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拿紙本獻祭──在疫情中存與亡的蘋果日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蘋果》在聲明稿中提到,數位平台的壟斷、香港政治局勢的惡化,使廣告大量流失,割捨紙本、把所有資源挹注數位,成為最後解方。

實體報紙、雜誌的廣告商移出,是媒體共同的困境,四大報及老三台等資深新聞平台必須數位轉型、多角化經營,也早是大勢所趨。

從疫情下指揮中心的每日直播也可看見,新聞從業人員執掌的權力結構被僭越,人民可直接接觸第一手消息,且能在直播留言區中,出征對提問不滿的記者。第四權的專業及與消息來源的關係被干涉、質疑,除了紙本存在的必要性,更也讓人在全民皆創用者、有帳號即能成為自媒體的時代反思,那公媒體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raw-image

《蘋果》是台灣第一份全彩的綜合報紙,也是第一份以零售為主的報紙,當年以全彩大圖、較高磅數紙質、聳動標題顛覆國民對報紙的想像。它有為妥協銷量、討好讀者的腥羶色,但也有令我敬佩,不論藍綠,只管批判、監督的第四權正義。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自傳《人生不是名利場》中提到,

我們不能抗拒潮流大勢,但我們必須抗拒邪惡,就算要失敗,也不該讓歷史不染上色彩、空白著走過去。

從在衣服上宣揚反對六四口號的服裝公司Giordano,到不向政經勢力低頭的壹傳媒,品牌等身,如今他正用肉身與政治力量抗衡。

除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壹傳媒在媒體的編年史上也有許多創舉,如創立「讀者意見會」,以讀者意見為導向的撰稿政策,使得每兩週會邀約讀者,觀察、錄音其閱報的過程,若讀者跳過某篇文章、或對內容有負面評價,將影響編採人員的生存。

另外,「檢討會」也讓員工直接面對老闆和主管的批評、讚許,透過交流能讓批評制度化、形成共識。更首創讀者爆料與投訴專線,透過追蹤每日上百件報案線索,揭發醜陋、或感人的真相

縱然內容有小報化、侵犯隱私、公然猥褻等模糊地帶,但《蘋果》勇於揭露貪腐與不正義,接地氣、為少數發聲,且始終能不畏兩黨,遊走在政治光譜兩端。今後少了紙本的聲量,是媒體界的一大憾事。

許多人懷抱理想投身媒體,但最後面對:流量目標、讀者權利、社會正義、組織和廣告商壓力時,又會如何排列優先順序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ggy Jin的沙龍
14會員
21內容數
用一本書,回應一個社會問題
Peggy J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11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7/11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7/01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2021/07/01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2021/06/27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2021/06/27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