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臺灣所得稅申報時間: 收入、支出、股利與稅額之間的關係

2024/04/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今年的所得稅申報時間又來啦!!

由於去年2023年6月的時候,我把台灣大部分的存股部位,都賣掉換成台灣以及美國的ETF,所以股利所得部分大幅減少。目前的收入主要是來自於台積電的股利。

為什麼這樣做,以及實際的做法,都記錄在我去年出版的散戶進化入門一書中。


A的收入扣掉扣抵稅額,還要繳16000的稅。這部分的稅由股息的可扣抵稅額扣除之後,還能退稅35000。


B的收入就比較詭異了。收入低於花費,扣除額高於收入,所以一整個呈現不用繳稅的狀態。股利的可扣抵稅額可以全數拿回。


(A、B兩人的收支狀況,僅供訂閱會員觀看,圖片放在文章最後。)


所以可扣抵稅額再高,收入不夠也是浪費掉了呀!


在國家訂立的所得稅制度中,我的所得帳上收入就是55萬+43萬=98萬,可是我的股票質押加上房貸利息,一年的借貸成本支出大概是60萬,所以剩下38萬就是我剩餘的所得了。這樣的收入和支出的狀態,在銀行評估的收支比,也是一個不良的情形,這樣的收入標準就很難和銀行打交道辦理貸款。所以在制度上,我是一個低收入高支出,負債狀態的人。


社會上的制度,都是為大部分的人所設計。所以如果你是"大部分的人",那你一分一毫的收入,都無法逃過政府的掌握。你的財富就是被制度所支配。


不在政府掌握的,就是少部分的族群。以常態分佈來說,這些族群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常態分佈左邊大壞的族群,可能從事地下經濟來支撐生活。而常態分佈右邊的人,可能從事的是資本活動,比如不用報稅的包租公,資本操作的股票(或是期貨/當沖?)買賣。


我的"制度收入"低於支出,可是我的總資產為什麼上升?

以我來說,我的資產成長來自於台積電的帳面增加,美股的股價上升。我的花費來自於售出這些資產。而處理這些資產的成本,以美股來說是買賣交易零成本,以台股來說就是證券交易稅和券商手續費加起來千分之七。這些稅賦成本遠低於所得稅。而股票的帳面收入增加,也不列入政府的收入範圍。所以像我這樣的人就變成體制外的人了。


A、B兩人的收支狀況,僅供訂閱會員觀看,圖片放在文章最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5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喬飛的生活日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374會員
390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