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華南國小|四季為軸、社區為脈,古坑山間裡的實驗小學

2022/03/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民國 49 年,華山國民學校華南分校成立,減緩該村孩子上下學路途遙遠之不便,並於民國 51 年獨立設校為華南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華南國民小學。
華南國小校門。(繪圖:Amo)
提及古坑鄉,總讓人聯想到咖啡與劍湖山世界。從地圖看去,古坑鄉位於雲林東南,草嶺地區猶如觸手般向東延伸,跨境嘉義梅山、南投竹山,形成三縣交會之特殊景點。駛入前往草嶺的 149 縣道不消太久,幾處俐落的轉彎,便能抵達華南國小所在地。
從共生田眺望遠景。(攝影:Amo)
華南社區東與梅山鄉及華山村為界,乘著中低海拔(約 100 至 400 公尺)之地理優勢,天氣好即可遠眺梅山市,夜晚更是欣賞夜景與觀星的最佳場所,隨而興起的「泡腳咖啡」夜景咖啡廳,更成為古坑華山、華南一帶的特殊景點。
根據華南國小網頁資料顯示,華南村因地處古坑鄉東南方,與華山接攘,位於華山之南,改名為華南村。華南村轄內組成包含華興(倒孔山)、蕃尾坑、坑口、坪頂、枋寮、橫路、外田寮,菜公坑、坑頭,計八個部落。(有些地名看似十分有趣,其脈絡詳亦見於華南國小網頁,在此便不贅述。)
華南國小距離不遠處,一處蔓草叢生、像是灑上厚厚一層抹茶粉的草地,是日治時代便闢建而成的石梯田。可別看這塊空地看似荒涼,這裡其實在政府、社區與學校的齊心改造下,早已是社區及學校辦理食農教育、生態祭典及體驗推廣活動的教育園區,更是串連社區與學校的重要場址,傳承與土地共生共榮的理念。
華南國小旁的石梯田。(攝影:Amo)
走出圍牆,與大地對話
學校與社區連結之深,從課程設計、課間執行、社區活動參與,幾乎可說是一條龍的服務,課程配合時節與當地農作節奏適時調整,孩子與居民也在過程中與大地一同呼吸。多年下來,「華南生態祭典三部曲:惜山祭、告天祭、謝天祭」,逐漸發展為華南社區的特色活動。
惜山祭:
三月驚蟄、春分時節為大地休息之時,華南社區辦理惜山祭典,強調珍惜、愛惜、敬惜我們的生活環境,呼籲民眾與遊客應禮讓動物通過、不使用除草劑或農藥、減少夜間照明度,讓野外回復蓬勃生機。
告天祭:
四月穀雨時節為播種之時,告知上蒼已做的有機善行,並保持反省。此時不僅是萬物甦醒的季節,更是紫斑蝶過境古坑的季節,學校與社區也會開始推動一系列生態保育知識與戶外探索活動,回應大地之母的餽贈。
今(2022)年告天祭也將在 4/23 日舉行,如有興趣的夥伴,不妨安排一趟旅行到華南,親自感受當地的社區魅力,也可以和學校一同歡慶 60 週年校慶唷!
取自華南實驗國小臉書社團
謝天祭:
立冬時節、歲末之際為收穫之時,感恩上蒼的護佑、賜予一整年的豐收,同時祈求山林平安、風調雨順,萬物皆能平安順遂。
「透過這些活動,孩子能跨越學校的圍牆、走入社區,更親近這塊土地。」學校同仁如此分享。如今,在學校與社區的相互協力之下,社區產業與旅遊導覽逐漸成熟,華南社區的生態祭典早已跨越地域之限,成為旅人親近山林、體驗生態食農教育之處。
我緩步走在共生田教育園區,環顧四周一片綠蔭叢生,試想祭典舉辦時的熱鬧模樣,忽然一陣敬天、惜地之念湧上心頭,腳步不自覺踏得更輕了。
走到共生田的至高點,一座兩層樓的建物佇立眼前,略顯突兀。這裡原是茶園的配藥室,屋內水泥結構的落差,便是使調和好的農藥能沿著水路順利流向田區。如今這裡已卸除配藥室之責,一樓樓已重新規劃為簡易廚房,二樓則整頓為「石梯田書屋」,作為閱讀與休憩的場所。透過窗縫間隱約可見書屋內的溫馨配置,一隻酷似電影《熊麻吉》裡的 Ted 熊靜靜地靠在牆邊,在這大地休息之時,安穩地等待萬物復甦。
藏在共生田間的石梯田書屋。(攝影:Amo)
窗縫間隱約可見書屋內的溫馨配置。(攝影:Amo)
四季課程,將舞台留給孩子
走在華南校園,看著孩子在操場嬉鬧追逐的畫面,很難想在十多年前,這所學校學生數曾不到 25 人,一度瀕臨廢校危機。當時在陳清圳校長的帶領下,透過不斷親訪社區、重新設計課程、改變學校策略,華南國小轉型成為台灣特色小學,學生數已於當年的四倍之多。
「滅一間學校,等於是滅一座村的希望。」
談起這段過往,楊主任如此說著。對華南國小而言,學校的存在不僅是教育場域,更是連結家庭關係與社區發展的重要媒介,學校老師突破課室的限制,舉凡社區、田野、溪流、山徑,都是孩子學習的地方。經過多年的醞釀,華南國小於 2017 年成功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
華南國小於 201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攝影:Amo)
轉型為實驗小學,最主要的是學期制的變動,由原先兩學期、兩假期(寒暑假)改為四學期制,由春夏秋冬分割學期,學期間的假期則不會超過兩週,降低假期太久造成的學習停滯的狀況。(可參考《校園知識+|所謂的偏鄉小學,到底有多偏?》提到的「夏季失落」概念。)
四季課程,也成了華南國小的特色課程(校本課程)。春季原鄉踏查、夏季自主旅行、秋季登山課程、冬季單車走讀,彷彿口訣般,成了全校師生皆能倒背如流的默契。不同於常見的領域課程(國、英、數、自、社),四季課程強調以大自然為教室,同學間互為老師,以混齡的教學方式,由學生決定執行內容,老師在過程中僅為旁觀者,在必要時協助。
把孩子的想法變成做法,是華南老師的教學守則之一。(攝影:Amo)
以秋季登山課程為例,學校依據各年級孩子的發展特性,安排相對的課程目標,由自己到土地,循序漸進帶領孩子與山林結合。例如:
一年級為「親山」,帶領孩子以五感體驗山林,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喜歡山;
二年級為「識山」,從喜歡山到認識山,成為開始實踐的「覺行者」;
三年級,孩子開始成為山林小小「倡議家」,探索山林相關議題;
四年級延續倡議家身份,以行動實踐「無痕山林」;
五年級累積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後,則晉身為山林「解說家」;
六年級則成為帶領學弟妹上山的小隊長,強調領導力發展。
透過能力的累加,學校期許孩子在離開華南後,能將這些經驗帶到未來任一環境,成為能夠自主思考,並具備具體實踐能力的人。
藏在校園裡的四季課程意象。(攝影:Amo)
透過課程,看見孩子的亮點
聊到課程,主任的總是有分享不完的故事。例如,去年的登山課程,孩子們為了提倡「無痕山林」概念,本來打算製作布條綁在包包上,有孩子提出既然現在大家外出都要戴口罩,為何不製作口罩呢?突如其來想法不僅貼近生活,而且是過去從未嘗試過的方式,很快就獲得大家的共識了!
「孩子有想法,老師就是將這些想法變成做法。」
平常特別過動的孩子,在活動時卻成為當日咖啡銷售王;五天四夜的單車走讀,總能在夜晚靜心時間聽見孩子最深層的聲音;即使跌倒了,還是堅持要隨隊騎完旅程的勇氣,「有時候反而是我們從孩子身上看見很多。」主任溫柔地說著,像是想起什麼畫面似的,在留白的對話中露出淺淺的微笑。
我想,華南國小能有如此豐富而多元的課程,並提供足夠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勇敢去闖、去嘗試、去失敗再站起來,亦是來自於老師們的陪伴與信任。或許,每場活動後最大的收獲,是孩子們閃閃發亮的雙眼,是看著那些小小的自信,化為大大的力量,並與他們一同經歷成長的時刻。
晨會時,六年級孩子分享單車走讀的畫作。(攝影:Amo)
目前,華南村裡落在國小年齡層的孩子只有四位,故學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來自鄰近鄉鎮。家長願意將孩子送往山區就讀,無非是認同校方的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這也讓被劃定為「偏遠」學校的華南國小,有著並不那麼偏鄉的組成。
也因此,學校的孩子幾乎都是搭校車,每天跟著大巴團進團出,也因為孩子都統一搭車進出校園,自然也沒有所謂的晨讀時間或課後照顧班,老師們上下班的時間感覺也更游刃有餘了呢!(某些七點就需要到校的老師表示羨慕)
放學時間,孩子們搭著校車回家。(攝影:Amo)
這次除了入班觀課,還有機會站在台上與六年級的孩子分享書寫校園故事的創作脈絡,也算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期待這些孩子能持續以自己的方式觀察生活、紀錄感受,帶著對世界的好奇,慢慢長成自己的模樣。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踏訪華南國小,感受這塊如此美好而共諧的土地;也謝謝華南國小校長與主任撥冗分享學校故事,讓我對實驗教育的模樣,有更具體的認識與看見。期待下一次的單車走讀,可以有機會成為華南志工,跟著大家一起熱血一回!
最後,華南國小的午餐真的豪好吃。
校園裡的「華南咖啡書屋」,上有溫馨小房間可打滾。(攝影:Amo)

參考資料:
1. 華南國小網頁臉書社團
2. 華南國小無界計畫電子檔
3. 古坑鄉公所網頁
4.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網頁
5. 農傳媒-古坑華南,國小師生如何聯手賦予老社區新生機?報導
6. 中正E報-雲林實驗小學 改變從小開始報導
7. 古坑鄉志-教育篇網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moLin
AmoLin
記性很差,但又捨不得忘掉那些感受,所以就交給文字吧! 歡迎合作交流:[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