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美股投資十日談」的未來寫作計劃和訂閱方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今年一月六日發表第一篇「美股投資紀錄」到現在,也有兩個多月了。想當初在方格子開「美股投資十日談」專欄,原意只是想給自己做點投資紀錄,再定期回顧檢討績效。後來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才開始寫投資心法,但一不小心就一篇接著一篇寫下去了,反應也比我想像中熱烈得多。期間創立的Telegram群組,也在短短兩個月左右就突破了1,000人,很感謝大家支持。

raw-image

這兩個多月過得十分漫長,自然是因為成長型科技股經歷了從去年三月股災後,又一波相當深的下殺,到現在市場還在震盪當中。

歷史縱向估值法

我在三月九日寫了一篇〈在持股跌到懷疑人生之際反思操作策略〉,算是一次對自己過去整體操作策略的反思。簡單來說,最近這波下殺告訴大家一件事,就是即使在資金泛濫的市場,企業的高估值並非理所當然的,一旦受到某些條件觸發,下殺的幅度甚至可以比幾年前更為驚人。

在過去,投資成長型科技股需要預期有兩到三成的波幅。但現在,即使在沒有特別壞消息的情況下,一旦資金出現輪動,個股被下殺四成以上者比比皆是。

面對這種新市況,我在想,估值又不是不能計算,如果在估值極高的時候稍為減持一點點(例如一成),即使後來繼續漲上去,還有九成持倉也是不錯;然而,一旦又出現一次殺估值的行情,這減持的一成資金就非常有用了。

在二月高點出現之前,因為估值一直在擴張,沒有人知道可以漲到何等田地。不過現在回頭去看,卻明顯有一個高點掛在那裡。我在想,這個參照點應該可以利用,就是以後企業的估值一旦又回到這個水平,是可以慎重考慮是否需要減持一點。

不過,既然每一家公司在同一個時段都有一個明確的參照點,那麼以前大家很常使用的橫向比對法就不是太適用。所謂「橫向比對法」,指的是用同一套公式,來計算不同公司的估值,從而互相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價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但我想的是,每家公司的業務和體質都不一樣,硬用同一套公式比較意義不大。既然現在有一個明確的參照點(估值高點),那麼就可以嘗試先研究清楚一家公司的營利模式,抽取重要的數據指標,量身設計估值公式。如此,往前可追溯多年來這家公司縱向的估值變化,往後可持續追蹤及監察其估值是否又來到「估值高點」。我稱這套方法為「歷史縱向估值法」。

訂閱制寫作計劃

不過,要完成上述工作,須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首先,要先搞清楚一家公司完整的營利模式,最少就要細讀並消化完上市文件和歷年財報,也許還要進一步理解整個產業的背景。但完成後,應會寫出類似我之前關於Silvergate Capital(SI)的文章。

在調查清楚某家公司的營利模式後,自然就會清楚哪些數據指標是十分關鍵的。如此再逐年、逐季分門別類地排列,再就比較關鍵的項目加權計算估值,自然就會對一家公司的整體狀況了然於胸。

我打算每月寫四篇文章,包括公司的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還有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數據整理與分析。

當然,要長期進行這項工作,我需要大家的支持。故在仔細考慮過後,決定為「美股投資十日談」開放訂閱。訂閱費不用太多,一個人一個月請我吃一個便當就好,即台幣125元(約4.5美金),我相信我寫作的內容一定超越一個便當的價值(笑

上述文章除了可評估一家公司是否處於「估值高點」,還有以下功能:

  1. 當股市整體崩盤時候,如果手上有閒錢,可以馬上根據歷年數據看看不同公司的整體營運狀況,然後選擇表現優良的來加碼,而不是單憑感覺,也節省非常多自己研究的時間。
  2. 當公司出財報的時候,可馬上找出關鍵的營運數據進行比對及估值,而不是只看到媒體報道最表層的營收或利潤數字。若對公司發展狀況成竹在胸,就比較不會被市場波動打亂部署。

以上提到的四篇,都是付費訂閱讀者的專屬文章。

訂閱福利

為了答謝訂戶,我可以提供一個額外福利,就是自己若有買賣動作會即時公告。但要說明的是,我是長期投資者,有可能幾個月都完全沒有任何買賣,我也不太在意買賣時機,所以只當作福利,不要為此訂閱。

公告方式是直接在方格子「美股投資十日談」發表一篇新文章,所以請確保自己的電子郵箱有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或是按讚及追蹤「美股投資十日談」的臉書粉專,我也會在那裡同步貼上連結。

回測我今年以來的買賣紀錄,大致上都是正確的決定,如下(截至3月12日):

  • 沽出DOCU@254.7,買入SKLZ@28.87(回測:DOCU-11.4%;SKLZ-3.5%
  • 沽出COUP@316.31,買入SI@85.11(回測:COUP-9%;SI+64%
  • 沽出DOCU@240.72,買入SI@122.56(回測:DOCU-6.3%;SI+14%
  • 沽出U@126.24,買入SI@148.7(回測:U-16%;SI-6%
  • 沽出AMZN@3,262、ARKK@148.41,買入BLOK@54.98(回測:AMZN-4.6%、ARKK-14%;BLOK+4.7%
  • 沽出TDOC@213.97,買入BLOK@57.65、VIH@15.87、SQ@229.4(回測:TDOC-7.4%;BLOK+0.1%、VIH-3.6%、SQ+5.2%

另外,還有一個福利就是,如果公司出新財報,而我在過去又已經寫過營利模式和財務數據分析的,我可能會馬上寫一篇簡要的分析評論來回應(當然我精力有限如果之後寫了很多篇分析,就只能限於當時我比較關注者),這同樣是訂閱專屬文。

免費公開文章

回想自己在投資路上,曾受過許多前輩無私地分享投資心法,才可以一路摸爬打滾走到現在,所以我會繼續因應市況撰寫投資心法,新發布的文章都會是全公開。

另外,我也會繼續發表投資紀錄,和就市場最新變化發表些評論,像是之前Google宣布淘汰第三方Cookies對The Trade Desk(TTD)的影響評估之類。但為了保障付費讀者的權益,有關近期交易及相關理據部分都會設為付費限定內容

本專欄今後的寫作計劃大致如上,底下是簡單的歸納:

更新頻率與訂閱方案介紹

付費訂閱的部分,每月會有四篇專屬文章,分別是:

  1. 不同公司的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
  2. 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數據整理與分析。
  3. 付費訂閱福利(一):若有買賣動作會即時公告。但要說明的是,我是長期投資者,有可能幾個月都完全沒有任何買賣,我也不太在意買賣時機,所以只當作福利,不要為此訂閱。
  4. 付費訂閱福利(二):如果出財報我可能會根據過去整理的數據,馬上寫一篇分析來進行簡要的評論,是訂閱專屬。

在公開文章的部分,我會因應市況不時發表些文章,主要是:

  1. 投資心法(全公開)
  2. 投資紀錄(牽涉最近買賣及相關理據部分會設為付費限定
  3. 評論市場最新變化(視情況或會將部分內容設為付費限定

  • 【立即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每月更新四篇付費會員限定文章,包含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以及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財報數據整理與分析,還有許多專屬福利,幫助你更好地駕馭高波動、高估值的市場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投資十日談
30.6K會員
845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美股投資十日談的其他內容
2024/07/04
優惠方案截止日:2024年7月5日(五),就是今天,最後一天!
Thumbnail
2024/07/04
優惠方案截止日:2024年7月5日(五),就是今天,最後一天!
Thumbnail
2024/06/20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接收每日市場要聞、經濟數據和文章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4/06/20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接收每日市場要聞、經濟數據和文章更新通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篇因為是「美股市場行情掃瞄」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牽涉到很多介紹和說明,所以設為「公開文章」,方便更多人瞭解,同時也會在「財報數據」的分類中長期置頂。日後本系列的後續追蹤文章,都會是付費限定,請大家多多支持。
Thumbnail
本篇因為是「美股市場行情掃瞄」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牽涉到很多介紹和說明,所以設為「公開文章」,方便更多人瞭解,同時也會在「財報數據」的分類中長期置頂。日後本系列的後續追蹤文章,都會是付費限定,請大家多多支持。
Thumbnail
這是一篇系列文章,每週都會固定更新,大俠會用實際庫存對帳單來分享如何佈局出兼顧市值成長 & 波動防禦的存股配置。 從百萬市值邁向千萬市值,而且從 Day 1 開始,大家可以一篇一篇仔細觀察選股邏輯、資金佈局策略以及調節時機。
Thumbnail
這是一篇系列文章,每週都會固定更新,大俠會用實際庫存對帳單來分享如何佈局出兼顧市值成長 & 波動防禦的存股配置。 從百萬市值邁向千萬市值,而且從 Day 1 開始,大家可以一篇一篇仔細觀察選股邏輯、資金佈局策略以及調節時機。
Thumbnail
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推薦優質內容,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推薦優質內容,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本周暫時不寫財報,也不談當前面對的宏觀經濟狀況(反正就那個樣子),但想花多點筆墨,用更廣闊而具歷史縱深的視野,詳細談談「資產配置」的問題。坊間很多人主張用「股債平衡」策略來應對經濟動盪時期,本篇會詳細解釋為何我認為不可行,並提出我個人的應對策略方案。
Thumbnail
本周暫時不寫財報,也不談當前面對的宏觀經濟狀況(反正就那個樣子),但想花多點筆墨,用更廣闊而具歷史縱深的視野,詳細談談「資產配置」的問題。坊間很多人主張用「股債平衡」策略來應對經濟動盪時期,本篇會詳細解釋為何我認為不可行,並提出我個人的應對策略方案。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