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的公眾發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社會,就是一群人的組合。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種種社會關係的基礎。
身在社會之中,原本就有許多集體共識,可能是由良善目標而生,也可能是被特定組織透過媒體或是其他方式煽動特定的操弄目的。但最可貴的是即使群體有多數人可能有某種共識,往往都還是會有不一樣的聲音,這些不贊成的意見,是可貴的,也可能是可怕的。
自身由於一場大型活動即將到來,一方面在積極準備著各種領域必要的籌備事宜,另一方面也會開始觀察與研究在這之間其他正在發生的活動,有著哪些值得借鑑之處。
因為2020的一場疫情,對整個活動產業來說已經是幾乎覆頂的打擊,身處台灣則因為全民自發性與自律性的快速反應,於是讓疫情並未如全球其他區域般的快速蔓延與影響社會運轉節奏。2021年過完農曆年之後,逐步也看到各種室內外演出活動也開始塞滿了各個地方的場地。
數日前在社交平台上看著另一場活動的行前說明直播,該活動的創辦者透過詼諧與真實的方式來介紹該活動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活動內容。原本一切看起來都如此的平和與順暢,也一邊看著一邊做著筆記,截長補短學習著。
未料當話題被一位網友問到「口罩」相關問題時,想不到兩位鏡頭前的創辦者居然用不可思議的方式回答。他們「認為」該活動因為在室外舉辦,且屬於空曠區域,所以參加活動的觀眾可以不必配戴口罩!
當然聽到都震驚了!畢竟疫情的情況依然不值得任何人開始放鬆,連政府所設立的指揮中心也都還沒有對口罩政策鬆綁,想不到一場活動的兩位主要核心人員居然就這麼公開的在社群平台上「宣導」可以拿下口罩。
除了震驚,後續也算是有了憤怒的情緒。因為這一點點社會的正常運作,是所有人集體犧牲了自我不便換來的成果。而活動產業還能值此之際繼續舉辦大型活動,更應該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避免成為傳染的溫床。
這樣的公開發言,實在對自身也對整個產業都是嚴重的後果。即使可能因為僥倖或是機率關係並沒有發生任何的問題,但整個社會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僥倖心態,才一而再發生諸如前日發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般的問題。所有人都能從事件的來龍去脈知道只要多一點點自我要求與規範,就能避免這一場悲劇,但這些少數的害群之馬,就把這事件當成電視螢幕、手機屏幕上的故事一般,沒有也內化後提高自己的管理意識。
這事件在心裡迴盪了幾天,還是有著不少憤怒。也把此觀點記錄下來,警醒自我更應警慎警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社會學對於上課舉手發言的看法 莫論對成績總是一直比較的我們,如何來看待社會學對教育的不同觀點,我會用社會學很經典的三個理論功能論、衝突論、結構功能論來解釋 墨頓 (Merton)社會學家 莫頓提出顯性,隱性功能對教育的看法,顯性功能是為了生存,學習知識,而隱性功能則是社會特殊階級對人的分類 而我想探討有關於上課發言的情形,
Thumbnail
avatar
追著永遠都追不到的她
2021-08-01
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1-04-08
你的重點不是公眾的重點人家沒了她最愛的雪糕口味,她也擺擺手道謝再埋頭那心愛的電影。旅遊保險也不保障遊客在旅程內事事順心時,學懂調整自己心態不應該是最冰雪聰明之舉嗎?既然朋友都包了你食宿機票,開開心心出門快快樂樂回家有何不可?偶有不快要投訴沒問題,但你go low去公審別人還非法上載別人公司內部名單就丟自己架。
Thumbnail
avatar
Teresa Ho
2020-01-11
在家自學日誌 28 上了一堂很重要的發言課2012-3-24 今天帶自學生參加一個發起人會議。聽了完全不是我可以理解的領域,卻也還是有收穫,因為,我見到有使命感的人,早已經把希望放在下一代,傳承永遠是當時代非常重要的工作(符式協會二月份會議相簿) 有這個機會是因為自學生的書法老師,要自學生去現場示範老師對他教學的成果。如果有意願瞭解這個組織
avatar
Ocarina
2019-10-21
在管中閔肩上 放肆發言的菜鳥那天我踏進「全國大專校長會議」演講大廳,看到滿座白髮的、微禿的、年紀比我爸媽還大的校長們;而我在一個多小時之後,將要在他們面前演講。和我併肩同台有另一位講者:管中閔先生。
Thumbnail
avatar
謝宇程
2018-05-08
【大莆林水鬼|考據篇】在地生活的發言:鹿堀溝的水鬼每一個在地人所表述的故事,對於這個地點發生的歷史記憶都有不同的詮釋,是一個人與土地衍生的連結。
Thumbnail
avatar
臺北地方異聞
2018-04-24
執政謙卑謙卑再謙卑?從小英兩岸關係的發言談起<p>民進黨執政,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大綱是什麼呢?去年4月小英的發言迄今是她對兩岸議題最宏亮、最有自信的發言。執政者的政治態度就是人民集體意志的具體展現。如今,大選結果眾所周知,小英的政治態度背負了人民的期待,將是新政府重大施政的準繩!</p>
Thumbnail
avatar
蘇穩中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