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披著電影院外衣的舊美國大使官邸—台北之家(光點台北)

2020/10/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即將到來的11月美國總統選舉,台灣各家媒體幾乎天天都會發表和美國相關的政經新聞與評論,彷彿美國在世界政經局勢所下的每一步棋,都會直接影響到台灣的命運。但真的是這樣嗎?又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你實在無法理解美國對台灣的重要性,那不妨來場台美關係史的親身體驗吧!而這個能夠體驗台美關係史的地方,就是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台北之家(光點台北)
台北之家的前身是美國大使官邸,這棟白色維多莉亞式的美國南方莊園建築曾經是1953-1979年間歷任駐華大使所住過的地方。不過比起美國大使官邸古蹟的身份,很多文青朋友們對這裡的印象應該是這裡有一間會播放各式藝文電影的光點電影院。然而,除了來欣賞電影之外,若仔細觀察,還能在台北之家的各個角落發現有趣的台美關係史小遺跡
台北之家主建築共有兩層樓,一樓過去是官邸的接待室、衣帽間、餐廳及廚房,現在則是咖啡廳、電影院售票口和文創商品店;二樓過去則是客廳、臥室和儲藏室,現在則是迴廊展覽廳和多功能藝文廳。其中,二樓的展覽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展出和電影相關的小型展覽,我去的那天正好是「阿莫多瓦 愛慾罪 經典數位修復花絮劇照展」,展出了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著名電影的劇照和介紹,是個能獲得電影小知識的地方。
迴廊展覽廳。
另外,二樓的藝文廳在沒有舉辦活動的時候,也能自由的在裡面看書、休息,並看著那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壁爐與窗戶想像美國大使在台灣時的生活。
至於整個館舍裡最能了解台美關係史的角落,是一樓文創商品店的外牆。外牆上有個容易讓人忽略的螢幕播放著介紹歷任美國大使在台灣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位大使是1958年來台的莊萊德(Everett Drumright),喜歡藝術的他時常邀請台灣藝文界人士來他的官邸聚餐交流。甚至,在那個美國援助(美援)台灣的時代,美國除了給予台灣物質和技術方面的援助,也協助了台灣藝文產業的發展,例如,當時的美國新聞處每次會購買1,000本《現代文學》雜誌並送到東南亞國家,這不僅支撐了《現代文學》的發刊,也讓在雜誌上發表作品的這批現代派作家在馬來西亞、新加玻等有華人的國家變得出名。
光點電影院售票口。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最近對於像台北之家這樣的地方文化館(以下簡稱地文館)有更多的認識,也發掘了更多參觀他們的樂趣。這些小型地文館多半有特定主題,且深深的與在地人事物連結,即使館舍空間較小,也沒有像博物館包山包海的典藏,但我仍認為它們相當值得參觀。或許,下次來光點台北看電影時,也別忘記探索同時有著有趣歷史的台北之家地文館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會員
32內容數
莫思安迷=Museum+ing,也就是參觀博物館中的意思。 你好,我是方(FANG)。 因為喜歡博物館同時作為休閒娛樂和自主學習新知的地方,所以我會在這裡分享參觀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體驗心得,以及分析這些文化景點的教育推廣和行銷策略等等。 Let the world be your muse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