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明禮國小|太鼓、高爾夫、巧固球,雲林麥寮 SMILE 小學
方格精選

雲林・明禮國小|太鼓、高爾夫、巧固球,雲林麥寮 SMILE 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位於雲林麥寮的明禮國小,民國 45 年創立時為麥寮國小崙後分班,於民國 57 年獨立,至今仍是崙後村唯一的教育場所。民國 103 年在台塑六輕的認養下,斥資約 5 千萬重建校舍,外牆採傳統抿石子天然建材,呈現傳統閩南建築特色。
明禮國小繽紛的校門。(繪圖:Amo)

明禮國小繽紛的校門。(繪圖:Amo)

崙後村位於麥寮鄉中央,原意為位於「沙崙後」的村莊(「崙」為風吹沙而堆積成的小沙丘)。開車前往的路上,兩旁都是低矮的房舍,加上學校就在一條很長的水溝旁,開著開著就不小心會錯過。不過,只要一拐個彎,就會看見明禮國小超氣派的校門,門前地板顏色繽紛如彩虹,心情頓時好了起來。

校門口前方寫著大大的 ”SMILE”,其實是明禮國小特色之一。「幸福五力 Smile For Kids」是學校的願景,這五力分別是 Super(全能), Maker(創思), Intelligence(智慧), Language(語言) and Excercise(運動),將 SMILE 畫在校門的彩虹步道,便是期待學生能繽紛燦爛迎接每一個上學日的到來。

明禮國小校門口的 SMILE 彩虹步道。(攝影:Amo)

明禮國小校門口的 SMILE 彩虹步道。(攝影:Amo)

從偌大的校門進入後,可以看到抿石子牆面寫著大大的「台塑企業捐建」字樣,十分顯眼。在民國 64 至 72 年間,老舊的明禮校舍結構鋼筋鏽蝕嚴重,耐震值偏低,且有嚴重淹水及漏水問題,被雲林縣政府列為拆除重建與校園整體規劃學校,而因學校鄰近台塑六輕,台塑企業便認養校舍及改造工程,減少環境對校舍帶來的問題,因而有此銘誌。雖然原本就知道六輕在麥寮鄉,但攤開 Google Map 一看才發現,明禮國小距離六輕工業區僅 7 公里多,開車只要十幾分鐘,真的很近!  

校舍建築上的題字。(攝影:Amo)

校舍建築上的題字。(攝影:Amo)

太鼓是明禮國小的特色運動之一,民國 92 年,在時任校長與家長會長四出奔波、籌備經費之下,歷經多年終於成立「締太鼓隊」,期盼麥寮崙後能成為「太鼓的故鄉」。不過,究竟什麼是「締太鼓」?跟「太鼓」又有什麼不同?

所謂的「太鼓」只是「和太鼓」的通稱,像下圖這種胖胖鼓鼓的、在太鼓達人遊戲裡常見的太鼓,稱為「和太鼓」。在網路上可以看到明禮國小學生的太鼓表演裡面,還有一種比較小型的鼓,厚度較薄,會以以支架支撐著,這種太鼓又稱為「締太鼓」,依照固定鼓皮的方式還可以分為「繩子固定型」和「螺絲型」。可惜這趟來校園沒機會見到小型的太鼓,但看到走廊四座太鼓佇立於此,經過的人還可以隨著心情拍打節奏,似乎就能想見孩子們表演太鼓時的有多麽壯闊!

四座太鼓霸氣佔據走廊一側。(攝影:Amo)

四座太鼓霸氣佔據走廊一側。(攝影:Amo)

學校還有另一項特別的運動-巧固球,不過因為器材都收在體育室,這次無緣相見。不過整體來說,明禮國小對於健體的重視從這些器材的設置就可見,不僅有參加教育部高爾夫球扎根計畫,更將武術、巧固球、挑繩、路跑納入健體課程,看著夥伴還帶著孩子參加路跑活動,果然一位熱愛運動的校長,就是會讓孩子和學校跟著一起動起來啊!

整建後的運動場,還寫著校長最愛的 GOLF 呢!(攝影:Amo)

整建後的運動場,還寫著校長最愛的 GOLF 呢!(攝影:Amo)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踏訪明禮國小,在陌生的麥寮鄉看見一所如此有生命力的偏鄉小學!雖然起初的教職之路與原先的預期有落差,但得知你來到一間能夠發揮你所長(太鼓的部分)的學校,真的很替你開心,也深刻感受任何事情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或許當下看起來不那麼順遂,背後其實是有更遼闊、也更適合你的機會。

用此提醒自己的任何決定都沒有好或壞。真的好重要呢!


參考資料:
1. 明禮國小網站
2. 麥寮鄉公所網站
3. 雲林縣政府報導、中國時報報導
4. THE GATE: 太鼓介紹網頁;鼓韻傳情相關報導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mo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民國 38 年,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班,便是東榮國小的前身,從分班升格為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校(民 41 年),再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東榮國民學校,直到民國 57 年才正名為現在所知的東榮國民小學。
位於雲林縣元長鄉的和平國小,原為「元長國民學校子茂分校」(元長鄉下轄 21 個村,學校就位於子茂村,故為子茂分校),在民國 51 年獨立為「和平國民學校」,最終於民國 57 年改稱為現在的「和平國小」。
1949 年以虎尾空軍子弟小學創校,1968 年正式改名為拯民國小,2011 年因學生人數過少而被大屯國小併校為拯民分校,曾一度傳出廢校危機。直至 2017 年,雲林縣政府委託誠致教育基金會辦學,成為雲林第一所公辦民營學校。
位於雲林縣大埤鄉的仁和國小,在民國 42 年創校時,還只是大埤國民學校的「仁和分校」,四年後才正式「獨立」為仁和國小,成為埔羗崙地區(大埤鄉豐岡村舊地名)重要的教育中心。
羅娜國小坐落於南投信義鄉,於民國「前」六年(西元 1906 年)創校,是信義鄉最早創設的小學。其日據時代的校名為「楠梓腳萬教育所」,校址在久美部落,於民國 24 年遷校到現址,直到民國 42 年才更名為目前所見的羅娜國小。
民國 38 年,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班,便是東榮國小的前身,從分班升格為好收國民學校溝皂分校(民 41 年),再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東榮國民學校,直到民國 57 年才正名為現在所知的東榮國民小學。
位於雲林縣元長鄉的和平國小,原為「元長國民學校子茂分校」(元長鄉下轄 21 個村,學校就位於子茂村,故為子茂分校),在民國 51 年獨立為「和平國民學校」,最終於民國 57 年改稱為現在的「和平國小」。
1949 年以虎尾空軍子弟小學創校,1968 年正式改名為拯民國小,2011 年因學生人數過少而被大屯國小併校為拯民分校,曾一度傳出廢校危機。直至 2017 年,雲林縣政府委託誠致教育基金會辦學,成為雲林第一所公辦民營學校。
位於雲林縣大埤鄉的仁和國小,在民國 42 年創校時,還只是大埤國民學校的「仁和分校」,四年後才正式「獨立」為仁和國小,成為埔羗崙地區(大埤鄉豐岡村舊地名)重要的教育中心。
羅娜國小坐落於南投信義鄉,於民國「前」六年(西元 1906 年)創校,是信義鄉最早創設的小學。其日據時代的校名為「楠梓腳萬教育所」,校址在久美部落,於民國 24 年遷校到現址,直到民國 42 年才更名為目前所見的羅娜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