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出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目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因為所屬單位前幾年接到大訂單的關係,即便今年疫情大爆發,工作量仍不受影響。自從進公司以後,就感覺跟主管不對盤,如:週週上班六天、連假配合加班,主管都一樣給予不好的評價。當下會覺得:「唉!沒關係啦!自己也不是本科系出來的,只能摸摸鼻子,再繼續努力,這也是修行上的考驗吧!」


一開始會想,主管們有他們的壓力,要體諒一下。直到有幾次假日不想加班、想休息或請特休,主管開始酸言酸語或打破砂鍋問到底,最後還是不放行。因為此事踩到我的底線,理智線一斷,生氣了,當下就嚐到苦果,自身黑氣、五毒遽增,干擾源隨之而到,渾身痛苦不堪。忍受個幾天後,請阿伯、師兄姐幫忙淨化、排除才緩解,真的是苦了自己,累到別人。


有幾次經驗後,我開始思索怎麼避免自己再被激發魔性、黑氣?於是選擇開始閃躲對方、少接觸為妙。但對方還是有辦法找到點激怒自己。我原以為是跟對方有相欠,經請示後雙方無因果,是考驗。所以現在感覺自己黑氣變多、意念雜亂時,就趕緊一直唸《金剛經》,會有顯著的黑氣釋出情況,心念也能慢慢的調伏。此外,有幾次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號,也能適時減緩、調伏當下的起心動念,方式是不去想任何事,專注、緩慢的唸: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聲)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二聲)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聲)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十聲)


一直唸到心情漸漸平復下來為止。


後來我開始思考,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學習佛法、修行,有習性是正常的。閃躲也非方法,去體諒別人、配合別人,但自己放不下,這樣子仍是住在「相」上,還是會被境轉,實是「我相」、「執心」作祟。另外,若一直罣礙別人的作為,這也是我執。


憨山大師《我箴》: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無量。

逐境心生。隨情動念。心境兩忘。物我無辨。

物無妍醜。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為。

動靜等觀。貴賤一視。凡聖齊平。名不思議。


六祖惠能: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雖然祖師、大德們已開示方法,但因自身心性與智慧不足,遲遲無法跨越此障礙。直到有一天跟一位師姐聊天,師姐分享:「心要簡單,人要善良。」別人怎麼對我,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對別人,是我的修行。這個「我」還在,得放下「我」,才能置身事外。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感受到師姐找到自身盲點,並心行合一地克服盲點所淬鍊出來的智慧。


事後我也自己思索、反省,若遇到任何「境界」考驗,當下心起波瀾,產生執心、妄念,那麼我所做出的反應即是雜思、妄念,因為我已在「境」上,執著在感覺裡面,所做的事情很可能是錯誤的判斷。在境上已生煩惱,再用煩惱心去思考和行為上的反應,都是有所住的,此時的出發點就有問題了。例如,一定要放下,我要怎麼做、怎麼做……,這些都是被境所轉產生的反應,已有所執,非佛法上的知見。


近日體會到「境來則應,境去不著」、「船過水無痕,鳥飛空無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才能心無罣礙。正如阿伯開示:「念念起心動念處,如如不動金剛時」。應是如此!遇到境,先不急著反應,保持平常心,一次、兩次、三次不斷的反覆練習,直到心無罣礙。以上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當有心修行時,愈是有境界在不經意的時候來考試,考考您是否真正修入心?還是尚待改進?有緣人一開始在境界考驗來臨時,先試著轉念,讓自己不要被境界所影響,這個方法我們都可以效法,對人事物的不滿,有時轉個念就有不同的觀點,就不會拘泥眼前所見的情境。


但有緣人的第一關考過了,第二關、第三關考驗又再度敲門。他因為休假的問題得不到主管的諒解與同意,加上主管的言語激盪下,一時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而產生了黑氣。無明,總是來時無影,腐蝕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像被火燒一樣,所以又稱為無明火。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佛法非同異,千燈共一光。你們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臥是道,插秧也是道,低頭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見天,心清就見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打交道,若不清淨,就沒有道了。佛性如燈光,房內有一燈光遍滿,房內有千燈亦皆遍滿,光光不相礙。宇宙山河,森羅萬象,亦復如是,無所障礙。能回光返照見此性天,則六根清淨,處處是道。


要使六根清淨,必須退步,退步是和《楞嚴經》所說一樣,「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這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若退得急,就進得快,不動是不成的。根不緣塵,即眼不被色轉、耳不被聲轉等,作得主才不被轉。(引用完畢)


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遇到別人給的障礙,心要懂得去轉、去疏通,而不是「努力地忍下來」,刻意地忍,或如有緣人以逃避的方式避開對方,這樣的忍並沒有去掉「我執」,藏在心底面,累積下來,終有一刻會爆發,在忍無可忍時,黑氣便是這樣竄出來的。


世上不會永遠遇到您認知中所謂合理的情況,當每次遭逢不合理的人事物時,該如何不為所動?佛菩薩在經典中屢屢開示,教導眾生認清自己的心。外境緣起、緣滅,但是我們卻一直為境界所迷惑,因而妄生悲憂喜怒等情緒。境界究竟有無善惡?有無好壞?惠能大師的「風動、幡動」告訴我們,實是「仁者心動」。


世間無論善惡好壞、恩仇冤親,都不需要在心中留影,我們只要維持自己的慈悲、善良、清淨,不必要在意這些境界暫時顯現的相貌。就像我們過去世不明理造了惡業,有惡的種子,但佛菩薩看我們與其他眾生皆一視同仁,不會起分別心說:「這個人造惡80分」、「那個人造善90分」而有差別對待。將「善惡冤親」以絕對值的看待,用天秤一毫不差地衡量,就是綁住了自己的心,不得解脫!


心中被分別、執著佔滿的時候,很容易迷失方向,看不清自己的心。《六祖壇經》:「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於此處上用功,能培養自己真正的忍辱心,是清淨無染的忍辱,是時時像非常柔軟的棉花,不論外境如何刺激,壓扁棉花放開後,又完好的彈回來,沒有一點改變及損害。


如果真遇到境界來臨,煩惱心一時無法克制升起時,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隨緣就能放下。做不到隨緣,是因為執著在某個點上,反省自己執著在哪裡了?覺察到了馬上放下。如《觀心銘》開示:「急處迴光,著力一照」、「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即掃,掃即放過。」


修忍辱,也是修慈悲。《優婆塞戒經》:「能修忍,當知即是修慈因緣。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樂因緣。」無論遇到多麼不講理的人,能忍,即是對他人的一種慈悲;起怒,即是心中起了瞋心,於自、於他都是一種傷害。


「忍辱」,是修行上一項很重要的功課,忍辱的範圍包含很廣。《維摩詰經》:「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維摩說法花雨滿天》中解釋:「真正的忍辱是八個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菩薩在世界上都是在修忍辱苦行。發心的菩薩都是犧牲自己。忍辱是負擔一切,負擔不起來的還是要負擔。忍辱是一切菩薩的淨土,成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莊嚴是怎麼來的?是忍辱功德成就來的。」修忍辱是時時都要去修,忍辱功德不可思議。《四十二章經》:「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我們要培養忍辱心來提升自己的定力,用忍辱去克服五毒煩惱。


淨空法師開示:「為什麼能忍?知道一切法空,好的事情是空,惡的事情也是空,到最後都歸零,大家都平等。常常有歸零的念頭,有這個概念,你在什麼環境裡頭都不會發脾氣,怨恨惱怒煩統統消失掉了,這人講真正有福。」(引用完畢)


此篇有緣人分享在公司的親身歷練,這樣的經驗我們都有機會遇到,您準備好用什麼樣的心來面對呢?《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人在做,天在看,人家罵你,對你不好,越要笑笑地回應,此係考驗修行的功力,看你的心性會不會被幻影牽著走,此外,還可以消業增福慧。聖神仙佛也是從人道修起的,他人對你不好,但你還是對他好,當作是逆增上緣來修行,將來你的層次才會更高。心勿隨境走;心隨境轉,要如何修到某種境界?對父母更是如此,罵是父母的嘴,孝順是子女的事,父母待你不好,越是要笑笑地面對,這是佛菩薩、上天給的功課。」最後,讓我們再看一次憨山大師的《我箴》,反覆唸誦於心,常憶於心,心必豁然開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無量。

逐境心生。隨情動念。心境兩忘。物我無辨。

物無妍醜。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為。

動靜等觀。貴賤一視。凡聖齊平。名不思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7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跟幾個同業有一些交流,談到人事問題,大家彼此分享一些各自的職場感受,時常會聽到某人本事平庸,靠著巴結、耍手段而得寵。不巧在我公司也有幾人屬於這類型的,當然我也看不慣這種人,有時更對高層昏庸頗為不滿,這個情緒反射在工作上就是不帶勁,雖是無奈,但也無計可施。隨著氣溫的逐日升高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跟幾個同業有一些交流,談到人事問題,大家彼此分享一些各自的職場感受,時常會聽到某人本事平庸,靠著巴結、耍手段而得寵。不巧在我公司也有幾人屬於這類型的,當然我也看不慣這種人,有時更對高層昏庸頗為不滿,這個情緒反射在工作上就是不帶勁,雖是無奈,但也無計可施。隨著氣溫的逐日升高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段期間臣服在工作下,已然分不清楚誰是主人,是自己掌握工作,還是被工作牽引。蒙蔽了自心,換來了無明,接踵而來的就是愚癡、易怒,常常被一點點小事轟到地獄。原本羽扇綸巾的自在,變成惶惶不安的焦躁,找不回那種清淨感。自問,當真都是因為工作太多嗎?其實不然。 甲同事送來了一件待處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段期間臣服在工作下,已然分不清楚誰是主人,是自己掌握工作,還是被工作牽引。蒙蔽了自心,換來了無明,接踵而來的就是愚癡、易怒,常常被一點點小事轟到地獄。原本羽扇綸巾的自在,變成惶惶不安的焦躁,找不回那種清淨感。自問,當真都是因為工作太多嗎?其實不然。 甲同事送來了一件待處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工作上常要面對許多客戶,每個客戶都有不同的脾氣。有些客戶很暢快,事情談完就結束;有些客戶很三姑六婆,還要跟你聊家庭瑣事……等。這個時代網路發達,我的工作是責任制,都要在社群平台上處理,隨時都會有事。 分享二 分享三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工作上常要面對許多客戶,每個客戶都有不同的脾氣。有些客戶很暢快,事情談完就結束;有些客戶很三姑六婆,還要跟你聊家庭瑣事……等。這個時代網路發達,我的工作是責任制,都要在社群平台上處理,隨時都會有事。 分享二 分享三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分享二 分享三 當天似乎被黑氣蒙蔽了雙眼,瞬間有貪心、不爽的念頭一直冒出來,還發火……,心中有這樣的念頭真是慚愧。所以不要為了貪、瞋、痴、慢、人、事、物而綁住自己,卻忘了修行。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像海上的泡沫一樣,瞬間消失無蹤。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分享二 分享三 當天似乎被黑氣蒙蔽了雙眼,瞬間有貪心、不爽的念頭一直冒出來,還發火……,心中有這樣的念頭真是慚愧。所以不要為了貪、瞋、痴、慢、人、事、物而綁住自己,卻忘了修行。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像海上的泡沫一樣,瞬間消失無蹤。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工作地因耐震補強整日施工,我們辦公室前後都是工地,整日轟隆隆的噪音在耳邊作響,我的主管幾日就受不了,覺得精神耗弱。但我沒感覺,因專注在工作和度眾事務上,每日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某天我中午經過施工處,看到一位工人滿頭白髮、滿身髒塵灰隨處坐在樓梯間吃午餐,突然覺得心酸,感嘆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工作地因耐震補強整日施工,我們辦公室前後都是工地,整日轟隆隆的噪音在耳邊作響,我的主管幾日就受不了,覺得精神耗弱。但我沒感覺,因專注在工作和度眾事務上,每日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某天我中午經過施工處,看到一位工人滿頭白髮、滿身髒塵灰隨處坐在樓梯間吃午餐,突然覺得心酸,感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不要理它』,也是一種修行,能夠不理會外境和幻境的人,因為心有足夠的定力,才能真正開始契入修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不要理它』,也是一種修行,能夠不理會外境和幻境的人,因為心有足夠的定力,才能真正開始契入修行。」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目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因為所屬單位前幾年接到大訂單的關係,即便今年疫情大爆發,工作量仍不受影響。自從進公司以後,就感覺跟主管不對盤,如:週週上班六天、連假配合加班,主管都一樣給予不好的評價。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目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因為所屬單位前幾年接到大訂單的關係,即便今年疫情大爆發,工作量仍不受影響。自從進公司以後,就感覺跟主管不對盤,如:週週上班六天、連假配合加班,主管都一樣給予不好的評價。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之前的個性剛強、黑白分明,常會為了朋友的事出頭與人槓上。好幾年前,因為朋友的事槓上我們課長。那幾年的時間,常被課長藉故找麻煩,那段時期常萌生「辭職不做」的念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之前的個性剛強、黑白分明,常會為了朋友的事出頭與人槓上。好幾年前,因為朋友的事槓上我們課長。那幾年的時間,常被課長藉故找麻煩,那段時期常萌生「辭職不做」的念頭。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修行,係修心,因心是千變萬化的,故,要內斂,不外攀。」   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凡夫心隨境轉,認妄為真,心生煩惱,煩惱為苦,餘生中迷失在念頭苦海直到死去。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修行,係修心,因心是千變萬化的,故,要內斂,不外攀。」   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凡夫心隨境轉,認妄為真,心生煩惱,煩惱為苦,餘生中迷失在念頭苦海直到死去。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調到目前這個職位上已經有幾年,績效一直在中上,人員穩定,已經三、四年以上沒有人離職,默契也早就培養好了。我不用說太細,他們也都知道我要怎麼做,一切事事如意。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調到目前這個職位上已經有幾年,績效一直在中上,人員穩定,已經三、四年以上沒有人離職,默契也早就培養好了。我不用說太細,他們也都知道我要怎麼做,一切事事如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