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拿到疫苗才考慮普篩? --淺談普篩背後的小科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普篩本為公衛的專業問題,然而「決策」這個動作本身,從來不單只是個科學問題。

普篩的風險


  在這邊稍微前情提要,這邊所稱的普篩,是針對入境台灣的旅客進行全面進行篩檢,而非對全國人民篩檢。

  讓我們先回顧在2020年7月29日,由衛福部所發的新聞稿:

  隨後,要求入境全面普篩的聲浪逐漸增強,
  而在8月22日,疾管署也發了一系列說明普篩風險的圖文: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至今的防守策略


  假設實施普篩,理論上就要依照篩檢結果進行後續處置,尤其篩檢結果為陰性之入境者,政府將更難用強硬的措施去限制其行動,而這當中的偽陰性者勢必成為防疫破口,故在疫情控制得當的情況下,普篩之舉動非但不必要,而且還很危險。
(喔對了,如果你認為不普篩就是隱匿疫情,那你可以按上一頁了。)
  因此,這段時間以來台灣政府採取的其實是比普篩更加嚴格、有效的措施,也就是:「落實入境者一律隔離14天」之政策
  根據研究,多指出武漢肺炎約在感染後8~11天即不具傳染力,而隔離14天的入境者當中,若出現症狀我們才進一步篩檢並協助治療。
因此,在此階段

篩檢的目的在於找出需要治療的對象,而非找出所有感染者


  筆者相信,這之中一定有漏網之魚,也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他們既沒有發病,也沒有被篩檢,但只要透過落實隔離政策,自然會在隔離過程就失去傳染力。


既然普篩有風險,
為什麼現在又說下一階段可以考慮入境普篩?


  時間來到2021年2月,疫苗的研發有所進展,我們開始看到這樣的新聞:

  如前段所述,普篩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明明已感染卻被篩檢為陰性之偽陰性者,因為檢出陰性,政府將難以強硬對其隔離,進一步容易造成社區感染之情況。
  若要避免爆發社區感染,目前出現的一線曙光,就是疫苗誕生並搭配足夠高的全國施打率。預估大約要到七成左右的接種率,才會達到群體免疫之效果,此時進行普篩就不用太過擔心漏網之魚,甚至可以逐步縮減隔離天數。


勤洗手,戴口罩,依然是日常


  雖然疫苗研發看似帶來更多希望,然而依照目前其他國家之疫情,台灣短時間應該不可能全面開放邊境,也不可能完全解除入境隔離的措施。

raw-image

  依照2020年統計的結果來看,流感與肺炎相關死亡率是顯著下降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斜/廢青的沙龍
3會員
22內容數
如果你對台、日作家,或是推理、驚悚、怪談類型小說作品有興趣;抑或者,想看看一位高中老師對教育時事、科普資訊的相關見解,那或許這裡可以找到點什麼~ 相對於我們podcast節目上的漫談,這邊是一個更精華濃縮的分享園地,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聽看看唷! https://shor.by/slashieduet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的風向看起來是為了共存而鋪路的言論越來越多。
Thumbnail
最近的風向看起來是為了共存而鋪路的言論越來越多。
Thumbnail
       在2021年5月中疫情升溫後,原本沒什麼機會上場的快篩站,需求量因而大增,這是為了對應熱區的居民或曾去過的人民來作大量的篩檢,以防止疫情擴大。也因此,原本反對大量快篩的人,因應時勢變更,就要轉變看法才行。這其實沒甚麼好爭辯的,原本要不要大量快篩,本來
Thumbnail
       在2021年5月中疫情升溫後,原本沒什麼機會上場的快篩站,需求量因而大增,這是為了對應熱區的居民或曾去過的人民來作大量的篩檢,以防止疫情擴大。也因此,原本反對大量快篩的人,因應時勢變更,就要轉變看法才行。這其實沒甚麼好爭辯的,原本要不要大量快篩,本來
Thumbnail
這波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會趨緩?民眾何時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我個人以及醫療界的同事們都比較悲觀,我們認為如果要回復到以往在戶外可以不用戴口罩的生活,就一定要先達成文章中所述的重要條件。另外快篩與 PCR 核酸檢測差在哪?「隱形缺氧」又是什麼?蒼藍鴿將於文內完整說明!
Thumbnail
這波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會趨緩?民眾何時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我個人以及醫療界的同事們都比較悲觀,我們認為如果要回復到以往在戶外可以不用戴口罩的生活,就一定要先達成文章中所述的重要條件。另外快篩與 PCR 核酸檢測差在哪?「隱形缺氧」又是什麼?蒼藍鴿將於文內完整說明!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5/26 on what Covid-19 vaccines do we ha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又是另外一個星期三,今天的特刊要來寫寫-目前全世界 (包括台灣),可獲得的新冠肺炎疫苗 (C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5/26 on what Covid-19 vaccines do we ha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又是另外一個星期三,今天的特刊要來寫寫-目前全世界 (包括台灣),可獲得的新冠肺炎疫苗 (C
Thumbnail
普篩本為公衛的專業問題,然而「決策」這個動作本身,從來不單只是個科學問題。 這篇文章我是著從「普篩的風險」、「台灣至今的防守策略」到「未來可能的因應之道」,盡可能淺白地說說這件事情。
Thumbnail
普篩本為公衛的專業問題,然而「決策」這個動作本身,從來不單只是個科學問題。 這篇文章我是著從「普篩的風險」、「台灣至今的防守策略」到「未來可能的因應之道」,盡可能淺白地說說這件事情。
Thumbnail
篩檢準確率95%,你被篩檢出陽性應該要多緊張?以台灣的情況,你是真實陽性的機率大概只有2%
Thumbnail
篩檢準確率95%,你被篩檢出陽性應該要多緊張?以台灣的情況,你是真實陽性的機率大概只有2%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