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建一艘不會沉的泥船】諾曼:約定的夢幻島第一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能不能用少數人的悲哀換取大多數人的幸福?

能不能用少數人的悲哀換取大多數人的幸福?

能不能用少數人的悲哀換取大多數人的幸福?

這就像是最常見的火車軌道難題一樣,從來就沒有真實的對錯,然而卻是真實存在的問題,雖然艱難,但還是必須做出決定。

約定的夢幻島整個氛圍隱隱約約的透露出這樣的氛圍。

裡面最印象深刻的是雷(Ray)
裡面最挑戰固有想法的是艾瑪(Emma)
裡面最喜歡的角色是諾曼(Norman)

克羅妮(Krone)修女對於三個孩子的評論精準的不可思議。

「諾曼的缺點是體力不好、雷的缺點是太快放棄、艾瑪的缺點是太過天真。」

短短三句話就把三個孩子的缺點和優點都包含進去,看起來像是只講到缺點,但是作為農場裡的完美兒童,沒有被提到的缺點,就都是他們的優點。
動畫裡的鬼抓人在這個時候仍然在繼續,克羅妮修女猖狂的自信十足,她追在體力不好的諾曼身後,按照推測,作為一個販賣絕望裡希望的作品,諾曼會被抓住,克羅妮修女會泯滅他們心中的希望。

然而,最後諾曼高高站在遠的無法企及的石塊上,背向陽光站得直挺,他的表情冷靜,包含幾分對於敵方的淡漠,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太過聰明的腦袋早就知道自己的弱項,與雷配合的流暢,他本來就不應該會被抓到。

當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缺點了解透徹,又想到方法彌補,他幾乎堅不可摧。

因此,在觀影的過程中,就算明明知道他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孩子,卻還是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彷彿不論出了什麼問題,總有諾曼會替這些孩子處理善後,將危機化為轉機。

故事進展之初,總以為雷是最聰明的角色,就像所有動漫常見的角色設定那般,話少的、理性的、悲觀的總是最聰明的那個。

然而,諾曼一招捉內鬼,卻從容的抓住了雷的尾巴,很難想像到底是有什麼樣的體會才會有連最親近的人也懷疑的勇氣,更不用提還可以冷靜想出方法聲東擊西,讓雷鬆懈了防備之心。

這部作品有趣的點就在這裡,諾曼聰明的不像十二歲的兒童,但作者卻沒有要販售膚淺的英雄主義。
面對難以接受的事實會哭、心如槁灰的時候他可以維持對艾瑪的笑容,卻在走出人們視線後,手抖到連杯子都拿不住,這段沒有對話,沒有配樂,卻絕望的讓人屏息,杯子不斷滑出手掌,不知道是水流沖過還是諾曼絕望的眼淚。

諾曼的聰明讓他大多時候都知所方向,唯獨,在面對雷是內鬼這件事上,他詢問了艾瑪,雖然這部分沒有多加著墨,但我想諾曼絕對有能力做一個百分之百沒有疏漏的計劃,他內心可能比雷還要更加理性,但他詢問了始終大愛理想主義的艾瑪,他或許早就知道會獲得什麼答案,只不過他在內心的理性之外,始終存放著想要對這個世界保有熱情的渴望,所以他問了艾瑪,不過是想要更加去相信。

「媽媽,你幸福嗎?」諾曼這樣問,媽媽表情驚愕而遲疑了。

諾曼最獨斷的又最偉大的,就是他獨自一人走向死亡。
不論艾瑪和雷如何強顏歡笑的說著要一起活著,在多年後再度相見,他卻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由他去完成,他靜悄悄的悲傷、他遮掩著害怕,正當所有人都戰戰兢兢的為他的逃脫祈禱,他卻在黃昏時,泰然的走回了農場。

他用著生命的最後一天,參透了所有人的個性想法,做了最後一次探查。

最後和媽媽走向大門的路上,媽媽笑說他行李箱裡一定什麼都沒有。 「因為不管放什麼東西進去都不可能帶走的,不是嗎?」諾曼笑著應答,是啊,迎接死亡的人又有什麼需要帶的行囊呢? 「媽媽,你幸福嗎?」諾曼問了,而這個問題不單純是個問題,媽媽先是遲疑,後來又笑的溫柔,是啊,我很幸福喔,但看在諾曼的眼裡或許也已經瞭解了答案。

有時,看著諾曼會不禁覺得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快要十二歲的孩子,配合劇情來說,如果說諾曼是個高中生,可能都不會對劇情造成矛盾,但偏偏,他就是個孩子,快要十二而已,他卻看穿了媽媽長年的心理掙扎和壓抑。

他不單單是個腦袋聰明的飼育兒,他在情感方面不如艾瑪充沛,卻比雷更加悲憫。

「因為我喜歡艾瑪,所以想讓她笑。」


「因為我喜歡艾瑪,所以想讓她笑。」

「因為我喜歡艾瑪,所以想讓她笑。」

當雷質問諾曼為何總要配合艾瑪不切實際的想法時,諾曼這樣回答,那時的他笑的傻氣,就像是個兒童該有的模樣,不談什麼責任奉獻,他僅僅是想要她笑。
正常的孩子可能會做一個花冠來讓對方笑、留一塊餅乾來讓對方笑,而諾曼透過不斷的反邏輯、出其不意謹慎的計畫,就是為了讓艾瑪能夠笑得開心。

因為他們年紀小,總覺得不是愛情,卻又不敢因為他們年紀小,而覺得不是愛情。

殘酷的現實會催促人老,對這些孩子又何嘗不是,而諾曼在最後和艾瑪道別的時候叫要她千萬不要放棄,要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守護大家,關於自己則隻字不提,這感覺又超脫了愛情。
亂來又無謀,但是卻非常直率,這樣純粹的善良,讓諾曼想要看到她的笑。

能不能用少數人的悲哀換取多數人的幸福?

面對這些有血有肉的孩子,我們到底是有多偉大能決定他們的人生?
外面世界的多條人命真的值得一個諾曼?誰又對的起他那些努力成長的歲月?

這樣的問題時不時挑戰著狀似平靜的烏托邦。

「泥也能燒成盤子的吧?泥船並不一定就會沉。」
「泥也能燒成盤子的吧?泥船並不一定就會沉。」

「泥也能燒成盤子的吧?泥船並不一定就會沉。」

我不會讓她死的,為此,我要利用我自己。
諾曼的好,讓這個角色立體的令人悲傷,卻又迷人的想相信他並沒有死,就像在逃脫計畫的最後,雷的身邊也總是有諾曼,對著我們深深思念著的人,他的意念似乎會像陽光,自然而又溫暖的照耀著曾經的悲傷。

最後諾曼贏了,泥船終究行駛到了彼岸。


如果喜歡此篇文章、或是有幫助到你,歡迎贊助或是按下方的免費Like coin按鈕、或是追蹤我的IG,真摯謝謝您的閱讀,希望閱讀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小里程碑,喜歡我的文章或是甜點,歡迎追蹤:)

這是我人生的小里程碑,喜歡我的文章或是甜點,歡迎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C (Jocelyn Chen) 的沙龍
10會員
12內容數
就算我們的生活曾經被野獸世界所浸潤,過去曾經遭遇過不被認可的情境,但只要願意有所改變,就擁有可以跳脫自我魔咒的自由,一定要相信,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從來就是一種祝福,而不該是懲罰。 和自己的和解,從正確看待自我開始。 而我們終要相信,我們都值得綻放成一朵最美的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3個同為11歲小孩諾曼、雷與艾瑪,生活在名為Grace Field House的孤兒院,他們3個是院內所有小孩中最年長的。院內的小孩6歲以上就會被人領養,最晚只會等到12歲,大家在領養前都一起共同生活著。直到6歲的柯尼宣告被領養的那天,艾瑪跟諾曼發現柯尼遺落的娃娃,想拿給柯尼便私下出門,卻發現孤兒院
Thumbnail
3個同為11歲小孩諾曼、雷與艾瑪,生活在名為Grace Field House的孤兒院,他們3個是院內所有小孩中最年長的。院內的小孩6歲以上就會被人領養,最晚只會等到12歲,大家在領養前都一起共同生活著。直到6歲的柯尼宣告被領養的那天,艾瑪跟諾曼發現柯尼遺落的娃娃,想拿給柯尼便私下出門,卻發現孤兒院
Thumbnail
接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放下評斷,才能看見真實
Thumbnail
接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放下評斷,才能看見真實
Thumbnail
接下來幾天,就在孩子們出門上學、媽媽在家玩木工、做瑜珈、製造水果汽水(嘿!沒錯!新嗜好!然後孩子們又放學回家的日子中度過。 中間幾天,莉莉回家看過媽媽,雅思敏還興奮的沖出門跟她打招呼🤣 菲碧也大半夜跑回家,在陽台跟媽媽談心。 終於,有那麼一天...
Thumbnail
接下來幾天,就在孩子們出門上學、媽媽在家玩木工、做瑜珈、製造水果汽水(嘿!沒錯!新嗜好!然後孩子們又放學回家的日子中度過。 中間幾天,莉莉回家看過媽媽,雅思敏還興奮的沖出門跟她打招呼🤣 菲碧也大半夜跑回家,在陽台跟媽媽談心。 終於,有那麼一天...
Thumbnail
出了社會之後 大概看事情愈來愈狹隘 喜歡的漫畫與小說也越來越少 所以難得能夠看到一個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漫畫 就想拿來分享 看畫風,這部漫畫應該有段時間了吧 看完之後 心中不禁大聲喊出:「這是神作!」 然後下一秒另一個心聲立刻否定掉了它 大概是這樣等級的作品吧......
Thumbnail
出了社會之後 大概看事情愈來愈狹隘 喜歡的漫畫與小說也越來越少 所以難得能夠看到一個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漫畫 就想拿來分享 看畫風,這部漫畫應該有段時間了吧 看完之後 心中不禁大聲喊出:「這是神作!」 然後下一秒另一個心聲立刻否定掉了它 大概是這樣等級的作品吧......
Thumbnail
「找到稜鏡之書,這是你生來的使命。」 他明白他為何而來,卻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成為使命的傳承者。
Thumbnail
「找到稜鏡之書,這是你生來的使命。」 他明白他為何而來,卻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成為使命的傳承者。
Thumbnail
有人指《約定的夢幻島》「出道即顛峰,一路崩到尾」,我是不認為,不過,倒是覺得漫畫在後半部有點糢糊了故事的重心點,並且在最後關鍵時刻將劇情處理得相當草率,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在趕著結尾。
Thumbnail
有人指《約定的夢幻島》「出道即顛峰,一路崩到尾」,我是不認為,不過,倒是覺得漫畫在後半部有點糢糊了故事的重心點,並且在最後關鍵時刻將劇情處理得相當草率,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在趕著結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