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考驗,應無所住,才能提升功力。」上週末住在同社區的法師突然造訪,因為已請示過法師的道場係「精靈」主法,因此稟明自己要一門深入後即未曾再接觸,但是我同修還是每月去上一次課。上週道場有一位道友的先生往生,法師為此前去作了一場佛事,由我同修負責接送,我則待在家中誦《地藏經》為其迴向。
從法師造訪時的談話內容,得知法師向同修問及我自修的狀況。同修回說我過度精進,無論寒暑,每天早上都四時不到就起床用功,擔心我免疫系統會出問題(最近口腔內有傷口,超過一個月才癒合)。法師以他自己過去修行的經驗勸我睡眠要充足,否則色身沒照顧好也無法修下去。我雖然認同,但了解自己不致於過度精進,多年來都早睡早起,加上靜坐也多少能修補能量,六小時的睡眠其實已足夠,何況我一略感疲累即倒頭大睡,皆可迅速恢復體力。然而想起《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於是端身正坐,感謝法師善意的提醒,但內心對自己的修行之路卻很篤定。
消魔性的過程會遭遇許多考驗,各以不同的面貌出現,有時有一些突如其來的病痛;有時來自同事、親友之間的和合或不和合,但其實都跳脫不出自己的心識。〈付囑品〉第十又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如果不是由本心生,也無緣遇見,所以還是要返觀自心,透過自我反省後自己解套。我同修尚無緣認識真正精進用功的師兄姐,而我只是接觸精舍時,人生剛好走到家庭和工作都相對單純的階段而已,只要定心不攀緣,空閒的時間多半可以自己作主,實不敢侈言精進。
六祖開示:「心不住法,道即通流」,雖然原本覺得清晨唸經效果最好,因此運動時間都安排在假日,但為了不讓同修掛心,也在上週消魔性第十階段迴向成功後調整了作息。稍晚起床靜坐,之後便在社區內健走一下後再唸經。宣化大師開示:「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對境若不識,須再重頭煉。」歷事鍊心,要訓練自己凡事若無其事,不執著。
末後也藉此機會感恩諸位師兄姐的用心護持、引導與激勵。還有大家的鼓勵與分享,讓我在這個園地所種下的佛法種子「遇茲霑洽,悉得發生」。感恩、並祝福大家!
(分享完畢)
有緣人說:「消魔性的過程會遭遇許多考驗,各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嚴格說來,「考驗」,不是因為今天你修行、唸經、消魔性、或消業力招來的,而是不管學佛修行與否,人生一路走來的過程一定會遇到諸多選擇與考驗。然而,雖有萬般考驗,但最後取決事情走向的,還是自己的「心」。今天不管人們遇見什麼事、或做出什麼選擇,只要「心對了」,就能做出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利的選擇,讓自己遠離許多麻煩。「心對了」,即是儒家《大學》裡說的「正心」,亦是佛法八正道裡的「正見」。
每個人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換句話說,有形的物質生活、無形的名聞利養的追求與擁有,只不過是想滿足自己的「心」而已。世人每天一睜開眼,都在與自己的「心」打交道,每個人只不過在找一個「感覺」罷了。成績高與低,是你的「感覺」;事業成功與失敗,是你的「感覺」;人生快樂與痛苦,是你的「感覺」;錢財多與寡,是你的「感覺」;事情好與壞,還是你的「感覺」。有,不是真有,不是有形的錢財或東西讓人拿在手上才叫「有」,而是你的感覺「有」,你的「心」認可你擁有的東西,才算「有」。
比如人們去度假,住了一間設備比家裡好的房子,雖然短暫住著舒適,但因為住的是別人的房子,你心裏不認可「有」,所以還是「無」。有句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自己的狗窩,雖不若外面的房子樣樣齊全、處處美侖美奐,但因為感覺「有」,所以心也認同自己「有」房子。從這小小的比喻,去細細認真地體會我們一路走來的人生歷程:有與無、好與壞、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因為不明白宇宙人生的實相,不明白「感覺」,是隨著時間與空間時時在變換;有會變無,無也會變有,因此心中的患得患失,讓人們日復一日地在找感覺,尋尋覓覓、苦心尋找,但總是快樂、滿足的時候少,煩惱、痛苦的時候多。
為什麼我們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的心猶如無根的浮萍,東飄西盪、沒有依歸,我們的心沒有主宰,始終不明白自己在找什麼,不知道要做什麼才能讓空虛、失落的心得到喜樂與滿足。世人從來沒有真正向內看自己的心,而是一味地向外求、向外攀呀攀,於是讓自己沾染更多外在的塵勞,讓自己從這個相、轉到那個相;從這個境、跳到那個境,讓自己認假為真、認妄為實,致使離本真越來越遠,得不到一刻的清靜。
阿伯說:「正法是非常珍貴稀有的,為什麼要講末法?是要提醒眾生把握正法時期好好修行,因為未必有下次再遇到正法的機會了。」最好的始終都在身上,自己身上就有珍寶,問題在於,人們要如何挖掘出自身的寶藏?紀元轉換時期,到處磁場混亂,定心不攀緣,定心才能生出智慧,才不會人云亦云,跟著亂跑宮廟,讓自己跟家人引來諸多干擾、福報被抽光光。紀元轉換時期,安身立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家認真唸經消業障,用心思惟經義,自身的摩尼寶珠終將顯露光芒。珍惜此生為人能夠修行的機會,錯過此生,錯過此身,來世你會在哪兒?「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這週我迴向了第四階段魔性圓滿,但第五階段魔性要《六祖壇經》200部,比上次的480部《金剛經》更多,我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一、二月份的意念干擾,讓我整個意念都是壞的,再加上不停被干擾晚睡,魔性、黑氣大增,按照這種情形,我不知道要到何時才能把魔性消完。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是個磨錬的過程,要樂觀;兒孫自有兒孫福,對事不要太執著,否則會快樂不起來;執心如壓住胸口的一塊大石,使自己呼吸困難、渾身不對勁,若要過得快樂,必須將執心放下,方能神清氣爽,自在安詳。」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這週我迴向了第四階段魔性圓滿,但第五階段魔性要《六祖壇經》200部,比上次的480部《金剛經》更多,我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一、二月份的意念干擾,讓我整個意念都是壞的,再加上不停被干擾晚睡,魔性、黑氣大增,按照這種情形,我不知道要到何時才能把魔性消完。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是個磨錬的過程,要樂觀;兒孫自有兒孫福,對事不要太執著,否則會快樂不起來;執心如壓住胸口的一塊大石,使自己呼吸困難、渾身不對勁,若要過得快樂,必須將執心放下,方能神清氣爽,自在安詳。」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