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說明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是描繪社會、家族重要事件,以及個人成長所經歷的事件所形成的列表,透過製作家庭生活年表,我們可以有機會用一種歷史的眼光,看見前後事件的關聯性,並從中產生新的理解,也能感受到個人的完整性,用另一種說法,它也可以視為「家族與個人的生命史」。它和原生家庭圖、影響輪這三者的繪製,都是進行「家庭重塑」的事前準備工作,可以讓主角與引導者都更加明白主角想要改變的是什麼,以及這樣的改變和過去、尤其是原生家庭有何關聯。
家庭生活年表,可以涵蓋三代的重要事件,時間上最早可以追溯到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的出生,最晚可以到你18歲,或是到現在。標示在圖表上的事件,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類:
- 家族三代中的重大事件,包括家族成員的出生、死亡、搬遷、結婚、離婚、重聚、離別、意外,以及畢業、升遷等成就。
- 在同一時代中,社會、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如:戰爭、自然災害、經濟大變動、國家政策的影響…等,這部分會協助我們更加理解大環境如何影響了家族歷史。
- 從自己出生到十八歲之間(或是延伸到現在為止),自己遭遇到重要的事件,也許對其他家人或是別人認為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件,但不論事件的大小,只要對你產生影響、你對它有一些感覺,就可以列出來。
開始畫年表
我們可以將兩張A4白紙(或是半開的海報紙)橫放,來製作家庭生活年表,第一張是從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人中最早出生那人的年份開始,一直到父母相遇與結婚之前。第二張可以從父母相遇與結婚開始、兄姐和自己出生、家庭的遷移、工作的變動、家人的出生和過世,一直到自己成年,甚至到現在為止。
下列圖表是第二張的一種記載、製作的方式,可以作為參考,但是你也可以運用對你更適合、更有感覺的方式去繪製。
當你開始畫的時候,可以先讓自己沈澱、安靜下來,和自己的內心深處聯結,並且明白自己是以成年的狀態去探索早年的經驗,如果感覺到不適,也是很正常的,那代表你有機會重新體驗、看見當年的某些狀態,有助於明白自己成年後的某些糾結、遺憾,這樣有機會進行適度的調整或轉化。
寫得差不多之後,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當下的狀態,包括感受和想法,然後想像自己出一本自傳或是製作前半生(出生到今天)的紀錄片,你會如何取這本書的書名,或是紀錄片的主題、名稱?想到之後就在年表的正上方或是明顯處寫下來,就像下圖的作者命名為「孤獨的旅程」。
探索與分享
接下來建議找同好一起分享和探索,請注意你所找的共學夥伴是自願的、有興趣的、彼此也有信任基礎的,這樣比較能帶來更多的支持與陪伴,以及不同的眼光。當然,你想要自己一個人進行也是可以的,這和同好一起分享和探索的選擇仍然可以並行。
從「點」、「線」到「面」的探索與學習
對於年表的探索和學習,可以從「點」、「線」、「面」這三種尺度和層面去進行。這裡說的「點」是指個別的事件,「線」是兩個以上的「點」所形成的脈絡或故事軸線,「面」則是更全面性的、複雜的、整體的理解。
如果再加上「原生家庭圖」的探索,在時間和空間不同維度的交錯比對和連結,對於理解自己的生命狀態,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對於「我是誰」的提問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背景。
「點」:從個別的事件中學習
找同好或共學夥伴形成兩人或三人組,輪流分享一個十八歲以前的事件。請先由其中一位夥伴開始分享,簡述想要分享的事件,但不談細節,僅作為下述分享的背景:
1.先分享你畫此一年表時的心情或想法?以及你對此年表的「命名」,以及為何如此命名?
簡要說明:以上圖的主角為例,她命名為「孤獨的旅程」,為何如此命名要由主角感受到情緒、情感以及相關的想法來進行說明,也會和年表中相關的事件產生更深的連結,比如:「從爺奶家搬回來」、「父母爭吵激烈」、「被同學排擠」等事件。
2.分享一個十八歲以前的事件。簡述想要分享的事件,但不談太多細節,僅作為後續四個提問探索與分享的背景。
簡要說明:不談太多細節是避免失焦,尤其是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把焦點放在在該事件的衝擊下,幼年經驗到的內在歷程是什麼,這樣會帶來更深入的體驗和更清晰的覺察。比如要分享「從爺奶家搬回來」,可以說:「五歲因為快要上小學了,爸媽決定帶我回家,當時沒有心理準備,就回到一個很陌生的家。」,這樣只需幾句話就可以說出大概的背景,對大部分人的習慣而言,這樣說並不容易,總覺要說明和解釋更多,才能讓其他人明白自己的經歷,或是受到情感的驅動很想多說一些。
3.分享在該事件中,當年你的「心情」或「感受」如何?當年的你如何應對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情緒和處理情緒的方式如何影響到現在的你?
簡要說明:比如主角分享「從爺奶家搬回來」的心情,可能是很難過,思念奶奶。很不安,因為不習慣要如何面對新環境。很孤單,因為感覺和家人格格不入,他們都不瞭解主角的狀態和感受。怎麼應對這樣的心情呢?一個人躲到房間默默落淚,沒有其他人可以傾訴,因為之前說想回奶奶家,就被罵不懂事。怎麼影響到現在的主角呢?主角可能就會覺察到現在她處理負向情緒(如:孤單)的方式,和當年很相像,常常是一個人獨處,不會和其他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4.當年在該事件中或結束後,你形成了什麼「結論」、「信念」或「觀點」?是否影響或形成了成年後的價值觀或信念?
簡要說明:對主角而言,「從爺奶家搬回來」的事件,讓她有種想法:「自己是無法做決定的,自己是不受重視」,這讓她成年之後遇到和他人有不同的想法時,總會先退讓、不想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會有「自己是個外人」的想法,在團體中常常會讓自己處在邊緣地帶,不容易積極的參與和投入。
有時,這樣的價值觀、信念或想法是處在下意識的狀態,需要刻意的連結或探索才會浮現出來。
5.當年你做出了什麼「決定」?形成日後什麼樣的「願望」或「期待」?
簡要說明:主角在「從爺奶家搬回來」的事件中,形成什麼決定呢?她可能決定「自己要獨立,不再靠別人或依賴別人!」,這樣她就不會受到別人決定的影響,不會受傷、難過和無助。成年之後,可能下意識的期待「自己要更有能力、能獨立自主!」,因而認真、努力的發展自己各種可以獨立的優勢或才能。
6.當年你從該事件中學到了什麼?你在這事件當中或之後,發展出什麼樣的「能力」或是「資源」?
簡要說明:從上述幾個提問的描述和分享的過程中,主角就會看見自己在「從爺奶家搬回來」的事件中,所發展出來的資源。比如:「可獨立」、「能獨處」、「認真努力」、「學習」(為了發展獨立的優勢)、「思考」(獨處時常常進行的反思和預演)...,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習慣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這對薩提爾模式而言,卻是看待自己或他人過去經驗時,非常重要的眼光。當我們真心承認與擁有這些資源,將會更加的認可自己,提昇自己的生命力。
如果是兩、三位夥伴共學,在第一位夥伴分享完之後,就由下一位夥伴按上述同樣的提問開始分享。
上述的分享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成年之後的冰山是怎麼樣受到過去(尤其是幼年)事件的影響,第3.4.5個的提問即是瞭解幼年自己在冰山中的感受、觀點和期待。而第6個提問則是幼年形成或發展出來的資源,是放在冰山生命力層面的周邊,也就是說,資源就是生命力遇見挑戰所轉化出來的應對方式,也一直是成年自我的能力與資源。
「線」:事件的關聯性形成生命脈絡
從年表中不同的個別事件(點)中,可以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結或是共同之處,就可能會形成一條的生命故事的軸線或脈絡,看看你可以找到幾條不同的故事軸線?然後將這樣的連結與領悟,和共學的夥伴分享,並透過他們的傾聽和回應,獲得更多的體悟。
以上圖的主角為例,透過1歲「留給爺奶照顧」、5歲「從爺奶家搬回來」、7歲經驗到「父母激烈爭吵」這幾個事件,看見自己內心一直有「何處是兒家」的生命議題,幼年在爺奶家備受呵護、感覺溫暖,卻只是暫時的居所,回到父母家卻感覺自己是外人,到底哪裡才是主角的家呢?這樣的疑惑也深深影響她,內心一直有著擁有自己的家的渴望,她更加明白自己透過結婚成立自己的家庭,背後隱藏的一個很深層的動力。
也許,她會看見自己在5歲「從爺奶家搬回來」、7歲的「父母激烈爭吵」以及12歲「受同學排擠」的幾個事件,形成自己在人際關係上比較疏離的原因,也是讓她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處境是一個「孤獨的旅程」。當然,這些連結與解讀是以主角覺察自己內心的感受、想法以及直覺的認定為主,其他人的眼光或看見,是很好的參考,但仍需要主角根據自己的內心決定是否接受。
「面」:從歷史、社會的背景下看見生命歷程
透過上述的不同「點」的體驗與轉化,以及不同「故事軸線」的連結與整合,再將注意力拓展到整個生命的歷程,包括更大的背景、更久遠的歷史,你會如何述說這樣的生命故事呢?如果可以的話,請將這樣的故事,用五到十分鐘以直觀的方式,分享給和你共學的夥伴。
就如同主角用五到十分鐘說一個「孤獨的旅程」的生命故事。這樣的敘說不求完整,而是可以跟隨著自己更深的情感,以及更關鍵性的想法來呈現「我是誰」。五到十分鐘的限制是為了聚焦在對你而言最重要的部份,而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這樣的敘說,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樣貌,最重要的就是在敘說的當下,你就在體驗你自己!
以下提供一些提問作為你敘說生命故事的參考:
1.在自己出生到十八歲之間的成長經驗,是源自於當年的歷史、社會環境與原生家庭的哪些影響?
2.自己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或難題,是如何受到上述的成長經驗的限制?
3.更重要的是,上述的成長經驗同時帶來了哪些能力與資源?去幫你達到想要的未來。
4.在這樣的成長經驗中有哪些「遺憾」、「未滿足期待」與「渴望」?
5.這些「遺憾」、「未滿足期待」與「渴望」如何成為你日後努力奮鬥的動力?成為當前你在做很多事情的「初衷」?成為你可以此生無憾的目標?
結語
上述的「點」、「線」、「面」的學習,可以先聚焦在幾個「點」上,這樣,會讓你更加明白當年的冰山(內在歷程),在你學習探索與轉化現在的冰山(內在歷程)時,會更容易理解它的運作模式,也會更有體驗性。
家庭生活年表不會只是一次性的學習,可能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想到更多的幼年經驗或重要事件,那時可以將它們逐次的補充進去,形成更加複雜而豐富的面貌,會對自己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這樣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學習,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