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煩惱,好運就來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工作地因耐震補強整日施工,我們辦公室前後都是工地,整日轟隆隆的噪音在耳邊作響,我的主管幾日就受不了,覺得精神耗弱。但我沒感覺,因專注在工作和度眾事務上,每日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某天我中午經過施工處,看到一位工人滿頭白髮、滿身髒塵灰隨處坐在樓梯間吃午餐,突然覺得心酸,感嘆在如此紛亂的時刻,年紀大了還須做粗重的勞力工作,人生到老仍不得停歇。人若不修行、不求出離,塵勞輪迴就永不止息。我再看看那位老工人,吃飽後坐在地上自在地滑手機、看新聞,嘴角含笑,沒有任何憂愁的樣子,我心中再進一步思量,活到老,做到老,要活就要動,焉能貪圖享樂?若心清淨,無論做什麼、在什麼地方都能隨遇而安,不被表相和塵勞所束縛,我在這方面是著相了。「人生酬業」,人來到這世間都是來消業、修行的,無論做什麼事,擔任什麼角色,都要努力、盡本分地做事,還要藉由生活中的磨難提升心性、修正行為、落實佛法,這才是真修行。
「干擾是由內而生」,這句話我有很深的體悟,自身的魔性、黑氣都會障礙自己,要勤誦經、多靜坐、提升心性才能漸漸消除。每日靜坐真的很重要,讓自己可以沉澱心神,從靜心到淨心。有幾次我的身體突然很不舒服,可能有干擾或是大量誦經後在釋放黑氣;我告訴自己不能被打敗,馬上去靜坐並且觀想「銀河大手印」的心輪和琉璃體來排除負能量,經過幾番的觀想之後,負能量被排除,身體真的好很多了。
近來心中有許多體悟,「緣起性空」,凡事都不需執著。每人執著的點各異,人生的關卡、難題也就不盡相同,每一次的考驗都是心性提升的機會,要正面看待每一次的磨難,這都是我們突破盲點、成長的機會。只要生起執著心,意念就會不清淨,執著於「我相」會增長五毒習氣及負面能量,這樣就難與佛菩薩相應。《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在世,凡事皆為虛幻,沒有永恆的存在,一切都會隨時間消逝,無常即是平常。我們應當珍惜寶貴的人身和光陰,把握人生每一次的因緣和歷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如不動」、「歷事練心」。
《六祖壇經》:「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修行要從「心」修起,自性自度、自業自銷,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分享二
某天早上接到同事來電洽談工作事務,一開口就是諸多不滿和抱怨,我的心情備受影響,當日在工作和度眾事務上總感覺不太順暢、心有餘而力不足。後來我靜下心來向內觀照,反省是自己定力不足,全盤接收他人抱怨的負能量,並且在境上生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與行為。
達觀法師曾說:「你的任何感受都是因緣條件所產生的,你沒有一件事是有離開因緣的。你內心的七情六慾、自己的愛恨情仇、自己的貪嗔痴、你自己的成見偏見……,都是因為各種因緣隨時變化,然後你就隨時起心動念而苦不堪言。」、「妄心是大騙子,我的心影響不了我,那是因為我已經看穿它,所以我的心影響不了我,這是真正修行人。」我開始沉澱心神,試著看穿我那躁動不安、易受影響的心,讓自己清淨下來。妄心與真心都是那顆心,看穿它就不會被它影響,我們的各種感受都是分別心在作祟。
六祖大師:「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
聖嚴法師說:「心裡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裡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因為沒有慈悲和沒有智慧,所以才有煩惱;有慈悲、有智慧的人,就不會有煩惱。」
我的智慧、定力功夫不夠,才會執著四相,讓心隨著境來轉,心無雅量體恤、包容他人,在這種艱難的時刻,大家的生活、工作、家庭都不容易,有人甚至蠟燭好幾頭燒,眾生皆苦,我應該多多體諒他人。修行人除了自身刻苦精進之外,還要帶給他人善意和溫暖,廣結善緣。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在亂世中,更要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努力尋求自性之提升與充實。」如何離相而增長智慧呢?《六祖壇經》云:「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以上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現今適逢紀元轉換時期,天災人禍連續不斷,戰爭、流行疾病、火災、水災、地震、各種意外事件紛傳,經濟也頻繁出現大動盪,人處在這樣的世代、遭遇這些逆境,很容易喪失信心、迷惑顛倒、增長貪嗔癡、心性墮落、造作無數的業力。在這樣動亂的世代,我們應當安定自心,不能放任「心」隨著外境起伏,無論遇到順境或逆境,都要「如如不動」、「應無所住」,才能勇敢地面對每一次磨難,平安地度過每一次災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在亂世中,更要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努力尋求自性之提升與充實。」
如何在亂世中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並且努力尋求自性之提升與充實呢?這在佛法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佛菩薩慈悲,不捨眾生受苦,殷殷期盼能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從痛苦中解脫,於是,佛菩薩將修行的過程和智慧法語通通紀錄在大乘經典裡,流傳於後世,無論眾生輪迴多少劫,只要有緣遇到佛法,願意發心修行,肯依照大乘經典的一字一句來懺悔、改過、消業、提升心性,跟著佛菩薩的腳步一點一點地「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如此,無論生在多麼艱困的亂世中,都能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並且在各種挫折與磨難當中都能歷事練心、淬鍊智慧、提升心性、破迷開悟。
一個人的情緒、感受都源自於內心的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和貪嗔痴慢疑,若能放下這些邪思妄念,不被外境矇騙,不隨著外境起心動念,內在自然就不會生起煩惱和痛苦。「執心」是一切塵沙業的根源,眾生的煩惱痛苦、妄念邪見皆從此而生,學佛修行就是依照佛菩薩的教誨,一點一點地修正、一步一步地放下,循序漸進、堅持不輟、堅定不移,就能破迷開悟、提升心性、斷除煩惱、解脫痛苦。
《憨山大師傳》:「大水衝擊著山澗;奔騰的暴流猶如驚雷一般。大師在寂定中受到這雷鳴般的聲音干擾,功夫也受到影響。他去向妙峰大師請教如何才不受境界擾亂的方法,妙峰大師對他說:『境界的生滅變化,是認意識攀緣而生,並非從外而來。聽古人說:『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大師回來後,每日坐在溪流急湍的獨木橋上鍛煉。開始坐時,水聲宛然,時間一久,動念時聽到水聲,不動念就聽不到了。
一日,大師在獨木橋上靜坐,忽然之間忘卻身體,一切聲音頓時消失。從此以後,雖然聲音如雷,再也不能擾動大師的靜寂心境了。」
憨山大師在獨木橋上鍛鍊靜坐,「動念時聽到水聲,不動念就聽不到了」,示現「如如不動則湛然寂靜,應無所住則智慧朗然」的境界。
人生在世,面對任何逆境、困難、挫折和挑戰都是如此,要鎮靜安定、要如如不動、更要應無所住,才能安然地度過每一次難關,突破每一次挑戰,並且在每一次考驗中提升心性、淬鍊智慧、昇華人生境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算是個有福報的人,可以誦經銷業,也不太需要為經濟和生活煩惱。我從十年前得知精舍後開始唸經銷業,可能是我的表達能力差,所以先生一直不認同,他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怎麼可能會有人願意免費幫助眾生?先生怕我被騙,所以一直很反對。但我因親身試驗過,誦經銷業真的非常有效果,可以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過去世若曾為夫妻,今世再遇到會覺得對方順眼,且會不自主地生起掛念之心,但若今世已在婚姻關係中,就不能再找別人;人是越單純越好,別再處處攀緣。」   諺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完全是我一位大學同學的人生寫照。她是一位活潑開朗、工作
    以下為兩則分享:   分享一   個案(一):百歲的阿嬤,剛來洗腎時,都誇自己的小孩及孫子,總共有七個在當醫師,但卻沒有人來探望她,所以不停的要求我們幫她做一些事情。之後醫師跟家屬建議:「阿嬤的需求比較多,可能要再請一對一的看護,照顧品質會比較好。」但家屬沒有想請一對一的看護額外照顧。   百歲阿嬤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是修心,不是修外相。『人兩手空空地來,也光光地回去』,身上結緣品戴的愈多,保佑不會愈多,而是干擾愈多。」   「修行不是修表相,也不是看哪個道場華麗和人氣高,就認為是正法。現在是紀元轉換時期,寺廟宮觀容易被非正法入侵,故不要隨便拿結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上個月丈夫因為猛爆性肺炎入院治療兩星期,他對我說暫時不能工作,因為他不能拿重的東西,要把工作辭退,另外再找適合工作,但是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或者過一段日子,等身體回復正常,再做回本行職業。   我本來聽到他說要轉換別的工作後滿心歡喜,因為他就不用再當餐館廚師了,雖然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些時日流行疾病嚴峻,如同生命中的無常考驗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然而「同島一命是共業,也是自己的業障總清」。   加入精舍跟著師兄姐們一起修行也幾年了,總記得蔡阿伯一直耳提面命提醒著大家,因紀元轉換,累世業障要趕快消,修行需往死裡唸經,因時日無多,無常總是不期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算是個有福報的人,可以誦經銷業,也不太需要為經濟和生活煩惱。我從十年前得知精舍後開始唸經銷業,可能是我的表達能力差,所以先生一直不認同,他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怎麼可能會有人願意免費幫助眾生?先生怕我被騙,所以一直很反對。但我因親身試驗過,誦經銷業真的非常有效果,可以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過去世若曾為夫妻,今世再遇到會覺得對方順眼,且會不自主地生起掛念之心,但若今世已在婚姻關係中,就不能再找別人;人是越單純越好,別再處處攀緣。」   諺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完全是我一位大學同學的人生寫照。她是一位活潑開朗、工作
    以下為兩則分享:   分享一   個案(一):百歲的阿嬤,剛來洗腎時,都誇自己的小孩及孫子,總共有七個在當醫師,但卻沒有人來探望她,所以不停的要求我們幫她做一些事情。之後醫師跟家屬建議:「阿嬤的需求比較多,可能要再請一對一的看護,照顧品質會比較好。」但家屬沒有想請一對一的看護額外照顧。   百歲阿嬤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是修心,不是修外相。『人兩手空空地來,也光光地回去』,身上結緣品戴的愈多,保佑不會愈多,而是干擾愈多。」   「修行不是修表相,也不是看哪個道場華麗和人氣高,就認為是正法。現在是紀元轉換時期,寺廟宮觀容易被非正法入侵,故不要隨便拿結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上個月丈夫因為猛爆性肺炎入院治療兩星期,他對我說暫時不能工作,因為他不能拿重的東西,要把工作辭退,另外再找適合工作,但是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或者過一段日子,等身體回復正常,再做回本行職業。   我本來聽到他說要轉換別的工作後滿心歡喜,因為他就不用再當餐館廚師了,雖然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些時日流行疾病嚴峻,如同生命中的無常考驗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然而「同島一命是共業,也是自己的業障總清」。   加入精舍跟著師兄姐們一起修行也幾年了,總記得蔡阿伯一直耳提面命提醒著大家,因紀元轉換,累世業障要趕快消,修行需往死裡唸經,因時日無多,無常總是不期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出塵--超出世俗,脫離煩惱的塵垢或牽絆,亦指出家。在紅塵俗世中我們往往不能自己,繁華世界的生活,人很容易就迷失了。紛擾的人世間,充滿誘惑的陷阱,總是讓人輕而易舉地迷茫了,然而,卻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道場,因為,最高的修行道場其實就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紅塵俗世裡。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我們所遇
    Thumbnail
    每天很認真出門做好事,以為修善修福,福報天天進帳,但是有可能是事倍工半的效果,多做多失。 如果沒有正法教導,就算天天出門做好事,也是用習氣在做事,在人群中用我們的習氣對應人事,脾氣大的用個性在磨礪別人,貢高我慢的用驕心在壓制別人,貪瞋癡心重的用我執在控制別人。這樣做好事,其實是造業,讓別人不舒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出塵--超出世俗,脫離煩惱的塵垢或牽絆,亦指出家。在紅塵俗世中我們往往不能自己,繁華世界的生活,人很容易就迷失了。紛擾的人世間,充滿誘惑的陷阱,總是讓人輕而易舉地迷茫了,然而,卻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道場,因為,最高的修行道場其實就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紅塵俗世裡。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我們所遇
    Thumbnail
    每天很認真出門做好事,以為修善修福,福報天天進帳,但是有可能是事倍工半的效果,多做多失。 如果沒有正法教導,就算天天出門做好事,也是用習氣在做事,在人群中用我們的習氣對應人事,脾氣大的用個性在磨礪別人,貢高我慢的用驕心在壓制別人,貪瞋癡心重的用我執在控制別人。這樣做好事,其實是造業,讓別人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