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公義,被沉淪的法治,被扭曲的良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實講,這篇我處於「想寫」及「不想寫」的進退維谷。最後還是選擇寫下來。
就在昨天,我看了德國電影《被消失的公義》。這電影是由一宗謀殺案揭發在二次大戰時期納粹軍濫殺歐洲平民,然則犯下戰爭罪行的納粹軍卻因為1968年德國憲法改革中,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德雷爾法案」(Dreher Law)而脫罪,繼而造成德國司法缺失,最終觸發另一種悲劇。亦因為這場悲劇被撰寫了小說,隨後成功令德國政府正視,時任德國聯邦司法部部長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宣布成立委員會,重新徹查與納粹歷史相關的案件。
這套電影,在如今風雨飄搖的氣氛下公映,更有種難以言喻的共鳴。儘管自從九七後,我早就預料香港整體的環境只會每況愈下,兩年前的反送中抗爭,卻將香港的司法制度推向無盡深淵。我們的聲音不僅被狠狠蔑視,一連串的政治檢控更是史無前例不合乎比例。單是非法集結,與約十年前相比,刑罰之重卻是以接近數倍計,由當年只罰款及數星期監禁但緩刑,到現在以十個月刑期作量刑點。今時今日連和理非到極點的和平示威亦都容不下,更遑論勇武抗爭被控以暴動罪,甚至由國安法生效後改控更嚴重的罪名。就算經過一輪折騰,最終獲判無罪,律政司仍然堅持持續狙擊,直到達到將抗爭者全部入罪的目的。相對一群打著愛國愛港旗幟,卻公然行駛暴力的組織及人士,甚至無視通例及紀律道德瘋狂濫捕濫暴的執法人員,最終卻獲得輕判甚至不予檢控,這種對比卻是非常諷刺......
被消失的公義,被沉淪的法治,被扭曲的良知,盡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我們不知道自己日後會否連行駛基本的公民權利都隨時被獲罪,更別遑論我們不知道已死的法治最後有沒重生的一天......
P. S. 因為擔心誤觸紅線,我無法盡情地說出自己對當前政局及社會環境的真正想法,只能邊說邊自我壓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底防疫系統是真的以抗疫作主要出發點,還是實行現實版《白金數據》計劃?
《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Cage》 這篇是我初來報到的試水溫之作,之後再看往後如何發展,希望能夠繼續捍衛屬於自己的淨土......
「返祖模式」是指自然現象,還是自己的行為?
到底防疫系統是真的以抗疫作主要出發點,還是實行現實版《白金數據》計劃?
《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Cage》 這篇是我初來報到的試水溫之作,之後再看往後如何發展,希望能夠繼續捍衛屬於自己的淨土......
「返祖模式」是指自然現象,還是自己的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017年的電影《關原之戰》改編自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主要描述歷史上德川家康統一日本,開啟幕府時代的重要戰役.雖非正史亦不遠矣.  然而,其中石田三成既是豐臣秀吉重要的家臣,也是推動關原戰役的軸心人物,研究這段歷史時,竟然很難看到他輔佐豐臣家時期的行止,事蹟和各種相關的紀錄資料,除了少數的私人信件往來
Thumbnail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消失的情人節》架構簡單但巧思豐富,達到的不止是共感,同是出乎意料的景象。
Thumbnail
有別於過去「台語片粗製濫造遭到市場淘汰」的刻板印象,《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透過說明歷史背景、國民黨政府政策及國際局勢等多重面向,解釋台語電影的興衰史。不只要讓讀者認識台語片長久遭到忽視的風光過往,作者蘇致亨也希望透過翻案,洗刷台語片長久以來「低俗無文化」的污名。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這本書不只剖析了日本社會的弊病,許多情節在台灣也有十足的既視感,凸顯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完整呈現了職人的頑強傻勁--即使一開始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也必須用盡全力去訴說,總體改革的契機從個人的努力展開。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017年的電影《關原之戰》改編自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主要描述歷史上德川家康統一日本,開啟幕府時代的重要戰役.雖非正史亦不遠矣.  然而,其中石田三成既是豐臣秀吉重要的家臣,也是推動關原戰役的軸心人物,研究這段歷史時,竟然很難看到他輔佐豐臣家時期的行止,事蹟和各種相關的紀錄資料,除了少數的私人信件往來
Thumbnail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消失的情人節》架構簡單但巧思豐富,達到的不止是共感,同是出乎意料的景象。
Thumbnail
有別於過去「台語片粗製濫造遭到市場淘汰」的刻板印象,《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透過說明歷史背景、國民黨政府政策及國際局勢等多重面向,解釋台語電影的興衰史。不只要讓讀者認識台語片長久遭到忽視的風光過往,作者蘇致亨也希望透過翻案,洗刷台語片長久以來「低俗無文化」的污名。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這本書不只剖析了日本社會的弊病,許多情節在台灣也有十足的既視感,凸顯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完整呈現了職人的頑強傻勁--即使一開始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也必須用盡全力去訴說,總體改革的契機從個人的努力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