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台北市定古蹟中山堂,從歷史中解放政治場域到博物館模式經營場域,成為老台北人記憶與現代人利用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開放時間:

AM9:30-PM21:00

電話:

02   2381   3137

備註:

博物館

台北市中山堂歷史回顧

台北市中山堂坐落於清朝時期台北城門中心位置。優越地理位置成為一個中心地點,直到日治時期成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當時稱為台北公會堂,為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

台北市中山堂於西元一九三二年動工,西元一九三六年落成(SINCE 1936),工程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筋混泥土結構。它首次亮相的用途,是作為日本在台灣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的主展場。

落成次年,中日戰爭爆發,西元一九四五年日本落敗,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在二樓的大宴會場舉行,其後這個大廳就被命名為光復廳。二樓前側通往露天平台的貴賓室則見證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經立法院審議通過的歷史場景。

平台居高臨下,可俯視前方廣場,先總統蔣中正三次當選連任,都與蔣夫人並肩站在平台上向群眾揮手致意,這也是他們上平台前休息的地方,後命名為保壘廳。從國民大會開會場地與立法院議事廳,並成為政府重要活動會場。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遷至台灣後,中山堂曾做為國民大會議場及立法院議事廳。民國五十八年歸台北市政府,隸屬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民國八十一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民國八十四年,文資法修正,歸列台北市政府所轄之台北市定古蹟。

博物館模式經營場域

民國八十八年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擔任中山堂主管機關後,遂將古蹟建築活化再利用。現在作為台北市定古蹟建築,中山堂現為台北市中山堂管理所管理,其隸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管理。目前集合藝術、餐廳、活動、會議等多重面向營運。

基本上台北市中山堂就是博物館經營模式、古老級別時代的中山堂環境,有著久遠的歷史和人們的回憶,又持續帶給人們現實生活的美好事物,是一個能夠存放在心裡的地方。

台北市中山堂混搭建築風格

台北市中山堂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是當時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無論其耐震、耐火、耐風,其性能均極為優良。公會堂面積有一千二百三十七坪,建築物總坪數則有三千一百八十五坪,使用鋼骨水泥結構,外表貼淺綠色面磚,但細節的開口,仍保有古典圖案之裝飾。

該棟特色為採取台灣難得一見的中東阿拉伯拱窗及台灣陶瓦,而運用北投窯場面磚貼出的各種多端變化花紋則是另一項獨具特色。混搭風格可見得當年井手薰在建築設計融合混搭風格。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也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而居第四位。

台北市中山堂經過八十七年以來數次整修後,從當時日治時期原本繁複、華麗的裝飾已由簡單、明朗的立體線條取代。而中山堂是運用多重立體的小建築組合出整體的形狀,這使得整體四層樓建築物構形在沒有許多外觀裝飾下,仍不至於顯得單調。

老台北人記憶與現代人利用空間


台北市中山堂戶外周圍大片廣場,這裡是民眾休憩、運動、帶隊解說建築物與旅遊地點。也是許多單位活動、藝術團體演出戶外場地。不設限空間,八十七年歷史時光轉變下,成為多元並進空間。

總結:台北市中山堂絕對是老台北人記憶與現代人利用空間。來到台北市中山堂從歷史堆疊感中解放出多元文化、從藝術角度出發探索更多空間使用。歡迎大家來此地走走、這裡是台北市西區而且靠近西門町,有種鬧中取靜旅遊點。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台北市中山堂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開放時間:

AM9:30-PM21:00

電話:

02   2381   3137

備註:

博物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avejim的沙龍
60會員
1.9K內容數
這裡是bravejim的生活日常紀錄,與大家分享各地旅遊與美食的分享,如果你跟我一 樣愛吃又愛四處旅遊、那麼就跟隨我的紀錄,讓你認識原來台灣也能如此美麗與美感
braveji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新北市樹林區十二股圳步道因為十二個土地地主做為農田引水灌溉的舊址而整建的步道。步道穿過不少巷弄與緊鄰民宅之間、走在巷裡,行人的視野角度會不斷改變,雖然就是那麼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大景。時光冉冉下;這是被世人遺忘的一段歷史下的步道。 十二股圳步道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1
Thumbnail
2025/04/28
新北市樹林區十二股圳步道因為十二個土地地主做為農田引水灌溉的舊址而整建的步道。步道穿過不少巷弄與緊鄰民宅之間、走在巷裡,行人的視野角度會不斷改變,雖然就是那麼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大景。時光冉冉下;這是被世人遺忘的一段歷史下的步道。 十二股圳步道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1
Thumbnail
2025/04/27
桃園市是台灣北部的一個重要移民城市。各個族群在桃園市生活、光是客家族群比例占全市人口多達四成。客家族群在桃園市撐起這個城市人口的一片天。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北桃園地區約有二十六萬客家人口,為連結當地客家歷史文化脈絡,喚回客家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要使命。於是;桃園市北區客家會館因此產生。 桃園市北
Thumbnail
2025/04/27
桃園市是台灣北部的一個重要移民城市。各個族群在桃園市生活、光是客家族群比例占全市人口多達四成。客家族群在桃園市撐起這個城市人口的一片天。根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北桃園地區約有二十六萬客家人口,為連結當地客家歷史文化脈絡,喚回客家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要使命。於是;桃園市北區客家會館因此產生。 桃園市北
Thumbnail
2025/04/26
桃園市興仁親子公園是原住在此地的眷村人熟悉與懷念的場域。這裡歷史前身原本為居廣一村,屬於陸軍眷村,在民國四十五年興建完畢由陸軍六軍團列管。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開始國防部推動眷村改建後、歷經過變動後這裡成為公園。 興仁親子公園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興安街、興仁路二段之間 電話: 03
Thumbnail
2025/04/26
桃園市興仁親子公園是原住在此地的眷村人熟悉與懷念的場域。這裡歷史前身原本為居廣一村,屬於陸軍眷村,在民國四十五年興建完畢由陸軍六軍團列管。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開始國防部推動眷村改建後、歷經過變動後這裡成為公園。 興仁親子公園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興安街、興仁路二段之間 電話: 0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一棟從民國三十三年建造至今年為八十年老舊建築。從這裡過去作為護衛老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往返士林官邸及總統府途中重要的防護節點。到歷經荒廢爾後、改建成為公民盤據實踐領地。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28號 ​開放時間:
Thumbnail
​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一棟從民國三十三年建造至今年為八十年老舊建築。從這裡過去作為護衛老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往返士林官邸及總統府途中重要的防護節點。到歷經荒廢爾後、改建成為公民盤據實踐領地。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28號 ​開放時間:
Thumbnail
中山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是台灣日治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演藝廳之一。中山堂於1928年落成,原名為台北公會堂,是日本政府在台灣舉辦各種活動和慶典的場所。 1945年台灣光復後,中山堂改名為中山堂,並成為台灣政府舉辦各種活動和典禮的場所。中山堂是台灣重要的歷史建築,也是
Thumbnail
中山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是台灣日治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演藝廳之一。中山堂於1928年落成,原名為台北公會堂,是日本政府在台灣舉辦各種活動和慶典的場所。 1945年台灣光復後,中山堂改名為中山堂,並成為台灣政府舉辦各種活動和典禮的場所。中山堂是台灣重要的歷史建築,也是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北市定古蹟有非常多,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並存該建築;算是一個建築很特別、老建築下又歷經好幾個機關再利用。所在地在清朝是在台北城城北、建築特色就是紅磚水泥牆二樓建築。說此地是台北市日治時期建築物遺留代表之一,也是許多團體導覽小旅行必遊之地。 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
Thumbnail
台北市定古蹟有非常多,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並存該建築;算是一個建築很特別、老建築下又歷經好幾個機關再利用。所在地在清朝是在台北城城北、建築特色就是紅磚水泥牆二樓建築。說此地是台北市日治時期建築物遺留代表之一,也是許多團體導覽小旅行必遊之地。 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
Thumbnail
你還記得1959年時台灣為聲援西藏反共抗暴, 先總統在中山堂對六萬學子演說的畫面嗎? 你還記得早期先總統在當選總統時, 整個廣場滿滿的民眾, 穿著颯爽軍裝的蔣總統, 揮手向整個廣場的民眾致意的畫面嗎? 你一定很好奇這個地方是哪裡吧? 沒錯,那就是台北中山堂! 中山堂舊稱「臺北市公會堂」, 在19
Thumbnail
你還記得1959年時台灣為聲援西藏反共抗暴, 先總統在中山堂對六萬學子演說的畫面嗎? 你還記得早期先總統在當選總統時, 整個廣場滿滿的民眾, 穿著颯爽軍裝的蔣總統, 揮手向整個廣場的民眾致意的畫面嗎? 你一定很好奇這個地方是哪裡吧? 沒錯,那就是台北中山堂! 中山堂舊稱「臺北市公會堂」, 在19
Thumbnail
用一個百年的建築,為眾個世代作無聲的見證。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的炸彈,曾在這座最高領導威權的建築,投擲及證明軍事的實力。
Thumbnail
用一個百年的建築,為眾個世代作無聲的見證。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的炸彈,曾在這座最高領導威權的建築,投擲及證明軍事的實力。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綠瓦黃磚構築成的興亞式建築 今年四月台北市再添一個老建築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 如果你是老台北人,應該對這座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街口的建築有點印象。
Thumbnai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綠瓦黃磚構築成的興亞式建築 今年四月台北市再添一個老建築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 如果你是老台北人,應該對這座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街口的建築有點印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