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該不該離開空無一物的荒島──畢竟是從喜劇開場呀!

劇評|該不該離開空無一物的荒島──畢竟是從喜劇開場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2021年由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描述三位高中同學組成的喜劇團體Makubes,在出道第十年面臨是否該修團、家庭與感情等問題,關於夢想與抉擇的故事。

以沒辦法闖出名堂的漫才、演藝人物為主軸的日本戲劇繁多,如《火花》、《我們的交換日記》等,這部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的戲劇,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28歲仍帶著18歲夢想的少年春斗、潤平和瞬太;會背誦訪問和每齣戲劇內容的瘋狂粉絲里穗子,這樣有些極端的主角人物設定,卻讓廣大觀眾心有戚戚焉,也許是劇中環繞著「捨不得」與「被救贖」兩種情緒,是多數人都曾有過的際遇。

|關於荒島|

只有打火機和一本字典的無人島、包廂時間已滿的ktv 、開了十年花了昂貴維修費的汽車、28 歲、和10 年都還沒有名氣的搞笑團體,都是外人輕鬆喊著「就離開呀」、置身其內的人卻無法輕易邁開步伐的荒涼之地。

因為那個地方,並不如視線所見的荒蕪。

過去的努力會以不同的方式回報──里穗子

曾經擔任過插花社社長的里穗子,在家庭餐廳打工時和兩位客人聊起桌上擺設的插花,喚醒那段曾經令自己自豪、卻也因輸了比賽感到不甘心的記憶。劇中也在里穗子對喜劇演出傳單如獲至寶時提到「紙的價值果然因人而異」。

時間雖會侵蝕回憶讓顏色淡化,但卻也可能讓它昇華成不同樣貌,成為向前的推力。如插花社之於里穗子;棒球社經理之於中濱紬,價值都是只有自己才能看見,且能帶著那份價值朝不盡然美好的世界前去。

不知不覺中,原來的荒島已不再荒涼。

幫助別人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從他人感謝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和減少活著的罪惡感──中濱紬

認為自己沒有想法,也沒有付出努力的里穗子妹妹中濱紬,除了大學擔任棒球社經理之外,出社會後始終沒有找到自己擅長、和符合社會期待的工作。自認「只能透過對別人體貼、伸出援手」的偽善,來找到存在價值的她,卻收到Makubes團員之一瞬太「你並不是空無一物的人哦。」的鼓勵,和里穗子認為能勝任經紀人「助大家邁向幸福未來」的特質。

原來自己並不是在自己想像中的荒島。

raw-image

|關於選擇|

第二集潤平在短劇中用春斗妻子的身分,說出身為團員的真心話:「我很高興選擇的是你。」

劇中也不乏關於做決定的討論,例如該怎麼選擇一份工作?該變得成熟嗎?

里穗子最終跨出傷痛、選擇面試的公司,是因為公司簡介照片中拍到了漂亮的插花,有自己熟悉的擺設、有相同喜好的同事,肯定能讓自己勇敢一些吧。

就僅僅是因為如此微小的理由,可以成為一個人做決定的契機。里穗子的話也像是在和春斗約定,我們都知道應對世界抱有理想與期待,但如果有一點點值得努力的原因,就為此前行吧。草率決定人生,總比四處徘徊好呀。

曾感嘆自身沒有頭銜、武器和目的的春斗,最後的選擇也像是要延續對喜劇的熱愛般,成為第一齣短劇中飾演的水電工師傅。他說:

我不想說『人生就是一齣短劇』那麼庸俗的話,但如果未來回顧時發現,看上去就是一齣無聊的戲,也許會覺得人生也沒有那麼糟吧。

在Makubes三人中,潤平從穿搭、行徑到言語應該都屬最保有青少年氣息的,但不願意卸下幼稚面具的他,其實是認為那是最能讓女友喜歡的方式。

春斗在試圖從旁修復兩人情感時,對他女友說:「改變不是很容易嗎,裝成成熟的樣子,否定所有幼稚的事。」

那個明知不好卻仍執意的選擇,實在不該用理性的角度判定出局。

|關於離開|

早就想關掉KTV的老闆,對於客人的遺憾感到不解,因為放棄不一定都是消極的;離開荒島前那本字典上說:離別是接在明白之後,深入了解了,離別往往也會隨之到來。

就像存在即否定的存在主義論述般,而該用什麼心情面對放棄、離開呢?

最後一場演出後的拉麵店,總是在吃完拉麵說出重要的話的春斗,卻只說了「這拉麵很好吃耶!」點出當下的美好感受,好像勝過任何矯情的告別話語。

一想到要結束,回憶都會變得光彩奪目,讓人捨不得離開。

習慣用猜拳決定任何事情的三人,在搬離共同租屋處時也以猜拳決定冰箱的歸屬,除了冥冥中有不願散戲的意念,讓局勢頻頻平手外,最後獲勝的春斗喊出他的勝利口號「神的制裁、完美審判」時,好似藉此傳遞超越界的概念,關於必須離別,人能權衡和阻擋餘地其實很有限。

附錄:十齣短劇

raw-image


avatar-img
Peggy Jin的沙龍
14會員
21內容數
用一本書,回應一個社會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eggy J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