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很多人打了第一劑Pfizer疫苗之後,除了手臂出現紅腫的情況,還有其他像感冒之類的副作用。有這種反應的人,可能之前就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
還好還好,我除了手臂痠痛到不行之外,一切正常。
很快21天就過去了,下午四點,我依照當時預約的時間乖乖去醫院報到。
去打針之前,同事A還特別說: 我聽說第二針大部分人都有很嚴重的反應!
同事B: 有嗎? 我還好,就感覺身體重重的,有點快感冒的感覺。
同事C: 我老婆第一針手舉不起來,不過第二針沒聽她抱怨。
同事A: 聽說,免疫力越好的人,反應越嚴重喔!?
畢竟是第二針,心情感覺輕鬆很多,想到打完之後就能產生免疫,不用再擔心受怕,更是有種"看到隧道另一頭的光線"的感覺。
跟第一次一樣,填表、打針、打完針後觀察15分鐘。因為太開心了,完全忘記要按摩打針處這回事,心裡只想著晚上要吃什麼。
當天晚上,身體果然有點重,手臂開始點痛,不過,一切都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吞了一顆綜合維他命來強身健體一下,早早倒在床上休息。
入睡前我心裡面暗暗想: 難道我年紀大了,免疫力已經下降,所以打了第二針也沒什麼反應?
第二天早上起床,打針的地方持續感到痠痛,身體其他地方也開始有點痠痛的感覺,量了體溫,37.2度,沒發燒。好吧,又吞了一顆維他命C來增強抵抗力,接著就乖乖上班、開會、寫報告。
奇怪的是,我一邊開會一邊感到身體越來越熱,頭也開始隱隱作痛起來。這絕對不是老闆對我的疲勞轟炸,難道是傳說中的第二針副作用開始了?
一量體溫,38度! 果然發燒了。
此時,心理面還暗自慶幸,
恩,我還年輕,抵抗力還很好,我這不就發燒了嘛!
過了中午之後,頭越來越熱,背開始越來越痠痛,時間也越來越難熬,幾乎到每五分鐘就看一次時間的地步!下班後再一量體溫,38.5度! 連忙跑到房間裡自我隔離起來。(其實不用隔離,因為我雖然有發燒,可是這是疫苗的副作用,我並不會傳染給別人。這裡自我隔離是怕老公小孩打擾我!)
老公進房間裡問: 你要不要吃點藥?
我: CDC說這是正常的,喝水就好![1]
整個晚上我就全身痠痛、發著高燒、在床上滾來滾去,雖然很累,但是因為背太痛,怎麼都無法入睡! 一點半醒來在客廳裏面走來走去,心裡想,可能得到新冠病毒就是這樣發高燒全身痠痛吧!
早上眼睛睜開,除了手還是有點酸、背還是有點痛,沒發燒了!
我身體戰勝新冠病毒(的疫苗)啦!
阿母,我有抗體了!
(其實還要等2星期後,身體免疫力才會達到高峰)
美國CDC指出,打疫苗是為了讓身體產生免疫力,注射之後會有一些正常的副作用,包括:打針處會疼痛、紅腫。其他還有疲倦、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發冷、噁心等等。
治療或減緩症狀的方法也很簡單。可以在打針處用乾淨的毛巾冷敷或者是運動手臂。若是有發燒現象則是多喝水和穿著輕鬆的衣物。
美國CDC有強調,當症狀出現後,可以在徵詢醫師後,服用一些止痛劑,但是不建議先吃藥預防副作用。
2021年發表的一篇文獻[2]提出了一個觀點可做為參考:
打了新冠疫苗,切記不要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s),因為會抑制免疫力,造成疫苗有效性變短、保護力降低!
畢竟打疫苗就是為了要讓身體認識這種病毒,如果吃藥造成免疫力降低,身體沒"記住"這種病毒,萬一不幸感染,疫苗不就白打了?
後記: 手臂其實一直持續痠痛,到了第六天,勉強拖著痠痛的手臂跟朋友一起打匹克球。打完後,痠痛的手臂不藥而癒,果然,運動手臂真的有效!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expect/after.html
2.Jennifer S. Chen, Mia Madel Alfajaro, Ryan D. Chow, Jin Wei, Renata B. Filler, Stephanie C. Eisenbarth, Craig B. Wil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dampen the cytokine and antibody response to SARS-CoV-2 infection.
Journal of Virology, 2021; DOI:
10.1128/JVI.00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