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含有「緣起」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薩迦(=帝釋天)的前世是人類,他是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瑪伽(Magha,意為:富裕、禮物)』。這就是他被稱為『瑪伽瓦(Maghavā,意為:大方慷慨者)』的原因。
Thumbnail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三部,下卷進一步開展對四聖諦、八正道及佛智的透徹詮釋。此卷承接上卷對無明、業行與生死流轉的分析,轉而深入說明「聖道」之修持結構與「聖諦」之甚深行相。此外,經中亦對「頓現觀」與「漸現觀」作出區分,闡明聖者如何於見道位中直證真理,亦指出凡夫由聞思入修、漸次現觀四諦之途
Thumbnail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三部,因為眾比丘不斷提出深入而關鍵的提問,使得佛陀對十二因緣的教法逐一開示,層層解說,讓整個緣起法門更加明晰透徹。弟子的提問不僅貼近修行者的疑惑,也引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無明、行、識」等諸緣之間的相互關聯。這部經文對學習與實修十二因緣具有極高的價值,非常值得細讀與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7/15
謝謝您的分享💛
《緣起聖道經》是「緣起三經」中的第二部,內容深刻呈現佛陀在證悟時對生命因緣的深入觀察。本經特別珍貴之處,在於它展現了佛陀當時如何一步步地從「老死」開始,逆推生命苦聚的根源,進而洞見解脫之道。
Thumbnail
《緣起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一部,由唐朝玄奘法師譯。是佛陀為諸比丘說緣起的自性義和差別的意義,並明確指出無明的定義。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第五經義同,差別在<放牛品>後有佛告誡阿難勿輕視此十二因緣法,並說自己初成道,乃以思惟十二因緣,降伏眾魔,除無明而得慧明,應奉持修學十二因緣法。
Thumbnail
芸芸眾生, 塵緣總在碰觸一瞬間燃起。 但是在人生中, 找尋那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是多麽不易; 如同滿天的宇宙星球, 總是孤立蕭然的各自在自己的生命軌道運行 。 然而在這慢慢長路尋覓旅程中, 我們終會在遠處發現,有個對的人在等待你妳的擁抱 ;如同月球和太陽在公轉和自轉的行進歷程中, 終有交會消融的一天。
Thumbnail
在似夢如真的湖畔夢境裡,一位銀髮智者輕聲道:「人世如夢,不必追逐。」夢醒後,那微笑與風景雖遠去,卻成了生命的啟示:或許無所求,才是最深的富有。然而,人生在世,真的能「無所求」嗎?求而不執,隨緣而行,於努力中播種善的種子,於無常裡安然等候結果,因為——心安之處,便是歸處。
Thumbnail
一旦有偏見,就很難看到事情的全貌,不夠客觀,無法做到超然的立場,是阻礙溝通的原因。
想要看見紫斑蝶飛舞,就要投其所好。 去年種植高士佛澤蘭,今年夏天,如願以償。
Thumbnail
狙擊王-avatar-img
2024/06/16
你可以種種歹丸的白水木,也是紫斑蝶會來的樹種
星心(Rosema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17
狙擊王 謝謝您的提議,我只是義工,協助別人完成夢想。
人的一生就像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