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大爆發,從五月中開始的三級警戒,讓許多行業的從業人員跟老闆陷入困境,就算能慘淡經營,但是營業額跟獲利對比疫情前,是天壤之別,自然收入也銳減,只能寄望政府的補貼跟救急貸款政策盼望能度過難關。
不過疫情短時間還看不到終點,補貼政策不知道能持續多久,在主動收入銳減的情況下,一旦時間拖久,民生跟疫情都會是政府非常棘手的問題。
我們絕對希望台灣的大家能夠早點恢復正常生活,不過剛好也趁這個機會,好好省視自己的被動收入現金流,假想如果自己的行業一樣遭逢巨變,少了主動收入的狀況下,靠被動收入我們能夠支撐多久,透過這一步,我們可以發現我們不足的部分,之後就可以繼續努力補強,防範於未然。
被動現金流為什麼這麼重要
過去,被動收入這個名詞往往出現在所謂探討財富自由的文章中,不過在此時此刻的台灣,應該有很多人體認到,被動收入其實它反過來想也是一個保險的概念。
被動收入就像是不斷電備援系統,能夠在主動收入突然間斷炊之際,滿足我們基本的需求,支持我們到主動收入的供給又重新恢復正常。
如果少了被動收入的支持,一旦主動收入突然間沒有了,就算有一些緊急預備金可以支撐我們的生活,但是時間拉長,在沒有被動收入的幫助下,很快就會把預備金給燒光的,這時候可能連三餐溫飽都是問題。
因此,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深刻了解,被動收入的累積以及建立,並不只是單純追求財富自由這個可能很多人認為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是要儲備在工作上出現大幅度劇變的狀況下,還能穩住日常生活,直到黎明再起那一天的能力。
如何檢視自己的被動收入現金流
剛好五月份是報稅季,我們可以拿出我們的報稅單,把一些我們不需要工作,就能拿到收入的項目全部列下來。
常見的應該就是銀行存款的利息跟台股股票的股利,如果跟勳仔一樣有資產配置在海外配息基金的狀況下,照勳仔的經驗可能不會列在所得稅的所得清單中,需要自己去基金平台(像是基富通或是信託銀行)去取得去年度的海外配息金額部分。
不過這有可能是因為勳仔的資本還很小,海外收入不到一百萬的課稅門檻,所以不會自動帶在所得清單中,等那天勳仔發大財,光是海外配息就可以超過一百萬在幫大家解惑(哈)
前面三類應該是大家常見的被動收入部分,不過勳仔一直在尋找多元的被動收入方法,因此下面幾項,也可以是我們被動收入的來源之一。
第一個是勳仔之前文章提到的太陽能電廠發電收益,也就是透過購買太陽能板來發電,並將電售予台電進而拿到售電收入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章連結)。
再來就是最近也很熱門的美股投資。美股投資的部分也跟台股一樣會有股票配息的股利收入,不過因為美國對台灣人課徵的是30%的股息所得,所以如果以領股息為目的,可能可以考慮殖利率較高的REITs。
另外美國投資還有其他現金流來源,如果透過勳仔之前文章提過的(
參考文章連結),我們利用選擇權賺取時間價值的方式,則可以再擴充被動收入的來源。
當然還會有其他的被動收入來源,像是如果有經營YouTube頻道的YouTuber,或是有做聯盟行銷跟業配分潤的部分,也都可以算是一種被動收入,不過這部分勳仔雖然都很努力寫文章,但是瀏覽量還不太夠,沒辦法擴充被動收入來源,就先忽略不計。(工商時間:如果覺得勳仔文章對你有幫助的,在麻煩多多分享,感謝感謝)。
總之,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去年度的被動收入之後,我們可以把各個分項除上12去換算每個月的平均被動收入,接著用Excel表拉出各個項目的佔比,還有距離我們之前設定的財務自由目標還有多遠。
以下方圖示為例,我們可以把自己第一階段要達到的被動收入流量目標設定在100%(第一階段可以先設定"被動收入流量=基本生活開銷"的目標,達成之後再逐步放大目標),然後在每年的報稅季節仔細的檢視去年度的被動收入流量,藉此可以了解被動收入的成長趨勢,做為日後繼續努力的目標。
試著分析自己的被動現金流吧
下表是勳仔自己在去年2020年的被動收入佔比。
透過視覺化的圖例,我們可以更直觀的掌握自己的被動收入狀況,並且可以分析組成的狀況,讓我們能夠掌握後續應該持續加強的部分。
以勳仔自己實際當範例,首先我看到我在銀行利息收入佔比很低,這部分是如我所預期的,因為勳仔有在繳房貸,為了避稅效果,所以除了部分的生活準備金之外,都會投入海外資產配息的部分。(
房貸稅務減免的參考文章連結)
不過目前配息來源主要來自海外基金,雖然配置的基金也是儘量分散,像是投資級跟新興市場債等等都有配置,不過因為基金內扣費用所費不茲,而現在台股市場中ETF越來越熱門,有一些連結類似標的的ETF,是我後續可以轉移的目標,藉以節省基金內扣費用。
台股股息佔比比較低的原因是因為
現在稅法制度對於薪資所得較高的存股族沒有這麼友善(
參考連結),以稅務上節省來說,對於高殖利率股票我會考慮再配息前賣出,配息後在買回的方式來避,另外台股的資金也會有一半以波段做價差的方式在操作,這部分不會算在我的現金流裡面,不過也因此讓我台股股息的佔比比較低,還算是符合我的預期。
另外有一部分的被動收入來自太陽能電廠的售電收入,由於這樣的被動收入,因爲售電價格已經跟政府簽了二十年契約,所以唯一的變數來自日照天數跟日照量,這部分跟金融體系的變化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以分散風險來說,配置一部分的電廠售電的被動收入,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一部分的被動收入來自美股,因為美股可以投資的標的很多,不過如同前面提到,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美股的股息會被扣30%的税,所以如果要有比較高的實質殖利率,可能可以挑選REITs或是ㄧ些免稅的ADR,或是就要以追求資本利得為目標。
勳仔美股主要追求的是成長股的資本利得,因此美股股息佔比不高,是在我的預期之中。而為了創造現金流,勳仔使用了選擇權的策略。尤其在去年很多個股波動很大,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變高,賣選擇權的權利金累積下來也非常可觀。
當然這種執行選擇權賣方這樣的操作,風險控管還是很重要的,基本上不開槓桿的狀況下,鎖定被誤殺的績優股,藉由賣出往下攤的賣權,可以賺權利金,同時低接的績優股在去年後半段回升段,也可以有不錯的資本利得。
後記:
這篇文章主要想提醒自己,無論工作的產業是否收到疫情影響甚巨,我們都可以趁機會花點時間檢視自己的被動收入流量,如果離維持基本生活所需還相差甚遠,我們就更有目標要計畫如何逐步開始累積被動收入。
畢竟世事難料,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永遠工作無虞,有穩定的被動收入當後盾,才能讓自己能撐過突如其來的難關,祝福台灣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能撐過新冠疫情的難關。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