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片局】時代記錄劇《在一起》:頌揚抗疫英雄的背後,是廣電政策鬆綁的契機?

2020/12/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一起》官方海報
一個國家的總體國力到什麼水準,其實不是只看它的軍隊人數和裝備,也不是去估算進出口貿易量或外匯儲備,而是從很多貼近生活的細微方面去窺見,特別是承受重大災害之後復原的速度。
第一單元《生命的拐點》
比方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經濟中心遭到那樣的恐怖攻擊,死亡及失蹤人數超過三千人,但美股在一週內就恢復開市,物價指數僅有微幅波動,感恩節、聖誕節的購物潮和往年相比並沒有衰退,國內治安案件也獲得控制。從這些面向看,當時的美國的確是世界第一、也是唯一的超級強國,沒有那麼容易被擊倒。
比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國,人口超過千萬的幾個大都市陸續封城,軍方和武警監管交通要道,幾億的人民被迫蹲在家裡或是旅途的半路上,整個國家的醫療體系總動員,往重災區武漢三市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緊急建造幾個大規模的方艙醫院……幾個月下來,國內的疫情獲得初步控制,與歐美地區相比大異其趣。
第二單元《擺渡人》
先不論我們對共產政權或中國人民有什麼敵意成見,客觀的從疫情防控成果來看,中國的總體國力已經到上升到一個無法忽視的等級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影視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下半年播出的中國時裝單元劇《在一起》,是由廣電總局發起,結合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幾個地方文廣局,合力完成策畫的製作案。故事以十個抗疫期間的真人實事為背景,分別由不同單位進行拍攝製作。二月底到三月初之間完成立案,三月底就完成了十組主創的故事大綱,這種由上而下的效率果然不同一般。
第三單元《同行》
十個單元分別是:
 .《生命的拐點》導演:張黎、韓曉軍/編劇:梁振華、董哲
 .《擺渡人》導演:沈嚴、劉海波/編劇:高璿、任寶茹
 .《同行》導演:滕華濤、林妍/編劇:李海蜀、黃彥威
 .《救護者》導演:曹盾、編劇/費慧君、李曉亮
 .《搜索24小時》導演:劉江/編劇:徐速
 .《火神山》導演:姚曉峰/編劇:馮驥
 .《方艙》導演:汪俊、程源海/編劇:六六
 .《我叫大連》導演:彭三源/編劇:彭三源、郭澄駿
 .《口罩》導演:楊文軍/編劇:李田
 .《武漢人》導演:楊陽/編劇:周萌、王瑩菲
第四單元《救護者》
主創名單之整齊之外,演出卡司更是驚人:張嘉益、周一圍、譚卓、張天愛、何藍逗、梅婷、雷佳音、倪妮、張靜初、蔣欣、朱亞文、徐璐、趙魏、尹昉、楊洋、趙今麥、張雲龍、任重、陳數、陸毅、闞清子、黃景瑜、李小冉、張晞臨、劉敏濤、賈乃亮、倪大紅、奚美娟、張萌、靳東、孫佳雨、毛曉慧、黃志忠、王自健、鄧倫、李沁、董潔、劉琳、李百惠、海清、馮紹峰、孫儷、董璿、塗松岩、保劍鋒、段博文、王建國……上一次看到這種陣容,大概是主旋律大片《建國大業》那時吧?雖說每個單元都是兩集長度,集中拍攝的話大約七到十天就能完成,但在四、五月那時依然風聲鶴唳,這些演員也是冒著不小風險。
第五單元《搜索24小時》
2014年,拜神劇《甄嬛傳》創下全中國三十家衛視無止盡輪播熱潮所賜,廣電總局「一線兩星」政策出台,一部戲只能同時在一家視頻網、兩家衛視播出,後續跟播必須等上一年(央視政策配合除外),還順帶提高了省級電視台在晚間黃金時段的自製及新播比例。一時間瘋狂輪播是少了,但出不起高價買節目的地方電視台,六年來也倒了不少。
第六單元《火神山》
《在一起》宣布定檔那天,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情況: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廣東衛視、湖南衛視、北京衛視六大台聯播之外,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大網路平台也同步跟播。這代表「一線兩星」的禁令要正式廢止了嗎?畢竟《在一起》是背負著「抗擊疫情偉大壯舉」、「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反映大時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的紀實風格時代報告劇,就像我們過去老三台時代晚間九點的聯播劇《寒流》、《河山春曉》那樣由上而下的政策宣導,一般地方衛視是否能比照辦理,還需要一點時間觀察。
第七單元《方艙》
如果能重回禁令前的「一劇四星」,一方面可以平攤購劇費用,讓財力有限的二三線衛視有更多機會購入新劇;另外,製作方增加發行的收入可以用以提高製作品質,促進國產電視劇更加精緻化。不過新政策要成形,怕是得等明年了。
雖說是政令宣導,主創們可都是根據真人實事進行創作,有了原型人物及事件的背景,再加以戲劇手法的渲染,對於切身經歷那段防疫歲月的中國觀眾來說,就特別感同身受。
第八單元《我叫大連》
以第一單元《生命的拐點》為例,劇情背景的「江漢醫院」就是取自武漢地區的傳染病防治重點醫院、被稱為新冠疫情風暴之眼「金銀潭傳染病醫院」。張嘉益飾演的院長張漢清,原型就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即便在疫情期間,妻子不幸染疫、自己也深受漸凍症所苦,張院長強忍病情不適,始終堅守前線。周一圍和張天愛飾演一對並肩作戰的醫護夫婦,原型是金銀潭醫院的重症科醫生涂盛錦和護理師曹珊;為了節省通勤時間,兩人整整度過了整整廿三天以車為家的生活,先生不幸染疫住院,妻子依然奮戰第一線。
第九單元《口罩》
在人物特質的塑造上,《在一起》並沒有盲目刻畫那些高大全的雲端人物,在情節和臺詞的細節設計上有所突破。比方一場省級領導幹部下來醫院開會的戲,上級領導言者諄諄表示「我們要同心協力打好這場仗」,張院長忍不住反問「我不明白這場仗要怎麼打,用嘴打嗎?」直言不諱的院長形象就瞬間立住。這樣的例子在每個單元都隨處可見,就連片中女性角色的比例也力求與事實相符:在武漢抗疫的前線,女性醫師超過50%,女性護理師更超過90%。
第十單元《武漢人》
在十個單元的排播順序上也是有特別講究。《生命的拐點》主要以醫師視點為主,繼而拉進《擺渡人》的小市民觀點;隨後的《同行》、《救護者》拉大聚焦範圍,看見舉全國之力救援一城的過程;《搜索24小時》關注控制疫情蔓延、封城消除隱患的時間點;《決戰火神山》、《方艙》講述建造臨時醫院的抗疫中期階段;《我叫大連》、《口罩》則講述疫情下每個普通市民的選擇和擔當,最後以努力回歸社區正常生活樣貌的《武漢人》做收尾。整個故事雖各自獨立卻仍有承接,避免了單元劇的割裂感。

官方海報卡司版
或許《在一起》的整個情境離身處台灣的我們很遠很遠,但回頭想想,這樣的製作案例如果是我們這裡,一週之內立得了案嗎?一個月之內能完成十個故事二十集劇本的創作嗎?能在一個半月之內兵分十路全部拍完嗎?其實我很想講「當然能」,可現實卻不容許我這樣說。其實台灣的防疫記錄片一早就有單位得標開拍了,雖然目前無聲無息,或許等成果出來,我們可以看看有沒有哪些地方超過《在一起》的表現。
(內文配圖出處均為上海廣播電視台《在一起》官方宣傳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潘光中
潘光中
首映試片/影劇評析/工商合作/短片腳本/長篇劇本/故事開發/劇本診斷,歡迎mail洽談:[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