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鐵》的三個客觀事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南鐵最終強拆執行 但戰役未止 只是進入新階段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南鐵最終強拆執行 但戰役未止 只是進入新階段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南鐵東移案》隨著最後二戶黃、陳二家的強斥被執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得償宿願的政府來說,當然會希望抗爭戶能就此忍氣吞聲、接受結果,美其名為「療傷止痛」;但對抗爭了九年、在過程中飽嚐不公不義的黃、陳二家來說,至少從陳致曉的回應看起來,只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土地正義、人權捍衛的理念,並未隨著家屋的毀滅而埋葬。

講到「療傷止痛」,就不得不提一下強拆執行後,英派支持者對質疑政府聲浪的各種顛倒是非的造謠和誤導。這些跟著蔡英文和民進黨之後,一路搖旗吶喊的信徒,過去幫襯《轉型正義》時很會喊:「沒有真相,沒有正義」;但當不正義的是自己信仰的政府時,卻很愛用各種不實的資訊幫政客及既得利益者洗白。我認為這種手段,對抗爭戶來說根本是受害成為事實後、再一次的凌遲和鞭屍,哪來的「療傷止痛」?民進黨不只自己沒有底限,也連帶的讓整個社會看起來都沒有底限。

《台南鐵路立體化》這個議題從型成到執行,中間經過了很多變化的過程,導致現在每個人的認知和理解都不一致;也形成了謠言、中傷、誤導能擴散的空隙。我個人認為《南鐵東移》的正反觀點是可以爭論的,但讚成、反對都應該要根據客觀事實,否則就只會莫明的撕劣社會認同,不但混淆了實際的問題、也讓既得利益者可以混水摸魚。這篇記錄不會鉅細彌遺的解釋南鐵始末,而是簡單分享三項關鍵的客觀事實,希望能為看過的人提供一點判斷的參考、和形成心證的脈絡,不再霧裏看花、更不要人云亦云。

這篇記錄中列舉的客觀事實有絶大部份來自於《判決書》。《南鐵東移案》在核定後,自救會和台南都委會是有打過官司的,雖然最後判決結果是自救會敗訴,這讓自救會和幫忙的律師們相當錯愕和心冷,但我個人認為這場官司是該打的,因為有益於社會大眾迅速暸解前因後果。由於打了這場官司,讓從1995到2020年中間,幾乎所有相關的細節和爭點都因此而被辯證過。法官的見解和判決縱有疑異值得商榷,但至少客觀事實卻一一的被驗證過和記錄下來。若非有這麼一份《判決書》,我大概要花時間從民國84年的《綜歸報告》開始一份一份的看。所以我認為自救會的官司沒有白打,對於像我這種後覺者來說這場官司是很有價值的。
(判決書連結: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KSBA,106%2c%e8%a8%b4%2c400%2c20200408%2c3)

(雖然我個人寧願用西元紀年,但因為判決書中講到版本時都是用民國紀年,為了避免看的人混淆,本篇記錄中講到時間都依判決書使用民國紀年。)

事實一:的確有《原軌案》
所謂《原軌案》,就是在原有鐵道的下方做地下化施工;《東移案》就是在現有鐵道的東側做地下化,地下化後的鐵道不在現有的位置上而是在徵收東側民房得到的土地上。根據法院辯論過程中的記錄,主要用來比對的《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綜合規劃報告》有三種版本加自救會提出的方案,共四種 (判決書中有一次提到還有93年版本,但只是帶過後來不再提及,故省略):

南鐡歷年規劃報告一覽表

南鐡歷年規劃報告一覽表

根據法院判決書(原文):

由於自救會主張以 「 徵 用 」 方 式 使 用 臨 時 軌 道 用地 , 即 與 84年綜 規 報 告 之 規 劃 相 同 , 不 必 為 了 設 置 臨 時 軌 而徵 收 私 有 土 地 , 其 結 果 自 然 大 異 於 96年 綜 規 報 告 原 軌 案 採 取以 「 徵 收 」 方 式 永 久 取 得 臨 時 軌 道 用 地。

所以南鐵地下化不同時期的規劃就如同上面圖表所示,已經是法院認定的客觀事實,應該不用爭論了。所以什麼「南鐵沒有東移」、「沒有原軌案」這些說法都是誤導。

事實二:《東移核定案》是軌道需求最寬的方案
根據法院判決書(原文):

有 關 台 鐵 路 權 範 圍 之 訂 定 , 就 直 線 段 之 最 小 需 求 寬 度 而 言 , 84年 綜 規 報 告 ( 第 六 冊 第 1-3頁 ) 所 規 劃 之 最 小 需 求 寬 度 為 23.61公 尺 ( 包 括 佈 設 永 久 軌 道 及 臨 時 軌 道 東 、 西 正 線 並 考 慮 附 屬 設 備 之 需 求 ) , 96年 綜 規 報 告 ( 第 4-10頁 ) 訂 定 之 最 小 需 求 寬 度 則 為 25.81公 尺 ; 相 對 於 此 , 核 定 案 之 98年 綜 規 報 告 所 訂 定 之 最 小 需 求 寬 度 則 為 26.3公 尺 , 業 如 前 述 。
至 於 自 救 會 的 提 案 , 與 原 軌 案 同 有 如 不 增 設 平 行 巷 道 , 臨 路 住 戶 無 從 對 外 通 行 之 疑 慮 , 而 且 鐵 路 地 下 化 工 程 完 成 後 , 其 地 面 鐵 路 廊 帶 道 路 寬 度 最 多 只 有 16.3公 尺 ( 即 地 下 化 隧 道 的 寬 度 )

所以南鐵各方案單就軌道而言實際用地應如下圖:

行政院核定的東移案是用地最小需求最寬的

行政院核定的東移案是用地最小需求最寬的


就算是根據自救會敗訴的《判決書》,都明白記錄著行政院核定的《東移案》是軌道佔地最寬的。照理來說,若軌道施工後的寬度越寬,它的佔地應該就越廣;而佔地越廣,徵收的土地就越多。而且很重要的是:《東移案》還比其它方案更長,多了兩個站。

根據法院判決書(原文):

就 規 劃 範 圍 而 言 , 84年 綜 規 報 告 ( 第 一 冊 第 1-3頁 ) 及 96年 綜 規 報 告 ( 第 1-6頁 ) 規 劃 範 圍 , 同 樣 都 是 北 起 永 康 站 南 端 之 中 華 陸 橋 以 南 約 0.36公 里 處 ( UK356+ 961.7 27 25) , 至 生 產 路 以 南 約 1.41公 里 止 , 全 長 7.55公 里 ; 而 核 定 案 即 98年 7月 綜 規 報 告 之 規 劃 範 圍 , 則 北 起 永 康 站 南 端 之 中 華 陸 橋 ( 永 康 橋 ) 以 南 約 0.17公 里 處 ( UK355+ 300) , 南 至 生 產 路 以 南 約 1.91公 里 ( UK363+ 530) 為 止 , 全 長 8.23公 里 , 規 劃 範 圍 比 較 原 軌 案 之 7.55公 里 多 出 0.68公 里 。

但有趣的就是,最後法官的裁定卻是相反的,法官相信台南市都委會提出的各種說法,結果是寬度需求最大、範圍最長的《東移案》,反而成了徵收最少、侵害最少的方案。其實整份《判決書》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段落,都在反覆的講為什麼佔地應該最廣的侵害反而最小。法官判斷的依據是什麼?我會在結尾時大概提一下,但如果我詳述,能看得下去的人可能曲指可數了。本篇重點在指出客觀事實,有興趣的人不妨自己去看判決原文。

事實三:《自救會原軌案》沒有主張「西移」
在黃、陳兩家被強拆之後,社會質疑聲浪增高,支持政府的反駁意見也相應增加。要支持是個人意見表逹的自由,但起碼要根據客觀事實吧?我在《上報》的投書和臉書河道上看到:「陳致曉的主張其實是南鐵西移」「是害軌道西側的居民也要被徵收」...等等的說法,言之鑿鑿但卻並不是事實,而且可以說和事實完全相反。

根據法院判決書(原文):

附 件 1 07 -5臺 南 市 都 委 會 第 40次 會 議 紀 錄 第 一 案 之 附 表 七 -2( 第 311- 08 315頁 ) 載 明 「 自 救 會 」 主 張 減 少 徵 收 三 原 則 : (1)永 久 軌 置 於 原 有 軌 道 下 方 ; (2)永 久 軌 路 權 西 側 與 原 有 軌 道 路 權 西 側 對 齊 ; (3)以 「 徵 用 」 方 式 取 得 臨 時 軌 道 用 地 。
在 被 告 歷 次 都 審 會 審 議 原 告 等 自 救 會 提 出 之 原 軌 案 時 , 因 該 方 案 主 張 不 使 用 現 有 軌 西 側 , 故 路 線 將 更 往 東 邊 移 置 , 在 系 爭 變 更 計 畫 案 擴 大 專 案 小 組 會 議 時 鐵 道 局 代 表 遂 指 出 : 「 自 救 會 案 的 臨 時 軌 案 , 就 是 這 個 平 行 6米 巷 道 , 它 就 是 壓 在 我 們 這 個 巷 道 , 那 這 個 時 間 就 是 一 直 要 到 我 們 鐵 路 地 下 化 切 換 … …

簡單地描述客觀事實,就是陳致曉代表的《自救會原軌案》,不但始終主張「不使用現有軌西側」,甚至還因為這個主張而在法庭辯論時被《都委會》抓到把柄,說他既然不用西側土地,東側就更應該額外增加6米巷道,因此被法院判定這個方案要徵收的土地比《核定案》還多,成為他們敗訴的主因之一。

真正主張要徵收西側的,其實是《96年綜規報告原軌案》,判決書的內容已經描述的很清楚了:

故 原 軌 案 規 劃 採 取 向 原有 軌 道 東 、 西 兩 側 徵 收 私 有 土 地 及 撥 用 公 有 土 地 的 方 式 以 取 得 需 用 土 地 施 作 永 久 軌 與 臨 時 軌 ; 而 核 定 案 則 因 以 原 有 軌 充 作 臨 時 軌 而 無 須 施 作 , 只 向 東 側 取 得 需 用 土 地 以 施 作 地 下 永 久 軌 。 以 上 為 兩 造 及 參 加 人 所 不 爭 執。
陳致曉因為不屈服於政府,而被網軍愚民攻訐

陳致曉因為不屈服於政府,而被網軍愚民攻訐

《96年原軌案》和《98年東移案》,都是出自鐵工局的規劃,所以真正一度考慮要徵收到西側土地的是鐡工局;而陳致曉代表的《自救會原軌案》,是建立在《84年綜規報告》的基礎上,以「徵用東側民地做臨時軌,完工後還地於民」的概念提出的,而且列出三原則不使用原軌西側土地。在黃、陳兩家都被強拆、成為都市開發的犧牲品之後,還不經查證、張冠李戴入人於罪的人,我認為不論是出於無知還是惡意都是非常沒品的。

最後,我簡短記錄一下個人對這份《判決書》的看法。南鐡自救會最後當然是敗訴了,而且幾乎可以說是註定會輸的,因為整個體制的結構,從認知、法律、切入爭點的角度都是專一的、偏頗的、威權的、上對下的。這種模式讓抗爭者不會贏,但也不會服氣。難怪陳致曉在家都被拆了之後還堅持要繼續戰鬥,因為這個政府從行政院到市政府;從鐵工局到法院都沒有尊重「人」的價值。對於這種強制徵收私產、不由分說的案件,法官若一開始就沒有把一半的尊重放在人的價值和權益上,只尋著法條的解釋去拼湊自圓其說的判斷,就不是在解決問題,只是在幫公權力的惡質解套而已。司法淪落至此不是個別法官的責任,法官很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在秉公處理,而這正是最悲哀的地方。

當一件事的結果是有問題的,而相關的人卻都很難指出明確具體的錯誤的時候,這就是整體結構出問題。

從《判決書》看來,整個審理的邏輯其實以三個思維脈絡貫穿:

  1. 只要是符合「公益」的,個人的權利和意願都應該、也必需被犧牲。
  2. 怎麼樣定義「符合公益」?你升斗小民說的不算,有公權力的人說的才算。公權力就是公益的代表。
  3. 爭議點要從哪個角度切入,是「代表公益」的一方說了算;也就是公權力說了算。

所以在判決書中可以看到法官判定《自救會原軌案》因為只徵用不徵收,會讓城市縫合的「公益」效益低於《東移核定案》;卻忽略了《自救會原軌案》可以讓私產侵害變成零,又能達到鐵路地下化的目標。難道維持了非自願拆遷者的權益就不算公益?只有政府想做的大建設才算公益?這就是司法忽略了「人」的價值。

然而當講到《自救會原軌案》該不該增設六米巷道時,《自救會》說臨時軌周邊有四十多條巷道可供替代通行,法官卻又說「有替代巷道並不代表臨路住戶對六米巷道的需求消失」。怎麼這時法官的切入點又變成《自救會》不該忽略住戶的需求了?那法官自己怎麼會在其它部份忽略了拆遷戶有「不想搬的需求」、有「住透天的需求」、有「不想安身立命的老家被消失的需求」、「保全自己財產」的需求呢?這就是公權力掌握了爭點切入角度的主導權。

我之前沒有關注過南鐵自救會在抗爭過程中受到什麼樣的輕視,但光從這份《判決書》的邏輯就可以想見都發會也好、鐵工局也好,大概是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應對自救會的。在這樣的結構下,訴訟怎麼可能贏?《東移核定案》居然變成侵害最小的方案,又有什麼好奇怪?而同樣的事情,會在這種結構下一再的重演,「公益」成為公佔私產的藉口,依法行政變成「玩法行政」。

這份《判決書》其實是在告訴這個社會:司法也是結構之一,它無力解決結構問題。

我認為,《自救會》打了這場必輸的官司最大的貢獻,就是揭露了這個事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星火的沙龍
31會員
162內容數
我在2017年開始記錄台灣政治社會現象,並陳述自己的觀點。這個專題是累積了2020之前,所有我寫過,判斷為具有參考性的文章;並且重新以符合現今(2020年6月)狀況改寫後而成。我期待這個專題的內容可以提供另一種理解台灣的脈絡。同時,贊助這個專題將會幫助我更專注於接下來的意識扭轉計劃,讓星火的光更亮。
台灣星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Thumbnail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Thumbnail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Thumbnail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Thumbnail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Thumbnail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6月15日屏鐵反迫遷自救會、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在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揭露屏鐵徵收案涉及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與比例原則,呼籲屏縣府與相關單位應停止該案。記者會尾聲,也由行政院參議出面受理陳情......
Thumbnail
6月15日屏鐵反迫遷自救會、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在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揭露屏鐵徵收案涉及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與比例原則,呼籲屏縣府與相關單位應停止該案。記者會尾聲,也由行政院參議出面受理陳情......
Thumbnail
5月25日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及屏鐵反迫遷自救會至監察院,舉發屏東縣府及交通部台鐵局涉及違法移轉國有地,而縣府聲稱「疏散交通」進行土地徵收,卻未優先使用國有地,反將國有地變更為商業區,再將私有地變更為道路用地,實則是為了取得土地開發的增值利益......
Thumbnail
5月25日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及屏鐵反迫遷自救會至監察院,舉發屏東縣府及交通部台鐵局涉及違法移轉國有地,而縣府聲稱「疏散交通」進行土地徵收,卻未優先使用國有地,反將國有地變更為商業區,再將私有地變更為道路用地,實則是為了取得土地開發的增值利益......
Thumbnail
「停止土地掠奪!停止家園迫遷!」5/16上午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與各地反迫遷等團體在凱道召開記者會,針對上週內政部在「兩人權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的發言提出質疑,當時內政部向國際委員發表「台灣沒有任何迫遷案件」等言論,引發全台各地反迫遷團體不滿......
Thumbnail
「停止土地掠奪!停止家園迫遷!」5/16上午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與各地反迫遷等團體在凱道召開記者會,針對上週內政部在「兩人權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的發言提出質疑,當時內政部向國際委員發表「台灣沒有任何迫遷案件」等言論,引發全台各地反迫遷團體不滿......
Thumbnail
前膽建設的資源挹注,要形成高鐵+快鐵的「環島一日生活圈」的願景,從北到南的重大軌道建設,但屏東卻便排除在外。 「共軌」困難重重 燕巢、左營案 燕巢、左營方案是近年來,可行性研究主要討論與實施的方向,興建成本約600~700億。 交通平權? 加速吧!!屏東!!
Thumbnail
前膽建設的資源挹注,要形成高鐵+快鐵的「環島一日生活圈」的願景,從北到南的重大軌道建設,但屏東卻便排除在外。 「共軌」困難重重 燕巢、左營案 燕巢、左營方案是近年來,可行性研究主要討論與實施的方向,興建成本約600~700億。 交通平權? 加速吧!!屏東!!
Thumbnail
3月15日由立法委員陳椒華、台灣土地正義聯盟、屏鐵反迫遷自救會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針對屏東火車站周遭道路開發帶來的影響提出質疑。尤其伴隨屏東火車站鐵路高架化工程,屏東縣府預計拓寬火車站四周道路......
Thumbnail
3月15日由立法委員陳椒華、台灣土地正義聯盟、屏鐵反迫遷自救會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針對屏東火車站周遭道路開發帶來的影響提出質疑。尤其伴隨屏東火車站鐵路高架化工程,屏東縣府預計拓寬火車站四周道路......
Thumbnail
對台南人來說,鐵道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搭火車往來對上學、通勤很便利,但平交道這回事卻讓他們有點苦惱,因為會造成塞車、擁擠等等現象。因班次密集,平交道也很忙,加上若是上下班時間,可能會塞得更嚴重。 南鐵東移?到底知不知道人民有多可憐? 拆除手段
Thumbnail
對台南人來說,鐵道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搭火車往來對上學、通勤很便利,但平交道這回事卻讓他們有點苦惱,因為會造成塞車、擁擠等等現象。因班次密集,平交道也很忙,加上若是上下班時間,可能會塞得更嚴重。 南鐵東移?到底知不知道人民有多可憐? 拆除手段
Thumbnail
去年7月與10月擋拆,今年8月20日,南鐵黃家面臨第三度強拆風暴。歷年來反迫遷戶面臨許多挑戰。如今強拆怪手來了,「民主」竟然還在路上?
Thumbnail
去年7月與10月擋拆,今年8月20日,南鐵黃家面臨第三度強拆風暴。歷年來反迫遷戶面臨許多挑戰。如今強拆怪手來了,「民主」竟然還在路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