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心想事成」合理嗎?

你以為的「心想事成」合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希望心想事成嗎?可能需要想清楚...

“心想事成的能力,是祝福?還是詛咒呢?”

如果,心所想的一切,都是祝福。「心想事成」,當然是祝福。

“只是,有誰能,心所想的一切,都是祝福?”

(用「祝福與詛咒」來形容,言重了些。簡單說,正面/積極與負面/消極的想法)

我們所想到的一切,總是交雜著正面與負面(不管是對自己或別人)。

大多數人所想的,負面/消極的想法大概都(遠)多於正面/積極。

如果是這樣,真能「心想事成」,可能就是個詛咒了。

是否要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可能還是慎重些比較好...

心想事成的運作法則,也許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有無可能,所謂「心想事成」的法則,只是被“想像”出來?

試問一下...

當我的「心想事成」和你的「心想事成」,有所衝突時... 該是誰能「心想事成」?
是什麼(或誰),決定讓誰心想事成? 為什麼?

再多問一下...

那些自認為有"心想事成"經驗的人,是”所有的”心想都事成?還是只有”少部分”?

這些問題,都能找到某種解釋,例如:心想的方式不對、念力不夠強,所以事才沒成,應該...才對之類的解釋。

那些解釋,應該是來自"曾經"(所以不是每件事)有過心想事成經驗的人,或是自己領悟,或有靈啟經驗的老師們(或是”大師”),所分享出來的。

很多的解釋,都是來自獨一無二的”個人”經驗。

來自不同經驗的解釋,肯定有雷同、也會有相互矛盾的部分。

我們會抓住雷同,忽略了矛盾。

以為能複製出「心想事成」的經驗。

經驗,不一定能被複製。

有解釋,也不表示就是真正的答案。

當然,我們都可以花點時間試試不一樣的”想”,自己去驗證那些解釋。

“想”,這件事,在出生到死亡之間,不曾停歇過。

每個人多少都有「心想事成」的經驗,只是有些被我們認定,有些被我們忽略了。

被我們認定的「心想事成」,通常是,自己還沒採取什麼行動或是覺得不容易成的事,事情竟然就成了。

其實,事情會成,往往是伴隨著自己沒想到的”助力”出現。

“助力”,是來自他人的”行動”。

事成,只跟"行動"有關。

事成,都是自己的行動積累,加上他人行動的促成的結果。

只是,被我們認為「心想事成」的結果,自己的「心想」和「行動」的比例,大概都是「心想」遠大於「行動」吧?

心想,確實能給行動帶來方向和動機(動力)。

但最多只能說,「心想」間接帶來「事成」。

對於「心想事成」,更可能的狀況是...。

心想事成,只發生在“人生計畫”與"生命藍圖"的交集事件上。

心所想的,是我們對人生的各種正面和負面的期待。

對於人生,我們有我們的計畫,但生命有祂自己的藍圖。

很多時候,人生的計畫和生命藍圖,彼此是沒有交集的。

心想,事不一定會成。

「事成」,從來就不是「心想」單一因素決定的。





avatar-img
達達爾的沙龍
9會員
51內容數
人類,我們暫時性的身份,活在“分離”的存在模式裡。靈魂,我們永恆的身份,活在“互相連結”的存在模式裡。「互相連結」與「分離」是基本的二元性,如果一個存在,另一個也就存在。在這裡,我們分享 “如何在人類有限的生命裡,在時空二元性的舞台上,以靈魂的身份來生活” 所實驗和探索的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達達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對於“心之六美德”定義的一個出發點,你們能夠依據你們自己的體驗與洞見來加以潤飾。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對於“心之六美德”定義的一個出發點,你們能夠依據你們自己的體驗與洞見來加以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