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散戶習慣(八):聽「明牌」買賣》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不少股民會聽巿場上部分「專業投資者」的意見,希望他們能夠指點迷津,解答他們的問題,給予「明牌」或「股票號碼」作為投資建議。很多時他們會根據這些分析和意見來操作,當作自己的投資決定,而沒有作出獨立的思考和分析。不過大部分時間「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往往有些不為人知的成本存在當中。

事實上,預測股巿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因為無人能夠正確預知股巿的下一步走向。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說:「如果說我在華爾街60多年的經驗中發現過什麼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成功地預測股市變化。」

由此可見,散戶每天在報章、電視、網絡上所得到的「意見」,很多時都是對「巿場」或「股票」的一種預測或解讀,根據不同的資料和認知,預計股票的走向,從而解釋給股民聽,股票升跌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目的是要讓小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有更多的了解。但不少股民卻依賴這些「意見」作為買入賣出的理由,從而作出投資決定,這是風險極高的一種做法。

其實每個投資者都需要為自己的投資決定負上全部責任,而不是「別人」的責任。因此,投資的分析也應該要依靠自己的資料搜集和分析研究,作出相應的買賣決定。

​在投資路上,不要依賴別人為你分析和建議,因為這樣做無法提升你的財商能力,因為你將投資的主動權交予「別人」手中,讓他們為你決定。你無法在投資過程當中學習如何判斷好壞時機,並作出獨立的投資決定。久而久之,投資者會愈來愈依賴「別人」的意見,而無法自行買賣股票,建立起投資決定的信心。

沃倫。巴菲特也說過:「永遠不要問理髮師你是否需要理髮。」同樣地,不要過份依賴分析師、經紀、專家你應如何投資。你可以參考他們的心得和做法,學習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從而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在類似的情況下,自己也能夠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投資應該獨立,靠自己的分析和研究去做決定。否則你的財富就要交給別人打理,甚至交給別人擁有了!因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部落格: https://buff.ly/3cTMwRO

=====
(你的分享和訂閱是最好的回饋和支持, 謝謝! )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資料分享,不是投資建議,請自行評估風險及作出自己的投資決定,敬請留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米餅財務手記的沙龍
3會員
12內容數
散戶很多時不知道股票巿場的風險而盲目入巿,不斷地賠上自己辛苦換來的血汗錢。其實散戶在股票巿場上永遠是弱勢族群,資金不多、資訊少、消息最慢的一群,想要戰勝大盤,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要在這麼差的條件下,在股巿賺錢,必須有一套良好的投資態度,建立正確觀念,學習專業知識,在對的時間做對的動作,才能戰勝股巿,成為股巿贏家。
2021/04/02
散戶其中一個習性就是習慣以「價格」決定「價值」,認為低的價格就是買入的理由,認為高的價格就是賣出的原因。 ​可惜這是企圖預測股價高低的行為,也是在估頂和抄底的預測。不少散戶希望可以買在最低點和賣在最高點,不斷嘗試預測股價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但往往會出現錯判,而買入正在下跌的股票和賣出不斷創新高的股票。
Thumbnail
2021/04/02
散戶其中一個習性就是習慣以「價格」決定「價值」,認為低的價格就是買入的理由,認為高的價格就是賣出的原因。 ​可惜這是企圖預測股價高低的行為,也是在估頂和抄底的預測。不少散戶希望可以買在最低點和賣在最高點,不斷嘗試預測股價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但往往會出現錯判,而買入正在下跌的股票和賣出不斷創新高的股票。
Thumbnail
2021/04/02
心理學有種現象稱為「從眾心理」,亦稱為「羊群心理」,因為羊群會天性地跟隨領頭羊的行為,縱然有危險的可能,甚至違反常態,羊群也會照樣跟從。
Thumbnail
2021/04/02
心理學有種現象稱為「從眾心理」,亦稱為「羊群心理」,因為羊群會天性地跟隨領頭羊的行為,縱然有危險的可能,甚至違反常態,羊群也會照樣跟從。
Thumbnail
2021/04/02
不少投資者都會每天盯盤,無時無刻的坐在電腦面前,檢查股價上落,每天都希望有成交,感覺成交了就代表完成了今天的工作,減少了想要成交的壓力!很多散戶都有這種習慣,不由自主地要檢查股價上落,希望跟蹤每分每秒的股價走向。事實上這種習慣令投資者傾向衝動性投資,也更容易因頻繁地進出巿場,令交易成本大增。
Thumbnail
2021/04/02
不少投資者都會每天盯盤,無時無刻的坐在電腦面前,檢查股價上落,每天都希望有成交,感覺成交了就代表完成了今天的工作,減少了想要成交的壓力!很多散戶都有這種習慣,不由自主地要檢查股價上落,希望跟蹤每分每秒的股價走向。事實上這種習慣令投資者傾向衝動性投資,也更容易因頻繁地進出巿場,令交易成本大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總愛預測股市未來的走勢,即便明白它不可預測 ? 那又是為何我們對未來走勢的預測感到如此迷戀 ? 大家都在探討著,有什麼方法可以解讀未來走向 ? 如果能預先知道即將發生.....
Thumbnail
我們總愛預測股市未來的走勢,即便明白它不可預測 ? 那又是為何我們對未來走勢的預測感到如此迷戀 ? 大家都在探討著,有什麼方法可以解讀未來走向 ? 如果能預先知道即將發生.....
Thumbnail
不喜歡思考的散戶 那天在跟朋友吃飯,朋友提到一檔股票,當時朋友跟她說的時候才50元,結果當時沒買,現在一看已經130元了,然後就很懊惱地說:「早知道我就聽XX,買進XX股!」 這種屬於朋友間的明牌,股票為什麼被挑選出來,有時候朋友會講理由,有些情況也只是道聽途說,不知道是第幾層的消息,反正進入你耳朵
Thumbnail
不喜歡思考的散戶 那天在跟朋友吃飯,朋友提到一檔股票,當時朋友跟她說的時候才50元,結果當時沒買,現在一看已經130元了,然後就很懊惱地說:「早知道我就聽XX,買進XX股!」 這種屬於朋友間的明牌,股票為什麼被挑選出來,有時候朋友會講理由,有些情況也只是道聽途說,不知道是第幾層的消息,反正進入你耳朵
Thumbnail
三大重點: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時間會站在你這邊 不要聽信專家投資,買自己有興趣的股票 70%股票都掌握在法人機構手中,不管買賣,你都是在跟這些人交手
Thumbnail
三大重點: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時間會站在你這邊 不要聽信專家投資,買自己有興趣的股票 70%股票都掌握在法人機構手中,不管買賣,你都是在跟這些人交手
Thumbnail
散戶,你還在“聽聲辨位”嗎? 你是懷著賺零用錢或者財富自由的目的來到投資或者投機這條路呢?你開始了嗎?賺到錢了嗎? 有人,他是每天抄寫股價的嗎?每天抄寫,已經抄寫了四十幾年了,抄出盤感,至今還在抄! 有人,每天從開盤8:45就開始操盤,一直到1:45收盤,才離開操盤室,然後每天還做功課,選出隔天想要
Thumbnail
散戶,你還在“聽聲辨位”嗎? 你是懷著賺零用錢或者財富自由的目的來到投資或者投機這條路呢?你開始了嗎?賺到錢了嗎? 有人,他是每天抄寫股價的嗎?每天抄寫,已經抄寫了四十幾年了,抄出盤感,至今還在抄! 有人,每天從開盤8:45就開始操盤,一直到1:45收盤,才離開操盤室,然後每天還做功課,選出隔天想要
Thumbnail
本文同步放在威利熬雞湯分頁 我覺得投資新手常見的情況,通常是會在網路或電視上找所謂的「投資老師」或「投資專家」例如說是電視上的合法投顧老師或是網路FB上的投資大神。如果去觀察這些老師的FB,時常都會發表對於一些標的看法,甚至是他們自己買了那些股票或是ETF的訊息。 比較好的作法是?
Thumbnail
本文同步放在威利熬雞湯分頁 我覺得投資新手常見的情況,通常是會在網路或電視上找所謂的「投資老師」或「投資專家」例如說是電視上的合法投顧老師或是網路FB上的投資大神。如果去觀察這些老師的FB,時常都會發表對於一些標的看法,甚至是他們自己買了那些股票或是ETF的訊息。 比較好的作法是?
Thumbnail
儘管不會是出於惡意,但終究沒有人可以好好地站在自身立場做思考,更何況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也不一定充分,又怎麼能找到合適的解惑對象?所以我們必須避免讓別人代替自己思考,這是我所希望傳達的,也是進入相談室前的門口閒聊。
Thumbnail
儘管不會是出於惡意,但終究沒有人可以好好地站在自身立場做思考,更何況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也不一定充分,又怎麼能找到合適的解惑對象?所以我們必須避免讓別人代替自己思考,這是我所希望傳達的,也是進入相談室前的門口閒聊。
Thumbnail
不少股民會聽巿場上部分「專業投資者」的意見,希望他們能夠指點迷津,解答他們的問題,給予「明牌」或「股票號碼」作為投資建議。很多時他們會根據這些分析和意見來操作,當作自己的投資決定,而沒有作出獨立的思考和分析。不過大部分時間「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往往有些不為人知的成本存在當中。
Thumbnail
不少股民會聽巿場上部分「專業投資者」的意見,希望他們能夠指點迷津,解答他們的問題,給予「明牌」或「股票號碼」作為投資建議。很多時他們會根據這些分析和意見來操作,當作自己的投資決定,而沒有作出獨立的思考和分析。不過大部分時間「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往往有些不為人知的成本存在當中。
Thumbnail
不少散戶很喜歡聽消息買賣股票,在新聞或報章上看到某某股票產品大賣,盈利大幅上升,所以就紛紛衝進巿場買入這支股票。但後來發現大賣的產品原來是另一間公司擁有的,新聞報導了錯誤的資訊,公司股價隔晚大跌,引致散戶蒙受了意外的損失。 ​
Thumbnail
不少散戶很喜歡聽消息買賣股票,在新聞或報章上看到某某股票產品大賣,盈利大幅上升,所以就紛紛衝進巿場買入這支股票。但後來發現大賣的產品原來是另一間公司擁有的,新聞報導了錯誤的資訊,公司股價隔晚大跌,引致散戶蒙受了意外的損失。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