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gy Jin
我在這裡寫一些讀書心得、電影戲劇評論、時事觀察。 願文字不是荒涼的努力,也並非徒勞的複誦。
Peggy Jin
我在這裡寫一些讀書心得、電影戲劇評論、時事觀察。 願文字不是荒涼的努力,也並非徒勞的複誦。
21
篇文章
0
專題
14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劇評|該不該離開空無一物的荒島──畢竟是從喜劇開場呀!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2021-07-11
7
疫情下的療癒書單2:《孤獨培養皿》一位書寫於是存在的歌者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2021-07-01
9
從《賽局意識》分析,內捲文化下的中國真的願意躺平嗎?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發佈於
這書有毒
2021-06-27
9
疫情下的療癒書單1:走進諮商師的房間──《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2021-06-24
4
影評|《大豆田永久子與他的三個前夫》:是順勢吃完別人做的咖哩飯,還是顛覆缺陷的野心?
用一句話簡述坂元裕二的新作《大豆田永久子與他的三個前夫》,我想是:一個倒楣、冒失、天真的少女,長成中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發佈於
這書有毒
2021-06-21
10
法律系畢業生看《Law School》:當輿論領先法律,法律能否完善正義?
在眾多以詭辯律師、怪才醫生為首的職人劇編年史中,2021年被譽為韓劇黑馬的《Law School》(法學院)主角楊宗勳教授,無疑是最奉公守法的主人翁。穿著正裝、每個行事準則都貫徹始終,像是嚐盡辛香料後的一碗清粥,也好似在可以盡情揮灑創意的戲劇中遞出橄欖枝:法律工作終要回歸基本原則:無罪推定、罪刑法定
發佈於
這書有毒
2021-06-18
8
當職人被戲劇標誌──《街頭隱形人》能否成為可視的個體?
從近期引起熱議的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回看台灣影視,用深度田野調查挖掘不同職種故事的類型劇,漸漸受到注目。《街頭隱形人》同樣環繞在一般人看似熟悉,卻所知甚少的行業──清潔員。
發佈於
這書有毒
2021-06-15
11
防疫沒能防範的不公義:關於移工、知溝和貧窮
疫情像是顯影劑,社會階層差距在絕對資訊、有限資源下無所遁形。窮人得費盡很大的力氣才能和犯罪保持距離,我們防備病毒之餘,卻也提防種族、迴避勞工權益。這是場國難,沒有人該在被病毒淘汰前就先被丟下。
2021-06-12
5
從《別睡,這裡有蛇!》看貝佐斯的太空計劃:宇宙真的是為人類保留的淨土嗎?
《別睡,這裡有蛇!》濃縮了語言學家丹尼爾.艾弗列特在巴西亞馬遜部落的三十年生活,最初到達的目的是為了傳教、翻譯聖經來解救這群貧困、原始、男女關係混亂的少數民族。但最後被拯救的是作者本人。他放棄了信仰,重新檢視賴以而活的真理,也開始思索:我們擁有憂慮的文化是否較原始,而沒有這些憂慮的文化反而是先進呢?
發佈於
這書有毒
2021-06-10
6
三級警戒下的如願線上,為什麼我們仍然《在一起孤獨》?
隨著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公司改為居家上班、學校遠端上課,我們從原先線上、線下交替且並存的生活,改為只能線上。社交恐懼、網路成癮者彷彿找到合理依傍的浮木,但為什麼我們更加不快樂?
發佈於
這書有毒
2021-06-08
3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