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raw-image

「當新聞淪為殺人工具, 『共犯』究竟在何方?」

「謊言的罪過,可不是區區流兩滴眼淚就可以洗清。假新聞所造成的後果,不是只有讓接受訊息者搞不清楚真相這麼簡單。這世上很多人因為假新聞而毀了一生,或者永遠受到難以平復的創傷……」

這兩句說話,已經令當初還沒正式看這套小說的我,心中充滿震撼。《虛假的共犯》這本書,的確是衝著最近的社會事件所引發一大堆假新聞及假資訊而買。

raw-image

《虛假的共犯》雖然分開了五個單元,但每五個單元都有一定程度的連貫性。除了每個單元角色會有點關連,連內容敍述的事件亦都帶出一些共通點,就是假新聞及假資訊的泛濫源於採訪業毫無沒職業道德的觀念及行為,當中有的為了一己私慾,有的基於對業界的積怨,亦有的只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及權力。這些惡質媒體及記者,當然離不開遭社會抨擊的結果。

書中其中一些內容,更是徹頭徹尾當前現實的寫照……

raw-image
raw-image

我不會再作更多劇透,但書中的情節,不禁令我想起香港的傳媒。因為看見免費頻道等主流傳媒歸邊於政權,我們只能透過網媒及電台媒體去尋找真相。然而,自從國安法出現,港共對各方面的政治打壓愈演愈烈,單是傳媒方面,連有線電視、Now及港台都遭強行整頓,不幸地,這種情況還有變本加厲的跡象。若然連捍衛真相最後防線的網媒亦都失守,我們恐怕不知該透過甚麼途徑去繼續尋找及捍衛真相。另一方面,專門製造假新聞及假資訊的親政權媒體,在這段期間亦都不斷透過大外宣散播謠言,將抹黑政敵及政見不同的人的行為變本加厲;再加上農場新聞不時蠢蠢欲動,除了象徵傳媒界的墮落,就暴露了大多數人只求娛樂性忽略真相的現象。在陰謀論方面看,搞不好一連串針對民主派及本土派的政治清算,多少都源於某些媒體製造一堆假新聞及假資訊,再經由一堆虛假的共犯對外散播......

非常諷刺的是,近日提出規管假新聞及假資訊的,竟然是為真正假新聞及假資訊主產地極力擁護的集團。(1)相對而言,真正挺身而出鍥而不捨捍衛真相的人,卻被獲以虛假陳述的莫須有罪名。(3) 更甚的是,香港的新聞自由,隨著國安法實施後每況愈下(4),一切是非黑白真假顛倒,居然發生在曾經是自由的地方,我覺得非常可笑......

兩年前拜讀了其中一位學者撰寫的文章,當中列出了好幾點關於評論社會議題應該遵守的原則。其中一點提醒所有人在評論時,必須建基於實際證據及真相,並提供相關證據支持自己的論點,對於未經證實的事件,應該說明只是推斷並提供推斷的合理性,不應未審先判或亂扣帽子。(2) 這點希望大家終身受用。說穿了,我早就多次強調,大家對待每篇新聞專題時,應該先從多方面分析報導內容的真確性 (包括盡自己能力辨認有關報導文章的連結有沒可疑,因為連結有可疑的報導文章,裏面多是離不開假資訊及內容農場。),才可作出任何評論。因為,承文中最開端,如果對任何未經進一步證實的新聞資訊跟車太貼,新聞只會變成殺人工具,最終令深受假新聞及假資訊所害的人蒙受難以磨滅的傷痕。

raw-image

註:

(1) 林鄭:政府是假新聞最大受害者 將親自督促跟進

(2) 《從國務院講話學習評論社運的原則》by 姚松炎教授

(3) 鏗鏘集編導蔡玉玲因採訪查冊兩項作出虛假陳述罪名成立

(4) 2021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ssie K Invisible Soci的沙龍
6會員
16內容數
2022/01/19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對於「何謂真正的新聞記者?」的定義已經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近日一口氣看完Netflix製作的日劇《新聞記者 The Journalist》,當中的情節更加令我對這個問題愈來愈沒有概念。
Thumbnail
2022/01/19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對於「何謂真正的新聞記者?」的定義已經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近日一口氣看完Netflix製作的日劇《新聞記者 The Journalist》,當中的情節更加令我對這個問題愈來愈沒有概念。
Thumbnail
2022/01/02
近期,在香港的本土非主流書店愈來愈多,大家對於書店的印象,是否又是一如既往連鎖式,只有買書及打書釘? 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Thumbnail
2022/01/02
近期,在香港的本土非主流書店愈來愈多,大家對於書店的印象,是否又是一如既往連鎖式,只有買書及打書釘? 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Thumbnail
2021/10/31
到底有沒辦法透過機器學習去對資訊真偽進行辨認? 背後又是如何運作? 我在此只能以有限的認知作簡單實驗......
Thumbnail
2021/10/31
到底有沒辦法透過機器學習去對資訊真偽進行辨認? 背後又是如何運作? 我在此只能以有限的認知作簡單實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對於「何謂真正的新聞記者?」的定義已經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近日一口氣看完Netflix製作的日劇《新聞記者 The Journalist》,當中的情節更加令我對這個問題愈來愈沒有概念。
Thumbnail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對於「何謂真正的新聞記者?」的定義已經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近日一口氣看完Netflix製作的日劇《新聞記者 The Journalist》,當中的情節更加令我對這個問題愈來愈沒有概念。
Thumbnail
近期也是讀了不少這類的書,集大成的應該算是《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這本書其實是德國觀點,和真相製造切入的角度、方法不太一樣,但討論的問題類似,姑且把它當作同一系列,並且近期會把《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也看完,算是從《後真相:真相已無
Thumbnail
近期也是讀了不少這類的書,集大成的應該算是《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這本書其實是德國觀點,和真相製造切入的角度、方法不太一樣,但討論的問題類似,姑且把它當作同一系列,並且近期會把《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也看完,算是從《後真相:真相已無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Thumbnail
《當《虛假的共犯》現象是現實中的照妖鏡……》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捍衛第四權的道路已經愈來愈艱澀。因為,第四權隨時因為其他因素而變質,甚至淪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