:你自己本有智慧、本有聪明、本有佛性、本有如来藏性,常常都会显现出来。
「常闻偈已」:智常听六祖大师偈颂之后。
「心意豁然」:他就把万缘放下了。
你放下了,你还不可以说是:「啊!我放下了!我放下了!」你放下就是放下了,不能还存着说「我放下了」。你若还存着「我放下了」,那还是没放下。你若真放下了,怎么又有一个「放下」在你心里存在呢?这就是这个意思,你若真没有知见,返本还原了,你怎么还存知见呢?所以心意豁然,就明白了。
「乃述偈曰」:他自己也作了一首偈颂,这首偈颂,说得很妙的。
他说「无端起知见」:无端端地,没有一个头,没有一个脑,也没有什么理由,也没有这种的根据,怎么就生出无见之见、空知之知呢?
「着相求菩提」:着到相上。相本来要不着住,现在有空见、无见和空知,这又着到相上了。
好像前几天讲无念,你若心里总想着:「啊!我无念,我无念。」那又生出一个念。你无念的念,都是个念!你无念,要「有念若无,无念不滞。」你有念若没有了,无念根本就不存在了!你不要在无念中,又找一个无念。无念的念,那还是个念嘛!
所以我们参禅就参「念佛是谁?」你就要找他:「哦!念佛是谁呢?」要这么找。找,根本你找不着;那根本没有一个谁啊!人就因为看不开,不知道没有一个谁,总觉得有个我。因为有我,就要找人;找人,就要:「啊!是谁呀?」可是你找,就是要不着相,就是叫你不要着住到「我」上。
「情存一念悟」:有这种情,就是情存;你心里有这种情感,有这种疑情。你的疑情是什么呢?你的心里存着一念悟:「啊!我现在是看着像虚空了,也什么都没有了。」这还存着一念的知,一念的见。存着这一念,以为这就是悟了。
「宁越昔时迷」:这和以前迷的时候,是一样的,根本就没有悟嘛!
「自性觉源体」:自性,这个觉悟的根源、本体。
「随照枉迁流」: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觉照的;虽然有所迁流,但是它可是不变的。
「不入祖师室」:我要不是到六祖大师的房子里,得到六祖的开示。
「茫然趣两头」:还是两头跑呢!还是又落于知见上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皆是假相,事情過了就好,寧可吃虧也切莫傷害他人,避免造下業障,你修你的行,他造他的業,自己不要受對方影響,而起心動念、浮浮沉沉;若有相欠,待還完因果後,仍要持續唸經,自己的心識才能清淨。」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面對即將離世的親屬,要知道人有來,就有去,壽命有盡時,靈性終不滅。早走不一定比較不好,晚走也不一定比較好;孝順不在幫其延壽,而是要讓他知道修行的重要。」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皆是假相,事情過了就好,寧可吃虧也切莫傷害他人,避免造下業障,你修你的行,他造他的業,自己不要受對方影響,而起心動念、浮浮沉沉;若有相欠,待還完因果後,仍要持續唸經,自己的心識才能清淨。」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面對即將離世的親屬,要知道人有來,就有去,壽命有盡時,靈性終不滅。早走不一定比較不好,晚走也不一定比較好;孝順不在幫其延壽,而是要讓他知道修行的重要。」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Thumbnail
    我第一次接觸到「氣」,是因為認識了一位學姐。 ​學姐擁有一頭亮黑的長髮,看起來體態均勻,和一般女生並無太大差異。然而,我漸漸察覺到她的不尋常之處。不論風雨交加,甚至是嚴冷的冬季,學姐總是穿著短袖,袖子還是特別短的那種。​ 有時候,當冬天寒流而來,她會披上一條小披巾,不過她解釋並不是覺得冷,而是因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從臉上的反映區瞭解身體各部分的健康狀況,採取相應的對應點平衡鬆開原理。作者建議通過艾琳老師的撥筋或整骨調整,結合適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改善並維持臉部線條和身體健康。
    Thumbnail
    《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寺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對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沒學過保險是什麼。但是,現在保險商品的設計越來越複雜,在缺乏保險知識的情況下,保戶常常不了解自己為什麼要買保險,或是買了不適合的保險而不自知,結果不是保障不足,就是原本屬於自己的現金流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
    Thumbnail
    不只是 六祖這個樣子,只要是證本心以上,證到初地菩薩階位的聖者,所講的每一句話,它都是經
    Thumbnail
    《心經》要擺在最上面,《金剛經》其次,《六祖壇經》再其次。因為心經與金剛經都是佛親口宣說的。若全部都是佛親口宣說的經,就要按照它的層次來擺。其實,這就是如何種善因、結善緣的問題。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普現如來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Thumbnail
    《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003 良因法師 法談《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良因曰: 或許初學者,對於「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這段話,沒有甚麼感覺。但是當我們學過《法華》、《楞嚴》等大教,再閱讀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稱性發揮,這時就會有深刻的覺受了,也會對佛陀施設淨土法門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Thumbnail
    我第一次接觸到「氣」,是因為認識了一位學姐。 ​學姐擁有一頭亮黑的長髮,看起來體態均勻,和一般女生並無太大差異。然而,我漸漸察覺到她的不尋常之處。不論風雨交加,甚至是嚴冷的冬季,學姐總是穿著短袖,袖子還是特別短的那種。​ 有時候,當冬天寒流而來,她會披上一條小披巾,不過她解釋並不是覺得冷,而是因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從臉上的反映區瞭解身體各部分的健康狀況,採取相應的對應點平衡鬆開原理。作者建議通過艾琳老師的撥筋或整骨調整,結合適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改善並維持臉部線條和身體健康。
    Thumbnail
    《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寺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對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沒學過保險是什麼。但是,現在保險商品的設計越來越複雜,在缺乏保險知識的情況下,保戶常常不了解自己為什麼要買保險,或是買了不適合的保險而不自知,結果不是保障不足,就是原本屬於自己的現金流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
    Thumbnail
    不只是 六祖這個樣子,只要是證本心以上,證到初地菩薩階位的聖者,所講的每一句話,它都是經
    Thumbnail
    《心經》要擺在最上面,《金剛經》其次,《六祖壇經》再其次。因為心經與金剛經都是佛親口宣說的。若全部都是佛親口宣說的經,就要按照它的層次來擺。其實,這就是如何種善因、結善緣的問題。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普現如來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Thumbnail
    《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003 良因法師 法談《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良因曰: 或許初學者,對於「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這段話,沒有甚麼感覺。但是當我們學過《法華》、《楞嚴》等大教,再閱讀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稱性發揮,這時就會有深刻的覺受了,也會對佛陀施設淨土法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