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森林」聽起來很夢幻浪漫的地點,
近幾年來因為網美的介紹,
成為拍照打卡熱門景點,
今天終於要和好友結伴一起去探訪。
搭接駁車到忘憂森林
忘憂森林位於海拔約2000公尺左右,
上山只有一條小小的產業道路,
一路都是陡坡,
路窄且多險彎,
要四驅車才上得去,
所以我們選擇接駁車服務,
來回200元/人,
我們有6個人,
所以可以自己包一部車。
車子進產業道路,
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
除了坡度陡,
路面也顛簸,
而且路寬度窄,
僅有一兩處可會車,
加上手機收訊不穩定,
車隊間用無線電聯繫,
所以千萬不要冒險自己開車上去。
服務人員提醒先上廁所,
因為到山上沒有廁所可用。
接駁車底盤加高,
上下車都要從右側才安全,
夥伴有人停車後自行開左側門,
往下一踏下車,
才驚覺踩不到地面摔了一跤。
沿路都可以看到茶園,
下車後經過忘憂森林咖啡廳,
星期五、六、日才有營業。
走過鐵皮屋旁的廊道,
接上泥地小徑,
大約五到十分鐘就能到達「忘憂森林」。
草坔濕地因孤寂的美感成為忘憂森林
「忘憂森林」正式的名稱叫「草坔(ㄉㄧˋ)濕地」,
位於金柑樹山、嶺頭山稜線之凹地,
介於林務局與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轄管林地,
及放領林班地之交界處。
因為山谷是低漥處的長條型低地,
每遇大雨時偶有積水,
終年雲霧嬝繞,
早期為野生動物飲水、覓食、棲息之場所。
九二一地震後,
地形變化致使水流宣洩處被截斷,
形成堰塞湖,
變成一處沼澤濕地。
濕地主要水源來自雨水,
夏季豐水期時呈現森林沼澤的風貌,
冬季枯水期時湖水完全枯竭,
只剩下枯死的植體,
多數人還是喜歡豐水期,
高聳入天的柳杉枯木,
與水中倒影相互映襯的景象。
柳杉是早期原始林紅檜、扁柏被砍伐後,
人工種植的次生林。
杉木的根部並不耐水,
經過長期浸泡,
便會因為根部缺氧而死亡,
死亡的杉木樹枝大多已經脫落,
樹皮也呈現灰白,
有些更是腐朽橫倒在水中。
這些死亡的柳杉,
以孤寂的美感活在旅人的心中。
殘留的紅檜、扁柏樹頭,
是拍照的制高點,
假日時要排很久才能登上。
關心生態對生物有興趣的人,
到此會有不一樣的焦點和收穫。
由於草坔濕地交通極不方便,
目前遊客尚未對濕地形成嚴重的生態環境威脅。
忘憂森林的確美,
但無法靜心欣賞,
因為路徑窄而溼滑,
有人經過就須小心側身讓路,
欣賞過就把它留在記憶,
到訪的旅客都有責任,
維繫當地生態環境,
留給大地和其他生物安靜生存的品質。
稚嫩的大崙山銀杏樹
新冠肺炎疫情前,
很多人都喜歡在秋天,
到日本賞楓紅和金黃銀杏樹。
銀杏樹一般壽命很長,
有「千年銀杏」之稱。
銀杏喜光照,
不能生長在陰暗的地方,
以種子繁殖銀杏需要20-30年才會結果,
故稱「公孫樹」,
是說祖父種的樹,
到孫子才能收穫。
佛教認為銀杏是聖樹,
所以僧侶們在寺廟裡栽種,
而且養護上千年。
我們到日本在幾間大寺廟,
看過高大粗壯的銀杏樹。
在台灣種植銀杏樹的地方不多,
可能是因為生長速度緩慢。
據說北台灣只有台大校園有唯一的銀杏樹。
在台灣的南投大崙山,
有號稱東南亞面積最大的銀杏林,
面積大約60-80公頃。
「大崙觀光茶園」海拔高達1250-1500公尺,
原本是大片的孟宗竹林地,
但於1990年遭受到巨大的農害,
導致竹林大量枯萎而死後,
農民紛紛轉種植高經濟價值的烏龍茶樹,
但又因專種烏龍茶會傷害到高山水土保持,
農民便配合政府施行混合造林政策,
除了原先的烏龍茶樹外,
另外再栽種銀杏林,
因而打造出全東南亞面積最大的銀杏林。
以目前30年的樹齡來看,
對比銀杏的壽命可達三千年以上,
這裡的銀杏樹還很稚嫩。
但數大便是美,
大面積的銀杏樹,
枝葉隨著四季有著不同變化,
春天嫩綠、
夏天翠綠,
秋天轉為金黃,
而至冬天則呈現銀白色,
森林景觀十分別緻美麗。
八月下旬造訪,
正是翠綠和金黃參半的時候。
我們車子停在武岫農圃,
並在此享用午餐。
用餐後從武岫農圃餐廳旁的
「銀杏林景觀步道」往下走,
接回柏油路後到「銀杏森林茶餐廳」,
適逢周四餐廳沒有營業,
但可從旁邊的步道走進銀杏林。
雲霧飄渺的濕氣,
加上偶而飄過的雲朵降下毛毛細雨,
但我們仍不想錯過「大崙山觀景台」,
撐著傘加緊腳步往上爬,
「觀霧亭」裡坐滿躲雨的人,
我們直接走到觀景台。
解說牌上標註名間和二水所在方位,
天晴時還可以看到玉山,
今天就只能靠想像了。
不同的季節、時間、氣象和氣候,
可以欣賞和體驗不同的情境,
而雲霧是最常出現的,
也因此成為好茶的生產地。
走下木棧道,
看見運送茶葉的齒軌車,
運用的原理和我們在瑞士少女峰,
搭的齒軌火車是一樣的。
走回車上的瞬間,
雨勢變得很大,
我們也決定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