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生世世,我選擇擁抱與坦然—— 讀札西拉姆・多多《當你途經我的盛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知道嗎?一切人、一切東西,都是神。」


「人們總是向外找尋,其實神就在我們裡面。一切都是,你是神,我也是。」

⠀⠀⠀⠀⠀⠀⠀⠀⠀⠀⠀⠀

「那為什麼狗還是狗?」

⠀⠀⠀⠀⠀⠀⠀⠀⠀⠀⠀⠀

「牠只是不知道。牠是神,但牠不知道。如果我們沉淪,我們就是狗,如果我們提升,我們就是神。」⠀⠀⠀⠀⠀⠀⠀⠀⠀⠀⠀⠀


「神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裡面,從來就在那裡。」

⠀⠀⠀⠀⠀⠀⠀⠀⠀⠀⠀⠀

「那為什麼我們還在受苦?」

⠀⠀⠀⠀⠀⠀⠀⠀⠀⠀⠀⠀

「因為我們一直在用腦子生活,我們從來沒有用心生活過。」

⠀⠀⠀⠀⠀⠀⠀⠀⠀⠀⠀⠀

「你是印度教徒嗎?還是佛教徒?」

⠀⠀⠀⠀⠀⠀⠀⠀⠀⠀⠀⠀

「我的外在,這個身體,是一個印度教徒,而我的內在,是整個宇宙。好了,我該走了。」

⠀⠀⠀⠀⠀⠀⠀⠀⠀⠀⠀⠀

做為一個行者,向內求取往往是最難的功課。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只要心不安定,必然感到迷茫。在札西拉姆.多多的這本《當你途經我的盛放》中,不論是寫自我修行,還是寫有關印度、尼泊爾的宗教地景,都可見得作者那已經深入髓裡的價值觀。自己是小的,世界是小的,橫行於其上的顛沛流離及種種混亂都是小的。反而謙卑是大的,微笑是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是極大的。

⠀⠀⠀⠀⠀⠀⠀⠀⠀⠀⠀⠀

雖然在作者筆下,可見這些國家,在物質的分配上非常不均。例如因爲種姓制度,在印度有許多職業往往都是世襲的,包括乞丐,而這件事情看在眼裡是多麼荒唐。如果甫有認知的那刻起,就被告知乞丐這身分即是你的生生世世,又將是何等的絕望?


但這或許終究都是我們這些局外人的看法,在其描寫中不難見到這些並不富裕,生活於底層的人們,對於得到的一切是多麼珍惜,而對於失去的一切,又是多麼地坦然。將死之人躺在恆河邊靜靜等待,迎接自己的死亡。為親人舉行完天葬的家屬,離開時臉上盡是舒坦的笑。究竟是他們更懂得擁抱失去所帶來的意義,還是在此世磨難中,他們的心靈已進到不為物所動的高度?

⠀⠀⠀⠀⠀⠀⠀⠀⠀⠀⠀⠀

不論是佛教、道教,亦或者是老莊思想,總是不斷地強調「退」。例如《逍遙遊》〈大瓠之種〉中說的無用為大用。成為一棵醜而無用的樁樹,不為人所用才能活得久。但我總想,若以一個無爭的姿態晃度流年,難道我們降生此世僅是為了瞥一眼這一切?修練心性、調養身體都是為了活得更久,但這樣的活,為的是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河野若悠的沙龍
16會員
45內容數
河野若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11
許多學校的畢業歌中,總不乏「翅膀」、「夢想」、「飛翔」等詞彙,畢業生們心想著未來的天空必然廣闊無垠。而這時「應該」就是那些防空砲,用煙硝彈幕把這些天真全打下來。摔了,才能開始腳踏實地。
Thumbnail
2022/01/11
許多學校的畢業歌中,總不乏「翅膀」、「夢想」、「飛翔」等詞彙,畢業生們心想著未來的天空必然廣闊無垠。而這時「應該」就是那些防空砲,用煙硝彈幕把這些天真全打下來。摔了,才能開始腳踏實地。
Thumbnail
2021/11/23
書寫漸漸成為生理需求,比起墜落時自救的繩索,它更像是在清水溝,讓我身體裡的什麼得以順暢地流動。發表則是這個行為的最後一個步驟,傳上網,讓無數的目光刷過或停留。當大家習慣了我會書寫這件事後,得到讚數和過去相比顯得寥寥。有時我會懷疑,這看在別人眼裡會不會只是一場又一場劇碼類似的濫情戲?
Thumbnail
2021/11/23
書寫漸漸成為生理需求,比起墜落時自救的繩索,它更像是在清水溝,讓我身體裡的什麼得以順暢地流動。發表則是這個行為的最後一個步驟,傳上網,讓無數的目光刷過或停留。當大家習慣了我會書寫這件事後,得到讚數和過去相比顯得寥寥。有時我會懷疑,這看在別人眼裡會不會只是一場又一場劇碼類似的濫情戲?
Thumbnail
2021/11/12
我看著他的屍體好久好久,時間流過,但沙盆裡他的時間早已停止。我突然體認到,感受時間流動是生者的特權。
Thumbnail
2021/11/12
我看著他的屍體好久好久,時間流過,但沙盆裡他的時間早已停止。我突然體認到,感受時間流動是生者的特權。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