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04/07 on 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you to be honest
Good Evening!
大家好!今天天氣不錯,天空看到一些藍,有陽光,有風;今天到學校值班,明天有一個deadline,是我自己說的,但好像是不可能,所以我也準備要去申請展延,希望一切順利。
新冠快訊:即使英國一項對於”孩童”的臨床試驗因為罕見血栓問題而暫停,英相以及專家仍再次確保並說明繼續施種疫苗的重要性 (利大於弊);目前Oxford/AstraZeneca Covid vaccine 已經針對18,000,000萬英國民眾施種,回報有30件罕見的血栓不良反應,以及七死;經過計算,每4700劑的新冠肺炎疫苗給予 (50歲以下),可以避免一例的新冠肺炎感染死亡案例。紐西蘭即將從04/19開始與澳洲展開不需要居家隔離的旅遊泡泡,每兩週有10,000個空位開放;
每一次來學校值班,基本上可能都做不了什麼事情,來來往往,又必須要隨時stand-by,但我還是很享受和學長姐學弟妹的對話;像之前一個研究生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她被當成是小羅囉或秘書般的使喚,但其實她是跟另外一個機構單位的人,應該是算是平行的,學校-機構合作計劃,申請資料庫使用。
聽她分享過好幾次,光是那一個有叫不應,已讀不回的來來往往的訊息,就足夠讓人要把那一個草人給扎起來的憤怒;即便是身為研究生,透過老師的關係,有了這一個資料庫研究計畫的合作,但就應該被這樣對待嗎?
即便從來都未有妥善的討論過計劃內各參與者的角色、功能、以及分工,但計畫主持人應該也不能夠如此隨意的使喚任何一位研究生,不是嗎?又不是計畫合作案有經費來聘請研究生為計畫研究員還是助理的。
但是這樣的表裡不一,卻是在朋友敞開心房之後,與我分享;我也確實見過對方所表現良善天使的一面,但全然是絕對相反黑白的對比,在那手機LINE訊息裡面。我只是想著,如果一個計劃的PI,可以如此無理,沒有手段的,指示著在幫忙他還有計畫的人,我只能夠說-哪怕有一天…
要不就是,一開始對方就對於朋友有所成見,或基本上就是無視於學姊任何有理由有說明的提問,等於就是擺爛,然後全都推給朋友要處理,要整理報告,要把系統上所有的訊息都直接copy到LINE訊息內,要一一的把檔案一份一份分開,然後傳遞-然後請示計畫主持人,恭迎聖駕的那般。
很扯!但我相信絕對有這樣的一類人,就有如-那進擊的巨人的巨人一樣:請容我節錄wikipedia對於巨人的說明
巨人是巨大的人型生物,身高通常在3至15公尺之間,他們的外觀看似成年人類,不過都沒有生殖器。他們似乎不需要食物,但會本能地捕吃人類,卻不會襲擊人類以外的生物。巨人沒有消化系統,他們吞掉人類後,體內的黏液會將之包裹為黏糊糊的球吐出。巨人的皮膚堅硬,能迅速再生,除了後頸這個唯一的弱點以外都難以造成永久傷害。
完全符合那一位PI的樣子 (我笑了)。但唯一希望的是,朋友能夠早日脫離,然後就是希望那一位PI,也能夠早日脫離,乾脆跟著諫山創一起結束進擊的巨人吧!有時候,我們會想著如何才能夠尋找到一個研究團隊,怎樣怎樣的工作氛圍還有愉快的互動,和突出的研究成果諸如此類的,但其實一個長著怎麼樣的PI,就可以看到一個研究團隊,會是如何的型態還有樣貌了。
photo credit to Sam Francis, Untitled (SFP88-268), 1986-88
Initiative vs. Incentive
最近和一些朋友的對話,讓我想要聊聊這兩個英文單字的比較;對於我的翻譯來說,initiative會是那一個起心動念 (動機),為什麼要來大張旗鼓的,開始自己動起來,要做一件事情的,那叫做initiative;所以對我來說,那initiative自始自終帶了一個自動自發的意涵在裡面。
而incentives,姑且不論它常常會被導向的monetary的動力,一者我覺得它相較於initiative更意表著一種被動的狀態,因為某一個什麼,所以產生了刺激、鼓勵、甚或動機。我感覺它是一個可以用來”號召”的東西,但是否與”維持"可以畫上等號,我不知道。
所以,對我來說,萬事起頭是一個initiative,一個想法,一個計劃,而從自己開始。而incentive,我會把它當作是,開始之後,動手幹起來了之後,可能會逐漸產生,回到自己的身上,或影響到除了自己本身之外的人事物。至少在時序上,我會這樣認為。
那問題就來了,你會加入一件事情,你會說好你要幫忙,是誰的initiative?或這是哪一個incentive吸引了你呢?而到底是否需要initiative還是incentive,才能夠足以完成一件事情呢?或者是到底你到底買不買帳這件事情?
我沒有答案,因為太多的 ”因為”…而”所以”,我認為太多人,甚或包含我自己,都常常忽略了一個因還有一個果之間,其實還有包含著許許多多無限的可能;所以我對於觀望這件事情,毫無興趣,倒不如把它說成積極觀察還比較有主動點;但是觀望也好、觀察也把,踏不進來一腳,就像是永遠的-隔靴搔癢。
我好像曾經發表過一段言論,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
隔靴搔癢;我的解釋是-外面的人永遠觀望著裡面的人,說:你看起來好癢!你還好嗎?你還挺得住嗎?你這不是太可惜了?你到底有沒有為了自己著想呢?而裡面的則是永遠想著,說:幹你X的,你到底是要不要進來!你可不可以就直接伸手進來,幫我孬癢癢呢?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要好好地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去思考,什麼樣才是真正對我自己好,什麼樣才是能夠讓我獲得足夠動力的那一個起心動念的initiative,並且還能夠最好有源源不斷的incentives加諸到我的身上,然後讓我一不阻礙,暢行無阻的好好的完成一件偉大的事情。
都好,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島;你我所要完成的個人成就,那就是我們個別的事情;而一個起心動念想要一群人一起來完成一件事情,那就是另外一回兒事了;你可以說那只是一個initiative,但可能我們也從未想像要有,或要有多少的incentives,因為畢竟要做出東西來,才會有個結果來衡量。
我想這大概是我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吧!我們永遠都可以想像一個美好的前提,規劃也罷,要投資還有貢獻每一個參與的人,什麼怎樣的promise;但可能,有件事情大到,你連想都沒有想像過它是否可能會成功,這時候你怎樣先投入承諾呢?我不清楚,但可能老鼠會怎樣成功,就應該有它的方法吧。
只是,有沒有從頭到尾與一群人合作一件事情這個過程,可能對於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單打獨鬥,單槍匹馬,那都是屬於個人成就;從來無助於任何的團體或組織;我們所想望的不是出一個超人英雄或明星,我所渴望的是看到一個團體或組織正常的、有機的,永續發展下去。
Work on the people!我相信是很多遺憾,無能為力,只能望自興嘆的解方;用心地想想,如何用我們自身本身的力量,才培植或一起陪著年輕的一輩走過一段,可以一起努力的事情,完成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我想我會滿足,我會很快樂,因為那是我的initiative,也更會是我的incentives。
其實我不夠了解你的心,但我至少把我自己的那顆CHF的,坦露給你了。
「0402太魯閣號愛心捐款專案」
我昨天有說我有透過LINE pay捐錢給這一次花蓮清水隧道的事故發起捐款,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是,應該是衛生福利部和LINE pay配合的募捐 (專款專用)。LINE網頁的說明:
捐款金額由LINE Pay代收並轉付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捐款將全數用於此次「太魯閣號事故案」,募款人為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指定0402太魯閣號事故專用,款項將由衛生福利部提供協助傷患後續醫療、生活及社會重建相關費用,及提供罹難者家屬之經濟支持。
如果要問我為什麼要捐,其實我沒有想太多,我就只知道,我對於整個救災沒有任何功能還有能夠貢獻之處,有可以捐錢的管道,透過中央的統籌,至少可以信任,所以我就點下去寫下金額,就捐了出去;算是一種感覺,至少我可以出出力,也是一種心意,至少後續的處理可以專款專用,然後做好規劃,給傷者給死者還有後續的重建等等的,提供上有規劃的有期程的照顧。就如此,就這樣。
我昨天看了新聞政論節目的討論,兩個意見之一,反對的意見是:天災才會開募捐,因為那是政府力有未逮的地方,短時間透過人民的挹注,來幫忙;而這件事情,屬於人禍,所以不行,不可以,怎麼可以叫大家來捐款來幫助這個因人的因素產生的災禍,應該要去打國賠,叫國家賠錢。
我的立場是,沒有人否認這一件事情是-人禍,造成如此重大的傷亡,檢調與工程土木介入調查,勢必要查的水落石出,到底事發經過還有原由;法律程序,告到底,這絕對是必然的,也一定要做,確認責任關係以及賠償義務!我都同意,但這也沒有關連到另外募款的干係,難道有人以為國賠會算入這部分的收入,然後國賠就可以賠得比較少嗎?該負責任的人就可以少付一些責任嗎?把這議題牽連在一起,就劈頭的指責這件事情,我認為你太快了!因為你或許還沒有看清楚衛服部專款專用的
執行細則。
如我請教一位朋友這樣的款項會如何使用,他的回覆也是應該是用到更細項的災後心理創傷,甚或輔導的地方,因為在既有的規範當中無法核銷,所以用這樣的方法,讓災後的照顧可以到位,可以照顧到有需求的人身上,除了傷者和死者的家屬,也包含了救災的人員等。我認為這樣的規劃,非常的適當,募捐也有時間上的期限,到04/30為止;在預計規劃的使用方向,已經有別於以往,更朝向災後的人與家庭,如何完善的照顧與妥善的輔導與支持。
我認為誰都可以發起募捐募資,但現在是衛服部的發起,也開設了帳戶,你或許不急著現在就要當頭棒喝,你更可以做的是緊盯著這一件事情的發展,帳戶關閉之後,的專款專用的詳細規劃與批評指教;我不會認為我做了一件蠢事,對於單純的捐款者,有一個同理心的出口,我也等著這一件事情的執行;我更邀請現在媽媽號的人,跟我一起持續關注這件事情,只是可能你是否有意願與我同行就是了?
還有一些有趣的文章,也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