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

含有「新聞自由」共 7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2008年,她「不懷好意」地揭發總統貪腐,被視為正義化身。2025年,她批評記者「不懷好意」地質疑政客,說這是設陷阱。同一個人,為何對「不懷好意」有了兩套標準?
Thumbnail
速讀芝加哥無人機禁飛:掌握事件重點與時間線、§99.7法源、產業與媒體影響、SGI申請要點與飛手因應,快速看懂「安全 vs 透明」。
2025年9月,中國娛樂圈明星于朦朧墜樓身亡,年僅37歲。官方極速定調為「酒後意外」,並強力壓制相關討論;然而輿論四起,,傳言不斷。 同月,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Turning Point USA 創辦人查理.柯克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消息一出,美國政府隨即發布消息,總統下令降半旗致哀。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10/03
嗨,午安!文讀思及一事心憂之:當社會因被“操弄”致使從眾被矇蔽甚因少智而被利用!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3
林漢清 中國當局將百姓當作資產來愚弄。但是他們的社會生活,許多方面也已數位化,在人手一機的情況下,不可能永遠朦蔽,一旦百姓都覺醒了,共產黨就會滅亡。
🌟【揭露真相:資訊洪流中的隱形操控】— 重新審視媒體與共識的真相!✨📖 你是否曾懷疑,媒體呈現的「事實」是真的客觀嗎?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看似自由的資訊洪流如何透過隱形「過濾器」,巧妙地製造出符合特定利益的「共識」。它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面透視鏡,讓你看清資訊背後的權力遊戲!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生成#人工智慧#閱讀
雖然這本書是真的不好讀,但我也滿推薦的。這邊是我過去寫的心得,和您分享:https://vocus.cc/article/662d96e4fd897800012b1635
2002 芝加哥 Chicago 說起了有毒的男性氣概、新聞自由、鬼邏輯和音樂,就讓我想起了這部有毒的陰柔氣質、只關心「血腥色」而非「事實」的媒體、全員惡人卻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笑出來,還能病態地沉迷其中惡趣味…
5/5芝加哥 Chicago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8/11
謝謝推介!👍🏻🥰🍀
移民,不是一件開心的事。 生活,是街道上的聲音、氣味、步伐的節奏…吃習慣的口味,帶有回憶的地方… 幾年前,我突然回去了香港一下。坐上「巴士」,看著窗外的風景,突然開始流淚。 我想不到原因,那就是一種巨大的喪失感。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8/11
謝謝 Glassy Snail 真誠分享!👍🏻🥰🍀
「美國:打著民主國家的旗號,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國家。在高度資訊化的時代裡,宣傳與廣告無所不在,爭奪的是對基本人權的全面否定。」   一、台灣、日本該怎麼做? 台灣:小國中的生存與覺醒 挑戰: 軍事上依賴美國,戰略自主空間小。 資訊戰與假訊息密度全球最高之一(中、美、內部勢力混戰)。
在政治攻防變得越烈的時刻,「納粹」、「希特勒」等字眼也接連出現。本文嘗試說明納粹特徵,並回頭對照台灣現況,再從假日法案觀察台灣是否真的正走向獨裁。
Thumbnail
野猪佩奇-avatar-img
2025/05/11
你列举的这三条简直是绿营极端分子的自画像。1.仇恨言論合法化:納粹有著強烈此三条简直是民进党极端分子的自画像(虽然与大陆小粉红不过是一体两面)1.種族主義的特質,認為人種間是有區別的。(亲绿人士将台湾人与中国人区分开,一口一个支那减除,好事亚洲人,坏事中国人。) 2.打壓新聞自由:因為領袖是正確的,所以不同的觀點很難發表出來。(以违反新闻真实为借口关停中天。却对三立、民视造谣编造新闻熟视无睹,钟明轩一个主张台湾独立的人只是因为去过大陆说了几句好话就要被大量网暴,还被八炯、摄徒日记之流贴标签变成通共分子,而且与希特勒相同的是,台湾的政治越来越由正式的议会、立法院等政治协商机构转变为网络和街头政治,不是比谁能够赢得民主辩论,而是比哪个政党更能在网络等媒体煽动民意和在街头游行抗议的声势大) 3.民族主義政策:通常代表仇外,比如仇美恨日,亡我之心不死,留島不留人之類的。(罔顾事实,逢中(共)必反,比如亲绿分子认为中共不敢就南海岛礁问题对菲律宾动武,却全然忘记台湾中业岛已被菲律宾控制达40余年,其国军也是按照美国要求从岛上撤退的,去年台湾亲绿媒体更是登上菲律宾执法船,看大陆海警船在自己的中业岛海域执法,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更不要说按台湾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对其99.8%的领土仍然拥有声索权;再比如一些亲绿人士称中国电动车就是易燃和质量差,特斯拉就是比大陆货好,却没注意到特斯拉也可能是上海工厂产的。还有,去年夏秋季,正值大陆和台湾汛期和台风肆虐期间,亲绿分子不顾人伦道德,为大陆洪水鼓掌喝彩,更有甚者希望三峡溃坝,淹死大陆1.2亿人,此种言论在台湾亲绿媒体下比比皆是;反观大陆网民无论是b站还是油管,虽偶有咒骂之声,但在台风横行之时,为台湾加油祈福加油仍然是多数,诸如此例,不胜枚举) 4.更強大軍警機構:要壓制異議,避免人民覺醒,讓領導人命令能夠貫徹。(去年韩国突发戒严时,当世界各主流媒体大体以中立客观评价此事时,只有台湾亲绿媒体力挺戒严,以至于韩国人民出于激愤大骂其台湾媒体是蟾蜍。)
老彭-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傑克 怪不得得各種摩擦了🥲
媒體追求點擊率、流量,「即時新聞」誕生,求快、求流量成為新聞產製原則,內容則毫無品質可言。媒體公司看中的是新聞數量,而非資訊的真實及正確性,導致「三器新聞」、「爆料公社新聞」的出現,記者抄寫以訛傳訛的資訊,甚至傳播杜撰的內容。此外,新聞媒體與社群平台的結合,更使資訊「片段化」、「破碎化」,針對同
找到的資料適當 但下次試著用自己的話練習表達出來
書中不少情節提及新聞工作者的操守與立場,強調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又無可避免的寫到網絡興起改變群眾接收資訊的習慣。昔日帶領社會潮流的傳媒人敵不過新媒體的衝擊,各種苦苦支撐、苟延殘喘的狀態,在這個香港故事中展現得特別深刻動人。
Thumbnail
chloe807-avatar-img
2025/05/11
//surl.li/buwxqn //surl.li/npfqkv //surl.li/fyfj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