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李察朱威爾事件》Richard Jewell ★★★★ 重點不在清白,在於勇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李察朱威爾事件》Richard Jewell 台灣上映日期:2020-02-21 華納發行
克林伊斯威特的導演作品,一向給我一種「不斷進步」的驚喜感,總是讓我透過他的觀點,看到人生百態;那就像是一位長輩用親切的口吻,說著一個雖然平凡,卻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
《李察朱威爾事件》的片名取得直接、簡單明瞭,因為事件的本質就是與「李察朱威爾」這個人息息相關;而有「人」的存在,就有不同立場觀點,就一個人物和爆炸案之間的關聯,衍生出失控又無奈的社會案件;整部片端看我們觀眾能不能透過導演之眼,看到不同事情的樣貌。
《李察朱威爾事件》劇照(圖片來源:華納)
而我一直都認為看電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當我們越看越多,對視野的廣度也隨之開拓,讓我們能夠用不同觀點去切入單一事件。而《李察朱威爾事件》除了就李察朱威爾這個角色的立場出發,我們同時也能在這部電影中理解到媒體輿論的盲點,也或多或少能夠從中理解到犯罪事件的背後並不是單純法律面上去切入,而是我們能不能回歸以「人」為本地去思考更多有關社會的問題,進而反思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當然,從這部電影的故事主軸我們可想而知,劇本花了相當多的比重描述主角承受的社會批判、媒體公審、甚至是國家機器的壓迫,多少看到了現代社會常被批評「好人沒好報」的現實無奈;相信也有許多電影作品在談論這樣的主題,但實際上提出解決方式和想法的又有多少呢?實際上事件造成的影響又有多少呢?換句話說,很多電影點出了問題所在,但哪又如何呢?
《李察朱威爾事件》劇照(圖片來源:華納)
我喜歡《李察朱威爾事件》的原因,就在於電影最後的主角覺醒:他點出了這起事件對社會的影響,那就是當說出事實的那個人被用道德綁架的方式迫害,那麼誰還會願意當下一個見義勇為、出手幫忙的人呢?換個方式思考,當有一個發現炸彈的人,想到有可能會被當作是炸彈客,那麼還有誰會願意大聲說那裡有炸彈呢?
說來諷刺,熱心幫忙的人卻被當作是心術不正的嫌疑犯,是不是也另類地在鼓勵我們這個社會不要「多管閒事」,而在無形間築起了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了呢?電影血淋淋地告訴我們這起發生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的爆炸案,也很忠實呈現了爆炸案發生的始末;但我想,爆炸案所產生的餘波,以及我們能不能在這些餘波之中反思我們生活中的盲點,進而去思考多元觀點,正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
《李察朱威爾事件》劇照(圖片來源:華納)
這正是我喜歡克林伊斯威特的地方,因為他就是一個不斷在思考自己、改變自己、同時接納不同觀點的人,電影所呈現的「真實」感受,也讓我們能夠思考並套用到更多的時事。而電影始終不變的本質,正是將故事的核心價值回歸到以「人」為本的主軸,《李察朱威爾事件》也不例外,它讓我們看到了爆炸案的來龍去脈,也讓我們看到爆炸案後所產生的餘波,但重點仍然回歸到由人所組成的社會體制,以及我們現代生活與媒體息息相關的總總亂象。
讓我驚豔的是,克林伊斯威特從去年的《賭命運轉手》到今年的《李察朱威爾事件》,或是更早的《硫磺島二部曲》,或是近期的《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都提供了美國人重新思考美國夢的機會,重新檢視所謂的「自由」、「平等」或是「言論」、「輿論」等公共議題,其實並非想像中的天真單純,而是在美國社會的集體意識中,仍存在著歧視和難解的刻板印象。
《李察朱威爾事件》劇照(圖片來源:華納)
我們不用期待下一個熱心的李察朱威爾出現,也不用再高談闊論地說下次絕對不會這樣;因為事件回歸到根本問題,就在於社會缺乏關愛以及信任。每個人都會犯錯,也是在錯誤中不斷地學習;但當一個人的過去與現在混為一談,那麼我想這個社會只是一直期盼那個完全神聖而且不切實際的超人罷了。
《李察朱威爾事件》說穿了,重點並不在於拍出這部電影為李察朱威爾平反、洗白,或是單純說著執法人員好壞壞,呈現媒體輿論的荒謬可笑。而是在於我們透過電影,去鼓勵更多人關心他人,去用更多元的角度思考每個事情。相信釐清誤解、消弭仇恨、打破對立,將不會只是空談而已。
《李察朱威爾事件》Richard Jewell
台灣上映日期:2020-02-21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9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評《李希特舒眠曲 Max Richter Sleep》】睡吧! 聽見宇宙的反響之音《舒眠曲》的創作雖為探索睡眠者的聽覺意識,但其實整個演奏的過程,也像是李希特與自己對話,宛如一場藝術心靈旅程的探索,不但進入了音樂家的內心世界,也讓觀眾在聆聽的過程中發掘更深處的自己,靜靜的感受自己的呼吸與脈絡,與自己獨處,藉由音樂,產生冥想,尋求超越時空的遼闊,與宇宙自然交織出一種微妙關係...
Thumbnail
avatar
Lisa影評快遞
2021-01-23
《李希特舒眠曲》--在現實壓力中的無重力冥想練習曲《Max Richter's Sleep》(李希特舒眠曲)紀錄片,在匆忙混亂的現實世界中、猶如是冥想一般的喘息。在星期五賞自己一天休假、午後得空去看了此片。感覺就像是用聽覺睡了一場好覺、並在其中作了一個好夢。現實生活中的迷失、緊張或空缺,在這場夢境般的安憩裡,得以緩定下來...
Thumbnail
avatar
Diane Yang
2021-01-22
《李智雅姊姊,現在終於可以說了》 —為什麼我們習慣檢討性侵被害人? 韓國作家崔眞英的《李智雅姐姐,現在終於可以說了》對於被害過程的場景細節沒有赤裸裸的描述,卻讓智雅的遭遇更深深刻在讀者的腦海裡,感受智雅那種無助、徬徨接近窒息的感覺。崔真英提到寫安慰智雅的場面時,或是描寫智雅的痛苦時,其實都很猶豫,因為她知道很多人跟智雅一樣,無處傾訴、孤軍奮鬥,在旁觀和懷疑中苦撐
Thumbnail
avatar
洪敏隆
2020-12-17
《李察朱威爾事件》觀後感 / 「小蝦米扳不倒的大鯨魚:媒體。」現在決定社會風向的重要指標,而非身為人民公僕,卻成天自己爭吵不休的「政府」;更非受憲法保護的「人民」,而是離我們最近、也影響我們最深的「媒體」。
Thumbnail
avatar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2020-08-12
李察朱威爾事件:我不說,違背了內心正義;我說了,卻成為社會公敵?也許因為曾經因著大學研修社會工作,有些機會前往安置機構實習,也許因為曾經背著行囊,遠赴泰國、柬埔寨或者只是台灣花東地區進行志願服務,但這些經歷都十足的開拓了我對於「社會」、抑或對於「世界」不同的視野。塑造了現在這樣:熱愛紀錄片、社會議題類電影,而且總是滿腹的心得需要有地方發洩的我。
Thumbnail
avatar
天野由紀
2020-03-03
在災難中成為自己的英雄《李察朱威爾事件》「有一顆炸彈在中央公園,你們有三十分鐘。」李察朱威爾的臉龐在黑暗中一次又一次的吐出這句話,他本來是找到炸彈的英雄,此刻卻成為埋下炸彈的反派,他有充足的被認為是反派的理由,但是老英雄克林伊威斯特(Clinton Eastwood)要我們看的不是他是不是犯人的懸疑,而是李察朱威爾成為自己英雄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0-02-27
Netflix新劇《李屍朝鮮》:在人吃人的社會裡,我們都是喪屍到了 2019 年,我們還需要喪屍電影嗎?《信號》編劇金銀姬告訴你,在這人吃人的社會裡,人與喪屍並不遙遠。
Thumbnail
avatar
朱先敏
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