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在facebook上分享Likecoin飛漲的事,一方面要跟朋友說幫我拍手真的可以幫我衝點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每次看著身邊的人窮得苦哈哈的時候,我就會說:「來嘛來寫字嘛!你看我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補貼啊!」朋友們就會有人說:「寫字也要有寫字的才能吧!」
在matters上寫字確實替我帶來一點收入,在我捉襟見肘時能幫上我一點。每一次我聽到「寫字也要有寫字的才能」就常會感嘆一下「Facebook(社群媒體、平台、網紅)讓人失去對話和表達及交流的能力。(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沒了自信)」,究竟是誰不斷灌輸「你要很會ooxx,你才能去做ooxx」這種觀念?(誰一出生就會走路讀書寫字的?到底在沒自信個什麼勁?)
25年前網路剛出現在課堂上成為上課必要的科目時,誰不是偷偷扯掉老師廣播到自己電腦上的畫面,然後窩在bbs上丟水球和寫文章或回應?誰在乎自己文筆好不好?上bbs寫了就貼了(中山大學bbs雖然死了,我16歲開始亂寫的東西還在上面)後來才
因為bbs規則一堆讓人發文有了限制,限縮了文字的表達,本質上跟Facebook的進化是一樣的。
在社交中創作分享,需要在意太多目光,以致於連按讚都像表態,都礙手礙腳!
的確,使用社群網站真的真的真的很容易會發生這些狀態:你寫了什麼,卻被文字能力很好的人不經意的酸一下「其實你很爛」;你想表達什麼意識,卻遇到比你更有經驗的人開了一槍;你只是書寫一下自己的心情,卻老是要看見有人給你意見要你正面思考、要對世界有愛;你寫了你的焦慮,就是不斷有人一腳踏進你的焦慮讓你更焦慮……然後你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不要出聲比較好」,開始相信「我真的很爛寫不出什麼好東西。」
多年前我找來一個我挺敬佩的人曾經寫過的書來讀,他寫那本書的年紀比我讀的時候還要年輕許多,不瞎說我真覺得我跟他同齡的時候,寫的東西不比他差,而且比他當時寫出來的字還成熟。但人生的際遇不同嘛,出版市場「需要的字」總會有市場商業操作的考量嘛!那不走「體制內」的出版發行,也不成為網紅或意見領袖,就不能寫字了嗎?
說坦白的,用「Likecoin飛漲」這件事來招手跟別人說「來嘛,一起來寫字嘛!」是極為困難的事,比「幫我拍手跟分享」還要難上千萬倍。
因為大部分的人習慣在網路上讀著「要有人氣才能發文講話」、「要寫得夠好才能講話有人看」的文章,慢慢地失去思考自己自身和觀察外界的能力,然後越來越害怕「自己到底這樣想對不對?」「自己這樣說話可以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算是東西嗎?」
如果說「成為作家」「出書」「成為網紅」「有很多流量」「能寫專欄」「有稿費」是文字創作的既定體制,那麼寫部落格、方格子、matters(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字發表,離開社群網站和社交關係的)加上讚賞公民機制,就是「相對簡單」體制外的創作(包含任何形式能用這些平台發表的)。
昨天跟一個國外朋友聊著,他看我寫matters以為我在台灣擁有很多出版資源應該弄個書不難之類的。跟我的接案人生一樣,我一直都走在「體制外」這條路上,體制內有太多眉角、社交、人際關係要處理,這些我都不擅長,加上我非常明白「我不是台灣出版界市場上會賣的那種人」以及「我的字就是不上不下的那種角色」所以我只能走自己還能控制的路。(我不是自貶,我只是非常清楚而已。)
最近幾個朋友因為被我叫到matters拍手,有了帳號就寫了字。我讀了讀,都算是成篇成文的嘛!寫字這事哪有想得那麼難?
寫多了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體悟,因為寫,你必須側身觀察很多事。因為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細節(或者自己)多寫多讀才有可能寫好字,而重點就是「開始」嘛!
也因為你開始寫了。你慢慢會明白「分享」的意義是什麼?給別人「拍手或讚賞」又是什麼樣的鼓勵。那絕對不是Facebook或instagram上那種滑過去以讚代替「閱」的功能,只看幾行或看人名就按讚的心情。
靠寫字能賺錢嗎?能。如果以我八月28000likecoin換成最近飛漲的匯率,整個八月換下來有一萬出頭的台幣。但「賺錢」是重點嗎?
如果你永遠停在原地想「我真的可以寫些什麼嗎?」那我想「賺錢」就不是重點了!
重點是,你必須替自己做些什麼,其實不難:
打開matters、方格子、medium(甚至你離不開facebook的話,也可以在facebook上寫)敲下第一個字,寫一段一百字今天的瑣事、一篇五百字的影片、讀書心得(任何觀察,任何感觸),慢慢你會發現「沒有這麼難!」慢慢你會相信「我不用是個多好的作家」,但我可以寫我自己的故事、我想說的話!
sars那一年,我的姊姊被隔離了十四天,十四天裡她寫了sars的隔離手記在後來消失的樂多部落格上,我每天也陪她寫隔離手記。樂多關站前,我幫她備份了那些文字。說她寫得好嗎?或我當時的文字寫得好嗎?沒有,全都是碎言絮語,但那卻實實在在的記錄了那個當下的焦慮、心慌和對生命的渴望。
圖:20190329首爾,canon eosm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