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想一個人? : 單身戀習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本很老派的書,老派到應該已經絕版買不到,以及老派到翻開書中的文句,發現MSN為主而不是LINE之類的社群app,這個老派到底是怎麼來的,是來自於對於一個兩性作家,到了一個兩性媽媽的狀態。
追蹤了很多網紅媽媽的FB,從元老級的酪梨壽司到最近才跟上的德州媽媽沒有崩潰,他們的風格很不同,但都有種把翻白眼的事來開玩笑,幽自己一默的自嘲讓讀者在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小孩各種不受控中得到一些安慰。也追蹤的還有宅女小紅跟我是大A,這兩個則是從寫兩性相處走紅的作家,進入家庭之後,還是能夠在家庭生活中找到一些看點,來和他的粉絲們分享的創作者。大概是這個理由,使得這本已經由來已久的書,從圖書館借回家裡翻翻。
以第二人稱為主要敘事的寫作風格,可能因為讀得不夠多,所以覺得很新鮮。從各種戀情中進進出出的自我覺察,到分析各種風格的男友,討論失戀的各種感受。原以為是一本獨處的書,但其實像是失戀自剖或者是討論大齡女子應該怎麼自處的書,和原先預期有些落差。
所謂的大齡,主要還是過了而立之年而言。這本書很適合三十歲左右讀,也就是約莫作者寫作的年紀。可能事業上有些進展,可能也經歷過一些戀情卻始終沒有結果之類的,到比較不像是早早決定一個人過的人讀。很多戀愛的經驗不在自己的生命經歷中,以至於讀來十分隔閡,像是霧裡看花,像是隔層什麼比紗還朦朧的遮蔽物,即便他的文字讀來通暢,但還是卡著什麼。卡著缺乏經驗吧!人果然是經驗的動物。
誰想一個人這個問題,不在作者要回答的範疇裡。更像是最後一個人,該怎麼面對這樣不在預期中的結果或者在各方親友壓力中,如何自處的剖析。反問式的呈現似乎一個人並不在想望的清單中,進而說出失戀和看人結婚的苦楚,那是一種願望沒能達成的困境,但並非每個人的經驗。
對照起作者現在因為奉子成婚的家庭生活,以及即將出版下本書的生活筆記與葉佩雯,應該說不認識在這之前的樣子,以至於希望透過書一窺堂奧,而對比之下,彷彿並非同一人。愛上在健身時同時聽podcast追了上一季作者和馬力歐一起主持節目,就覺得這人真得頗為有趣。這趣味可能很難在失戀的情境中或者回想失戀情境的寫作情緒中展現吧!這真的不是一本覺得幽默風趣的書,比較像是失戀療傷找病友的情緒下讀的書。
推薦給也許也不知道失戀可能是怎麼回事的朋友,或者也有失戀經驗的朋友,或許你們看這書會比較有共感,比較有種找到自己知音的感受。畢竟失戀有時並非一個人的事,而是很多人可能會有的經驗。這些情緒需要排解,作者用寫作的方式,或許不習慣寫作的人,可以透過閱讀的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505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應該是在哪本書中看到這本小說,像是訴說一個經典的青春期故事,於是有空到圖書館就剛好把這本小說屆出來,花了一些時間看完。會說花了一些時間,是這本書中有太多文學、歷史、聖經的典故,以致於讀起來並不這麼容易進入,對一般般的讀者而言,整體而言並沒有那麼休閒。 故事從一個虔誠信仰的母親和他的女兒宣教的生活說起
連假就是要看小說阿不然要做啥?所以就看完小說了(咦。這是本剛好在藍佩嘉老師的podcast上聽到的小說,然後剛好圖書館架上也還有書,就趁連假看完。 老實說這本劇情的走線一如作者一貫的風格,偏鄉土劇帶有某種說不出的不自在感,又或許是都不在原先的經驗範圍內,於是難免覺得有一些隔閡。大抵而言,主要是在金融
睡覺有什麼好討論的!這是朋友第一次聽到這書的反應。本來在群組裡看到這書的介紹,許多群友也紛紛表示值得一看,比爾蓋茲也說這書值得一讀,到書局也看到他高踞排行榜,加上股癌也推了這書,於是就排了預約,在年後很快的拿到書,也很快的看完。 必須要說他提供的實驗證據滿多的,雖然有點懷疑他對疾病、健康的影響是否也
也真的頗喜歡《蜜蜂與遠雷》,於是作者這本續集式的短篇,就成了排程中的閱讀小書,在借來不到12小時就讀完,可見真的好看精彩。 接續上一本有點厚度、且有點錯縱的兩代音樂家的故事,這本小說就是把原先沒說明白的細節再添上一筆。但對於續集一直都有狗尾續貂感的各種經驗來說,閱讀前僅管覺得《蜜蜂與遠雷》應該已經是
開工第一天就嗑完一本小說,是因為閱讀的負擔不大,再加上斷斷續續用些零碎時間讀一讀這本小說,所以很快的就看完。這是得到一部份政府獎助的小說,年輕的作家有很多不是那麼大眾的題材,確實需要政府給些鼓勵。納稅錢有的時候灑一些在這上面,即便可能有些不怎麼對味,但總是有應有盡有感,而不會上的都大魚大肉,吃了膩又
過年前從同事手上借到這本去年高踞圖書館熱門借閱排行榜以及
應該是在哪本書中看到這本小說,像是訴說一個經典的青春期故事,於是有空到圖書館就剛好把這本小說屆出來,花了一些時間看完。會說花了一些時間,是這本書中有太多文學、歷史、聖經的典故,以致於讀起來並不這麼容易進入,對一般般的讀者而言,整體而言並沒有那麼休閒。 故事從一個虔誠信仰的母親和他的女兒宣教的生活說起
連假就是要看小說阿不然要做啥?所以就看完小說了(咦。這是本剛好在藍佩嘉老師的podcast上聽到的小說,然後剛好圖書館架上也還有書,就趁連假看完。 老實說這本劇情的走線一如作者一貫的風格,偏鄉土劇帶有某種說不出的不自在感,又或許是都不在原先的經驗範圍內,於是難免覺得有一些隔閡。大抵而言,主要是在金融
睡覺有什麼好討論的!這是朋友第一次聽到這書的反應。本來在群組裡看到這書的介紹,許多群友也紛紛表示值得一看,比爾蓋茲也說這書值得一讀,到書局也看到他高踞排行榜,加上股癌也推了這書,於是就排了預約,在年後很快的拿到書,也很快的看完。 必須要說他提供的實驗證據滿多的,雖然有點懷疑他對疾病、健康的影響是否也
也真的頗喜歡《蜜蜂與遠雷》,於是作者這本續集式的短篇,就成了排程中的閱讀小書,在借來不到12小時就讀完,可見真的好看精彩。 接續上一本有點厚度、且有點錯縱的兩代音樂家的故事,這本小說就是把原先沒說明白的細節再添上一筆。但對於續集一直都有狗尾續貂感的各種經驗來說,閱讀前僅管覺得《蜜蜂與遠雷》應該已經是
開工第一天就嗑完一本小說,是因為閱讀的負擔不大,再加上斷斷續續用些零碎時間讀一讀這本小說,所以很快的就看完。這是得到一部份政府獎助的小說,年輕的作家有很多不是那麼大眾的題材,確實需要政府給些鼓勵。納稅錢有的時候灑一些在這上面,即便可能有些不怎麼對味,但總是有應有盡有感,而不會上的都大魚大肉,吃了膩又
過年前從同事手上借到這本去年高踞圖書館熱門借閱排行榜以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男版《一個人的老後》 圖書館借書,竟然看到兩本《一個人的老後》,細看後發現其中之一是男人版,副標題是: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和女人版的副標題:隨心所欲,享受單身熟齡生活,相比起來,感覺上似乎差了一個檔次,女人適合一個人,因為她已經脫離束縛,可以隨心所欲的享受著單身的生活了;男人則還得學習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如題所見,這大概是最近做出最奇葩的大冒險之一,實驗動機是台東演講時,發現怎麼身旁夥伴都有對象了,只有我單身超過兩年,仔細思考單身原因,貌似自己並不熟悉如何放鬆的與男人相處,如上次前任H的文章,寫下來後發現自己仍存有「不值得被愛」的潛在信念,所以這次決定挑戰用不一樣的方式來玩交友軟體。
Thumbnail
自認為是一個想法很奇怪的過客,記得年輕談戀愛的時候,總覺自己是一個佔有慾很強的人,越想擁有越得不到° 年輕的過客,是個不擅於表達自己心裡想法的人,曾經的對象告訴過客,我們都已經是成年人,在他的心中家人永遠是第一,過客無法很明白的把自己想法表達出來,於是我就會選擇順服,但我的心裡是很不開心的,而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愛情只是某個年齡層的困擾吧。 千萬別這麼以為。 在一次餐敘閒聊中,一位髮色花白的長者講出「愛你的人你不愛」,以及接下來聽起來有幾分悲涼「你愛的人不愛你」...
記憶裡,開始想找到能一起牽手到老的另一半,是在國中的時候。 小時候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吵架,在他們眼中看不到對彼此的愛,只是單純維持所謂的家,一個讓我不想回去的家。當然在那個年紀,不會想到怎麼談戀愛,結婚後彼此如何維持,其實就一個念頭「不會和他們一樣」,想擺脫內心感受「孤獨」。 你呢?
Thumbnail
後見之明,年約三十還沒有打算結婚、距離唯一的戀愛經驗也隔了將近十年的女性,怎麼樣也很容易被視為剩女或單身主義者吧。她想道。 儘管這並非她的本意。
Thumbnail
一位華人作家曾說過以下這段話: 「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女人,她是一個男人的臉面。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男人,他是一個女人的餘生。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噓寒問暖,不是妳的男子,不要情意纏綿。這是為人之基本,男女的底線。」 這段話放在現今社會來看,有九成會被譏笑八股,因為有一句話流傳得更深更廣,「不被愛的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男版《一個人的老後》 圖書館借書,竟然看到兩本《一個人的老後》,細看後發現其中之一是男人版,副標題是: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和女人版的副標題:隨心所欲,享受單身熟齡生活,相比起來,感覺上似乎差了一個檔次,女人適合一個人,因為她已經脫離束縛,可以隨心所欲的享受著單身的生活了;男人則還得學習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如題所見,這大概是最近做出最奇葩的大冒險之一,實驗動機是台東演講時,發現怎麼身旁夥伴都有對象了,只有我單身超過兩年,仔細思考單身原因,貌似自己並不熟悉如何放鬆的與男人相處,如上次前任H的文章,寫下來後發現自己仍存有「不值得被愛」的潛在信念,所以這次決定挑戰用不一樣的方式來玩交友軟體。
Thumbnail
自認為是一個想法很奇怪的過客,記得年輕談戀愛的時候,總覺自己是一個佔有慾很強的人,越想擁有越得不到° 年輕的過客,是個不擅於表達自己心裡想法的人,曾經的對象告訴過客,我們都已經是成年人,在他的心中家人永遠是第一,過客無法很明白的把自己想法表達出來,於是我就會選擇順服,但我的心裡是很不開心的,而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愛情只是某個年齡層的困擾吧。 千萬別這麼以為。 在一次餐敘閒聊中,一位髮色花白的長者講出「愛你的人你不愛」,以及接下來聽起來有幾分悲涼「你愛的人不愛你」...
記憶裡,開始想找到能一起牽手到老的另一半,是在國中的時候。 小時候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吵架,在他們眼中看不到對彼此的愛,只是單純維持所謂的家,一個讓我不想回去的家。當然在那個年紀,不會想到怎麼談戀愛,結婚後彼此如何維持,其實就一個念頭「不會和他們一樣」,想擺脫內心感受「孤獨」。 你呢?
Thumbnail
後見之明,年約三十還沒有打算結婚、距離唯一的戀愛經驗也隔了將近十年的女性,怎麼樣也很容易被視為剩女或單身主義者吧。她想道。 儘管這並非她的本意。
Thumbnail
一位華人作家曾說過以下這段話: 「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女人,她是一個男人的臉面。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男人,他是一個女人的餘生。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噓寒問暖,不是妳的男子,不要情意纏綿。這是為人之基本,男女的底線。」 這段話放在現今社會來看,有九成會被譏笑八股,因為有一句話流傳得更深更廣,「不被愛的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