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筆記:《i世代報告》(人生觀篇)

更新於 2022/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所謂i世代,是指自1995年陸續出生的人們。作者特溫格指出,相較於前人,i世代的人生觀有許多特點,這裡只談三個:一是個人主義增強,二是純把工作看成餬口之用,三是重視金錢富裕勝過人生意義。雖然相關研究調查是以美國為主,但我認為這多少也適用於臺灣。
所謂個人主義增強,主要是指一種「別來多管」、「我不需要你評論」或「規矩越少越好」的傾向。一種直接體現是,i世代對於自己被歧視或微侵犯更有意識(有時甚至過度解釋),反彈也更強烈。此外,對於他人的善意建議或做法,i世代更不容易理所當然地接受,因為他們不想要做作式的同情或施捨。
至於工作,我們一般認為這是人生的必備組成,有時甚至佔最高比例。但i世代傾向認為,工作只是為了經濟保障或生活品質而不得不為的一件事。這代表他們沒有那種在工作上追求卓越的強烈動力,也不會覺得工作是個人尊嚴或價值感的主要來源。
此外,在一項2016年的訪談當中,82%學生認為「金錢富裕」很重要,47%則表示「人生意義」很重要。這個結果讓特溫格甚感驚訝,因為從許多學者的觀點(譬如需求三角形)來看,金錢富裕應該會導向人生意義的追求才對,那為什麼跟前人相比,物質最豐富的i世代卻是往反方向想?
其中一種解釋是,i世代面臨的經濟狀況與就業市場,其實都比前人差;考慮到氣候變遷、汙染累積與機器一再搶走更多工作,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但我認為,一個更深面向是他們如何理解「意義」,或說「意義」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意義」在語感上,其實更對應到社會認同而非個人幸福感。若追求社會認同也會帶來個人幸福感,那「人生意義」的優先性很容易勝過「金錢富裕」;但反過來說,若社會認同和個人幸福感之間有斷裂甚至互斥,那「金錢富裕」更可能勝出,個人主義傾向也會更明顯。
在我看來,i世代並不認為社會認同和個人幸福感必然一致,甚至可以說,他們並不覺得這世界對他們哪裡友善。這就導致,他們會試著脫離整個主流框架,並靠蔑視來形塑自我認同,譬如近年爆紅的「我就爛」迷因圖:原本頹廢的某人腦內充滿譴責聲音,而後忽然化身成陽光男孩,歡樂地大聲說出「我就爛」。
至少在我的學生時代,儘管多少會懷疑主流價值,但也不至於帶著笑容宣稱「我就爛」。我認為這反映出,i世代的工作觀、個人主義與幸福感來源,都是根源於一種基本認知,那就是社會和世界獨立於他們而運作,非但不是為了讓人安身立命而有,而且還難以控制與改變。在我看來,厭世風格的詩、文或圖大流行,也是這一點的明確反映。
當然,這不會適用於描述所有1995年後出生的人,也不見得會一直持續下去。或許人們在年輕時期多少如此,但顯然有什麼東西,讓i世代的這種傾向更為強烈。
據此,我的提問設計會是:
1.你喜歡「我就爛」的迷因,或厭世風格的圖文嗎?什麼時候你會想要發這種圖?或說什麼時候大家會特別想發?看到這些東西,會給你帶來哪些直覺感受?若有人說它們有很大負面影響,不應該鼓勵,你會怎麼回應?
2.就你觀察,作者對i世代的描述:個人主義、不視工作為必要、重視富裕勝過意義,適合用於描述台灣的高中生嗎?什麼原因讓你這麼想?你認為這些傾向是好是壞?為什麼?
==
特溫格(Jean M. Twenge)著,林哲安、程道民譯《i世代報告》,臺北:大家,20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常覺得寂寞」、「我常覺得被拋下」 、「我常希望有真正的密友」
哲學思維像工具,用對地方就省時省力。來看哲學講師怎麼說。
務必確認學生有充分的理解意願,否則會跟不上脈絡。
它們各自有何優點、成本與風險?哪些情況特別適用或不適用?
泛指常見概念:正義、自由、道德、愛情、幸福等,人們常用但語意甚廣。
感受泛指一切可能的形容詞,包括「怪怪的」、「很有趣」、「不太對」。
「我常覺得寂寞」、「我常覺得被拋下」 、「我常希望有真正的密友」
哲學思維像工具,用對地方就省時省力。來看哲學講師怎麼說。
務必確認學生有充分的理解意願,否則會跟不上脈絡。
它們各自有何優點、成本與風險?哪些情況特別適用或不適用?
泛指常見概念:正義、自由、道德、愛情、幸福等,人們常用但語意甚廣。
感受泛指一切可能的形容詞,包括「怪怪的」、「很有趣」、「不太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