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切都為了欲望,還有什麼是不能幹的?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Photo by Heidi Fin on Unsplash
一般認為一九六〇年代以後歐洲已形成了超成長(Supergrowth)的消費社會。這個時代的特徵,即是高度的大眾消費。
大陸是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形成消費社會。到現在,消費當然更厲害了。
它有什麼文化問題嗎?
其文化問題,第一便是欲望的放縱。
傳統哲學,都主張節制欲望,而消費社會的基本理路,卻是放縱欲望,尋求滿足。Jevons說:「人類的欲望是經濟學終極的『主題事項』。欲望、努力、滿足,即為經濟的循環」,又說:「經濟學者必須將生產與消費的理論,建立在低級的欲望和高度的嗜好之複雜的基礎上」。
低級欲望,是人的基本需求,如飢則欲食、寒則欲衣。但低級欲望滿足後,食則會更求精美,衣則會更求華麗,這樣就成為更高的欲求。而「嗜欲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由這種對欲望的滿足/ 節制對比中,我們即可注意消費社會不僅不教人克制欲望,反而讓人放縱欲望,不斷追逐更高的享受。
這種由個人到社會集體的縱欲,以追逐欲望滿足的快樂為職事,理論上固然可以刺激人更勤奮地工作。
但事實上欲望為無底之深壑,永遠不可能填滿,人遂永遠必須扮演欲望的奴隸。
工作所得又遠不及欲望之企求,怨懟和非份之想自然滋生。
集體縱欲的結果,更可能讓人好逸惡勞。——假如不努力一樣可以達成欲望,何不以更便捷的方法去做?如果一切都是為了欲望,那還有什麼是不能幹的?社會道德之崩潰與人生責任感的淪喪,莫不由此肇端。
然而,消費社會不管這些,它不但教人滿足其基本欲望,更要刺激、挑逗你,撩撥起你更高更大的欲求,製造出「人欲橫流」的社會。
因此人不再是因需要而消費,而是為消費而消費,被廣告、商業機制運作教唆著去消費。以致每個人都買了一大堆廢物、吃了一大堆根本不必吃的東西。
如此一來,集體追逐欲望之滿足的結果,竟是:滿足的,並不是自己的欲望,而是商人的欲望。多麼有趣!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商業體制的支配性格。
這種支配性,最明顯的就是流行風潮。經由商業運作所泡製的流行口味,不但鼓勵消費者去消費,也指導、教育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個人的價值,遂在社會組織中隱沒,主體性與主動性隨之喪失,變成了一群沒有面孔的人。人人皆以「同於他人」為努力的方向。而所謂他人,又都受到了商業體制的支配。
這也就罷了,更糟的是:這商業體制,並不是一統合有機的整體,反而是互相競爭、排斥,以抓牢消費者的各別利益團體。
這些團體,由於它們的市場區隔和要求重點不同,乃又將消費大眾切割成若干小部份(也有人稱之為分眾)。
但這些個小部份本身,因為不是自覺的價值建立和有意識地結合,故只是商場銷售表上的一個指標。每個人在生活上必須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商品,這些商品各以其宣傳要求,提供價值觀念。
於是,本來一個整全的人格,便被切割成若干部份互不相干,甚或矛盾拼湊的價值內容。
這就把人的主體性徹底消毀了。消費者不只是一頭跟著別人傻傻地跑的鹿,連他到底是不是鹿,都搞不清楚了。
以四處充斥的脫衣秀鋼管舞為例,透過商業利益的運作,把人類的欲望大眾消費化。
從前的買春賣淫,只是兩個人暗中交易,現在則是把欲望變成大眾娛樂的內容。
一位位美麗的女子,可以為了酬勞,放棄尊嚴,把自己剝光,去滿足別人的欲望。觀眾也只須要花一點點錢,就能參與這類既不尊重別人又不尊重自己的活動。
於是,無論表演者或觀賞者,共同成為商人剝削的對象,完成了「為目的之目的性」。
正因為在這種商業機器的運作中,人逐漸一致化、平均化,喪失了自己的面孔。所以,人就愈渴望找回自我,愈希望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於是,你就看到一幅奇異的景象:在大眾的時代,居然又出現了貴族意識。
在衣著、裝扮、車輛……等各方面,消費者都極力要表現他的特殊。雅痞所代表的態度,不用說了;建築商也競相以城堡、尊貴宅第為號召。
我在看到一則賣抽水馬桶的廣告,竟然以坐上該馬桶即能滿足帝王美夢為招徠。足見貴族意識之膨脹,可說是已經氾濫了。
但這並不是一種真正的或文化的貴族意識,只是一種虛矯的東西。因為大眾文化本質上就是敵視貴族及貴族意識的,凡事皆以通俗為依歸。
而現在的貴族意識,也不是要從內在人格上讓自己「高人一等」,只是用一種消費行為,把自己裝扮出一個與眾不同、高雅的姿態。用名牌轎車、衣飾、打火機,住某某地區、參加某種集會來裝飾自己,用金錢購買身分。文化也成為商品,可以購買來美容。
這種貴族比真貴族糟得多,因為他們缺乏了貴族的教養與責任感,沒有貴族的世家文教傳統。
而更弔詭的是:他們的貴族意識,其內容正如那一則賣馬桶的廣告所顯示,完全操縱在商業利益團體手上。
於是,消費社會中的第四個問題,就是人的自由感及參與感,只是一種假象。
人雖可以自由運用支配金錢,但人參與消費活動,並不是為了自己的需要或喜好,而根本上只是被操縱的。
他被教育應如此消費、不得不如此消費、乃至參與消費只在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讓自己覺得自己跟得上時代,不致於跟大家太不相同。
這是一種新的集權社會。在流行窄褲管的時代,你想穿寬鬆些都辦不到,因為根本沒得買。
衣著如此,觀念消費就更是如此。意見氣候同樣可以因傳播媒體之商業利益競爭而釀製成型,人哪有自由可言?何況,在一個利益動機腫脹的時代,人性早已遭到扭曲,還有沒有自由的能力,恐怕都值得懷疑!
此即構成人生的虛無,是第五個問題。
主體性喪失後,會產生存在的虛無感。追逐新流行、新事物、新刺激,世界不再穩定,價值也變得虛浮不確定,人生自然也就沒有目標可言,形成一幅如Barker等人所說:「既樂觀而又悲觀的世界圖像」。
在消費社會中成長的青年身上,我們不難看到這種特徵,跟他們的上一代,顯然是不同的。
這許多「弊病」,搞經濟的人或許並不同意,但純就經濟層面看,消費恐怕也有問題。
Charles Gide《政治經濟學原理》說得好:「消費雖然好像是生產的終極緣由,但卻決不能因此便說它也是有效的緣由。應特別注意,生產的要素,只限於勞力、土地與資本。消費的結果,絕不能創造或增加這三者中任何一項。恰好相反,消費乃是不斷在破壞這三者。誰也不能說:摘下來的果子越多,果園的生產也隨之增多;打到的魚越多,水裡的魚也會增多;木材燒掉越多,林木就越為茂盛」。
還有,第七,消費者的權利義務問題,很少被認真考慮。
依經濟學家樂觀的推論,在自由競爭的制度下,一切生產者莫不盡力竭力為顧客提供最好的服務。
因此消費者會像帝王一樣,被人侍候著;他也有權監督廠商,要他們提供最好的物品,否則就不買他們的東西。如此一來,便又刺激了市場的良性競爭,產品也會越來越好。
此等想法,美則美矣,然非心有蓬塞者不能作此想。蓋商人並不以服務顧客為目的,乃以賺錢為目的。如果能格外增加他的利潤,他會抬高價格、出售摻假食物……,無所不用其極。毒奶粉、假疫苗等等,絕不會絕跡!
而消費者能替這些生產者打分數嗎?理論上當然可以,但我們應該曉得:
(1)消費者對生產者的管理乃是間接曲折的,不是消費者本身來管,因為消費者沒有相關的技術與組織知識;要管,只能委託專家去打分數。等分數打出來以後,消費者能制裁不肖商人嗎?通常只能消極制裁,罷工、拒吃、拒購,但這樣的制裁,軟弱無力,既不普遍,也不持久,「消費者保護」,誇誇其談,功效其實有限得很。
(2)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本身就常有非理性因素。觀眾或顧客,往往是加速產品窳劣的最主要因素。越是低俗的東西、越是訴諸人類原始低層決欲求的事物,越常受消費者歡迎。因此,電影若完全由票房決定,那就糟了;生產若依消費者的意思來做,也難保不會劣幣驅逐良幣。
(3)對消費者權利與義務的關切,應有對象之不同。例如上學,學生雖然付了錢去受教育,但能說學生就是消費者,老師則是生產者,須由老師去侍候顧客嗎?許多事是不能納入這個架構裡思考的,暢銷書排行榜所引發的爭論,關鍵即在於此。
(4)消費者除了權利之外、除了「不要讓權利睡著了」之外,還有義務。而消費者的義務問題,卻很少被認真注意過。
第八,消費社會的消耗性格,是使一切討論權利義務問題無法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費社會,不單是物在大量消耗,人也被消費化、商品化了。
例如電影商業要吸引觀眾,即必須製造明星,用一切可能的伎倆,把他捧紅。但紅不了多久,觀眾就膩了,不再新鮮了。於是換個新人,再把他捧紅。過氣了的明星,可能才剛剛懂得什麼叫演技,但他已經沒有機會了,觀眾已經對他不再有興趣,因此他只好從此存入檔案櫃裡,一如垃圾。
影劇界如此,文化界亦然,凡有編輯報紙、雜誌,或做過影音節目經驗的人都知道,每隔一陣我們就得製造一批意見領袖、文化明星;等這批人風光露臉,對媒體不再有剩餘價值之後,便一腳踢開。沒有人會把吮乾甜汁的甘蔗渣含在嘴裡的。
這就是人的消耗。還有觀念的消耗。
大眾傳播將觀念淺浮化、通俗化、快速化之後,一時紛紛擾擾,人人開口閉口都是那幾個名詞;時過境遷,亦如流行的衣飾、熱門的流行歌曲一樣,一去不回。觀念本身到底在宣示什麼,大家還來不及弄清楚呢!
例如編雜誌或做視頻,我覺得廣告文字的社會污染非常嚴重,於是我特別製作了一期專題來探索此一問題。讀者看了,反應很好,而我,也覺得很可以再深入討論。
但,且慢,我能第二期第三期都一直談這個問題嗎,不行,我必須策劃另一個專題。
在一周或一個月之內,接觸另一新問題,匆匆「了解」一下,就煞有介事地向讀者解說剖析之,向讀者介紹另一組觀念。
倘若老談同一問題、同一觀念,讀者是不要看的。至於他們對這個觀念是否了解,則根本無人過問。這種消耗性格,對文化建設和發展,至為不利。
第九、因消費社會之消耗性格,逐漸培養出一種消耗的人生觀。
「一用即棄」的準則,不僅適用於人與物的關係,也變成了人際關係的新模式。這種人生觀所構築的一時性文化,基本上有反歷史、反文化的傾向。
現在年輕人對什麼都不滿,與此極有關係。
第十、消費社會可能會構成一個價值錯倒顛亂的社會。因為在消費社會裡,一件事有價值,不在於它本身有什麼意義,而在於它受歡迎。
此即所謂:「票房決定價值」。市場會替代了,或壓抑了其他的價值。使得我們輕易地把一切問題都化約為消費問題。
例如教育,現在的情況是學生自以為是花錢的消費者,要看貨色,打分數;老師變成了僱員,教書只是知識買賣,要以學生為衣食父母。政府呢?政府也在計算教育投資的成本效益與市場需求。
從前我們罵爛學校是「學店」,現在則整個政府及教育體系都在算計著做買賣。於是市場價值便壓抑了其他價值,不熱門的科系,備遭歧視;畢業生若無出路,則人人怨嗟。
市場供需法則,決定了文化教育動向。可是教育文化可化約為一消費問題嗎?
不只此也,長期的「票房決定價值」以後,消費社會中人,會逐漸培養出一種弗洛姆(Erick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所說的「市場定向的人格」。
依弗洛姆的看法,人類的性格定向中,有五種是非生產性的,一是吸收的定向、二是剝削的定向、三是窖藏的定向、四是市場的定向、五是戀死的定向。
這五種非生產性典型中,所謂市場定向,是消費社會形成後才流行的人格態度。在這種人格取向中,人生價值的概念逐漸模糊,然後轉化為交換的價值(物品的價格由市場控制的價值概念),以致個人也開始成為交換的利用價值。
人格,變成了一種別人可以僱用的商品。一個人讀書求學,是為了謀職,追求能僱用他的人;而他之所以能被雇用,則是因為他可以在市場上「出售」。所謂有價值的人,因此也變成了社會上成功的人。
現在,不僅整個社會瀰漫著市場定向的氣氛,我們也以這種價值在教育我們的青年,培養他們的消耗性格和市場定向。長此以往,利弊如何?是該想想了!
推薦閱讀:
消費者的成長與敗壞
現在講到消費,主要是愉悅的,必要的生活支出只是一小部分。這就跟從前很不一樣了,顯示了社會的變化medium.coma
與未來者言
近代思想,大家都知道,乃是以反傳統為主的。要洗心革面,向西方學習。medium.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女性主義文評與道德流動性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李商隱學仙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梅洛龐蒂的說法如此優雅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中西醫共同體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中藥西傳是一場守法的革命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宋詩再想像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每個人都擁有一雙的小白鞋還有這樣的秘密白,作為最具百搭色彩的一種,使許多白色的物品也成為瞭永恒。大概知道穿搭的姑娘或者小夥子們,鞋櫃裡就不會缺一雙小白鞋吧!無論是春夏秋冬,無論是運動還是淑女風,小白鞋都能輕而易舉地駕馭,真的可以說是穿搭的利器。 喜歡時尚的朋友們,傑斯度小編不允許你們不瞭解這款明星 Volly小白鞋!這雙小白鞋受到瞭很多
avatar
平底帆布鞋推薦
2021-08-23
【寫作 12】寫文章到底為什麼要分段落與項次啊?一切都是為了瀏覽量|承熙文章分段落與項次為什麼可以增加瀏覽量:1️⃣ 馬上實驗使用前後的差別。2️⃣ 除了增加文章瀏覽量的好處,還能順利寫下去!何樂而不為 - 善用金字塔原理。3️⃣ 如何下手:可以從模仿、學習與發問開始......
Thumbnail
avatar
承熙
2020-10-18
致H:男友認為計畫未來都是空談,但我卻希望可以有一個承諾?!H你好,我跟我男友是異國戀,之後兩個月就會變成非常遠距離,目前狀況都很不錯有漸入佳境,一開始很會吵架因為個性差異太大不過現在住一起越來越知道彼此的點也會互相體諒。   可是我們有一個很大問題就是他是很現實派的人沒辦法跟他聊未來,不過我今年要30了有點擔憂,我是很感性派的人,我不想談一段沒有共同目標的
Thumbnail
avatar
H
2020-07-29
致H:我有一個前任的小孩,但我不想跟現任結婚,因為我還有一個國二時期開始就曖昧的對象!!作家H你好,我有一個前任的小孩,目前我跟我現任男友在一起半年了,但因為在一起越久,他的本性越來越顯露,我開始覺得他這個人對待小孩的方式有時候太暴力,講話談吐也太幼稚,開始有一種想離開他的錯覺,但我已經跟他見過家人很多次,他媽媽也期望我們結婚再生幾胎,小孩也認他為爸爸,我真的不知道我該如何做抉擇,而這
Thumbnail
avatar
H
2020-03-29
因為還有一絲期待——《一拳超人》這部直接把讀者長久以來建立的英雄漫畫常識給破壞掉,主角再也不像鳥山明式修練修練不斷修練到吐血程度才能克服強敵,也沒有那種為了某些理由(例如報仇)之類所以才變成拯救他人的英雄,捨棄掉那些會佔英雄漫畫大半版面的部分,埼玉告訴你,一個感情淡薄的禿子也能當英雄。
Thumbnail
avatar
涼柚
2019-12-14
除了旅行青蛙,還有一隻早就風靡全球的青蛙你必須認識除了先前紅極一時的旅行青蛙之外,另一隻有著可能是「全球最受歡迎」名號的青蛙,更值得你花時間認識!
Thumbnail
avatar
王浩渝 Perry Wang
2019-03-15
2016 港劇【潮流教主Fashion War】希望有一天我老了,我還能笑著享受我的夢想 (陳豪 羅仲謙 蔡思貝 李佳芯)●2016 港劇【潮流教主Fashion War】希望有一天我老了,我還能笑著享受我的夢想 (陳豪 羅仲謙 蔡思貝 李佳芯) ◎時裝商戰類香港電視劇【潮流教主Fashion War】,以時裝雜誌社《MODES》為劇情的背景,這是我也沒跨境過的職場劇,誰演不是問題,是可以讓我長見識電視劇。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