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雲林・仁和國小|座落於雲林大埤,埔羌崙的教育重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位於雲林縣大埤鄉的仁和國小,在民國 42 年創校時,還只是大埤國民學校的「仁和分校」,四年後才正式「獨立」為仁和國小,成為埔羌崙地區(大埤鄉豐岡村舊地名)重要的教育中心。
raw-image

從大門往校園望去便能直接看見學校的主要校舍,這樣的建築規劃比較貼近我熟悉的學校模樣:門口、前庭、校舍且正對川堂。建築物本體則是由米黃色的長方形磁磚交錯排列,川堂兩側還用大大的浮刻標準字體寫著那耳熟能詳的「做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國民」(還好不是寫中國人捏)。建築物的頂端呈現微微的三角形,雖然我畫起來很像日式灰瓦磚,但實際上屋頂搭建的是鐵皮,在閣樓處還能略為看到裡面堆了一些物品,宛如神秘的收納區。

raw-image

仁和國小的建築呈現「工」字,中間長廊的柱子分別漆上不同的顏色,在陽光灑落之下劃上一道道俐落的光影線條,視線隨著光影延伸至長廊末端,在那兒佇立一塊扁形木頭,上頭寫著「感恩惜福」的字樣,顯得特別溫暖,也是整個仁和國小裡,我個人最喜歡的角度。至於仁和國小夥伴喜歡校園哪個地方呢?「只要是我的教室以外的任何地方,我都喜歡。」他笑著說。

raw-image

大埤鄉既為典型的農業鄉,在校園中就不難看見與農業、稻米連結的符號。例如,在校門口進來的花圃左側,就能看見由方形彩色磁磚排成的稻米吉祥物(一黃一紅),可惜在校園網站找不到吉祥物的名字。

在花圃右側靠近川堂建築處,可以看見一個很大的「古亭畚」(畫作右下角),便是仁和國小另一個農業符號。古亭畚(亦稱「穀亭畚」)長得很可愛,像是戴著斗笠的碗公。古亭畚其實就是穀倉,為早期農業社會中重要的儲物設施,在多雨的台灣,架高的底座能避免穀物受潮而達到保鮮的效果。而古亭畚圓滾滾的造型是為了防止老鼠攀爬,也成為古亭畚的特殊造型。不過,早期的古亭畚多以茅草或竹子搭建,且通常只會留一扇小小的方形窗口,而不像學校這座古亭畚有如此氣派的門。

raw-image

其實雲林大埤鄉是我媽的故鄉,但因為外公一家很早就從雲林搬到高雄,媽媽對於雲林的記憶也只停留在國小,甚至國小之前的片段。雖然我不曾來過大埤鄉,也從來沒有見過大埤這裡的親戚,但真正踏上這塊土地時,對於外公外婆的早年生活,反而產生了更多的好奇。或許有一天可以邀請媽媽再次回到這裡,任由她的記憶採集一些吉光片羽,去感受更多生命的連結。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能踏訪仁和國小,一個滿常撞名,卻又有著獨立建校如此振奮人心的歷史背景的學校。在課堂上,確切感受到你與孩子在一個學期的碰撞後所建立起的課堂默契,在你說沒有備課卻表現得行雲流水的課堂節奏上,真切覺得這兩節國語課上起來只有兩個字,舒服(但夥伴本人可能不這麼覺得)。


資料來源:
1. 仁和國小網頁
2. 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3. 狀圍老屋新生命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1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Amo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9
民國 49 年,華山國民學校華南分校成立,減緩該村孩子上下學路途遙遠之不便,並於民國 51 年獨立設校為華南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華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3/29
民國 49 年,華山國民學校華南分校成立,減緩該村孩子上下學路途遙遠之不便,並於民國 51 年獨立設校為華南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華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1/06/16
位於雲林麥寮的明禮國小,民國 45 年創立時為麥寮國小崙後分班,於民國 57 年獨立,至今仍是崙後村唯一的教育場所。民國 103 年在台塑六輕的認養下,斥資約 5 千萬重建校舍,外牆採傳統抿石子天然建材,呈現傳統閩南建築特色。
Thumbnail
2021/06/16
位於雲林麥寮的明禮國小,民國 45 年創立時為麥寮國小崙後分班,於民國 57 年獨立,至今仍是崙後村唯一的教育場所。民國 103 年在台塑六輕的認養下,斥資約 5 千萬重建校舍,外牆採傳統抿石子天然建材,呈現傳統閩南建築特色。
Thumbnail
2021/05/21
民國 38 年,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班,便是東榮國小的前身,從分班升格為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校(民 41 年),再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東榮國民學校,直到民國 57 年才正名為現在所知的東榮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1/05/21
民國 38 年,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班,便是東榮國小的前身,從分班升格為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校(民 41 年),再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東榮國民學校,直到民國 57 年才正名為現在所知的東榮國民小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071 長春國小 1959 . 走出電影院,外頭悶著熱,我問他要不要去伊通街吃飯,這邊四平伊通美食挺多。 他突然指著對面說:「這裡怎麼有一所小學!」 每次都把車停在大同高中那附近,高中的雙拱手白色校門太吸睛咯,以至於他都以為這對面都是高中校園,相信不少人也這樣吧。 .. 校門其實挺有童趣,高
Thumbnail
#071 長春國小 1959 . 走出電影院,外頭悶著熱,我問他要不要去伊通街吃飯,這邊四平伊通美食挺多。 他突然指著對面說:「這裡怎麼有一所小學!」 每次都把車停在大同高中那附近,高中的雙拱手白色校門太吸睛咯,以至於他都以為這對面都是高中校園,相信不少人也這樣吧。 .. 校門其實挺有童趣,高
Thumbnail
在上一篇中(台灣古蹟巡禮(15-1)~百年家族霧峰林家宅園(一):台灣四大名園之首『萊園』|林獻堂博物館 ),我們介紹了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園區裡的『萊園』以及『林獻堂博物館』。這一篇,將來介紹園內的另兩個景點『蓉鏡齋』以及『景薰樓』。
Thumbnail
在上一篇中(台灣古蹟巡禮(15-1)~百年家族霧峰林家宅園(一):台灣四大名園之首『萊園』|林獻堂博物館 ),我們介紹了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園區裡的『萊園』以及『林獻堂博物館』。這一篇,將來介紹園內的另兩個景點『蓉鏡齋』以及『景薰樓』。
Thumbnail
#037 / 龍山國小 1919 . 台北市原來的行政區有「龍山區」可能少有人知,從光復始台北市區轄歷經三次變革,龍山區一直到1990年第三次重劃12區時才併入現今萬華區。 龍山區取名源自區內艋舺龍山寺,該寺建於1738年(清乾隆3年)是國定古蹟。龍山國小,也可當作是聯名小學。 學校立於1919年
Thumbnail
#037 / 龍山國小 1919 . 台北市原來的行政區有「龍山區」可能少有人知,從光復始台北市區轄歷經三次變革,龍山區一直到1990年第三次重劃12區時才併入現今萬華區。 龍山區取名源自區內艋舺龍山寺,該寺建於1738年(清乾隆3年)是國定古蹟。龍山國小,也可當作是聯名小學。 學校立於1919年
Thumbnail
#004 / 延平國小 總是跟我提起那兒時小鎮。 說廟口、說學校、說被放鴿子的公車,有一次去吃個肉圓,他擲筷嘟著嘴,還是喜歡小時候廟口的那肉圓。 於是就這樣專程,我想去看看這學校,延平國小。 .. 學校位在台3線旁,蒼鬱圍繞,雖然是百年老校,但眼下校舍是在921震災後由慈濟功德會出資興建的新校舍,所
Thumbnail
#004 / 延平國小 總是跟我提起那兒時小鎮。 說廟口、說學校、說被放鴿子的公車,有一次去吃個肉圓,他擲筷嘟著嘴,還是喜歡小時候廟口的那肉圓。 於是就這樣專程,我想去看看這學校,延平國小。 .. 學校位在台3線旁,蒼鬱圍繞,雖然是百年老校,但眼下校舍是在921震災後由慈濟功德會出資興建的新校舍,所
Thumbnail
第024校: 建中國小,彩繪階梯,三義木雕街,百年老校 .. 三義,苗栗的一處純樸小鎮。 近年來因為勝興車站、龍騰斷橋,還有幾處網紅餐廳、民宿以及排隊麵館(像是金榜麵館、賴新魁麵館)而成為熱門的假日觀光景點,但畢竟是老街老城,路小車位寡,假日一到,這老街往往就是塞車一條龍,
Thumbnail
第024校: 建中國小,彩繪階梯,三義木雕街,百年老校 .. 三義,苗栗的一處純樸小鎮。 近年來因為勝興車站、龍騰斷橋,還有幾處網紅餐廳、民宿以及排隊麵館(像是金榜麵館、賴新魁麵館)而成為熱門的假日觀光景點,但畢竟是老街老城,路小車位寡,假日一到,這老街往往就是塞車一條龍,
Thumbnail
第042校: 大屯國小 * 那天原本是要找張學良故居的。 正面看去的階梯面牆上鑲嵌排列著小朋友的圓盤陶藝作品,駁坎上面有遊樂器材,校門被大樹包圍著,綠意十足,學校的全銜用木頭金漆書寫,標於左側梯邊,沒有像其他學校有立柱校門,挺特別的。
Thumbnail
第042校: 大屯國小 * 那天原本是要找張學良故居的。 正面看去的階梯面牆上鑲嵌排列著小朋友的圓盤陶藝作品,駁坎上面有遊樂器材,校門被大樹包圍著,綠意十足,學校的全銜用木頭金漆書寫,標於左側梯邊,沒有像其他學校有立柱校門,挺特別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