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西元1497年算起,威尼斯航海家卡博特(Cabot)受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委託出海,發現北美洲後,英格蘭開始將它的目光投向大海,並且在西元 1607年開始經營北美殖民地,從而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展露鋒芒,直到二十世紀,一直都在世界賽局中扮演重要玩家,也是世界史的愛好者所不能輕易忽視的研究主體。
不過,英國人為何能只憑小小的根據地,在航海大時代中成為舉足輕重的殖民者?這樣的問題想必很多人都有疑問,只是答案可能充斥者各式各樣的歷史事件,讓大多人望而生畏,所以我們也許還是先了解英人究竟是根據什麼心法在海外建立殖民地?
既然歷史是喜愛追問「根源」的學科,我們不妨從英國人的根源開始了解,究竟誰是 「英國人」? 讓「英國人」自認為是「英國人」的文化因素是什麼?
當然,從現今地理上來說,英格蘭其實只是英倫三島的一部分,所以「英國」應該大於「英格蘭」。「英國」並不等於 「英格蘭」。
所以,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英格蘭」上,這個字的原意應該是指「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土地。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試著了解「亞瑟王」這段傳說的背景,我們就可以明白,自有文字紀錄以來,英格蘭最早的居民並不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是在大約西元第五世紀時才從現在的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遷徙而來的。
這就讓「亞瑟王」(Arthur King)的相關傳說顯得很有意思了 —— 因為亞瑟王的傳說就是源自于西元五世紀左右,正是因為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圍著圓桌召開會議的,從此誕生了「圓桌騎士」的傳統。
那麼,亞瑟王算是最早的英國國王嗎?
其實,在西元五世紀時,英格蘭一詞尚未出現,從這觀點看,亞瑟王大概不能算是最早的英國國王。不過,現在的英格蘭地區很早就和歐洲大陸有聯繫,而且在西元一世紀,就被羅馬人攻佔,建立了「不列顛」行省。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並且在英格蘭北部建立了「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成為西元二世紀初羅馬帝國西北國境的見證。
從哈德良開始,羅馬帝國進入防禦期,他曾巡視帝國,評估並強化這些地區的防禦力,並以降低物質享受的方式驅使將士備戰。不過,羅馬帝國在不列顛的統治並不順遂,部落民和羅馬行政官員時和時戰,最終,羅馬帝國在西元五世紀初退出不列顛,而由前述(包括盎格魯、撒克遜、朱特等)的日耳曼部族進駐,開啟了七國時代。
亞瑟王應該就是這七國地區曾出現的一個典型領袖人物,可溯自公元 830年 一位作家為其所作的傳記。所以,這大概可以視為當時這個地區的人民想要抵抗那時的北方民族維京人(Vikings)所開始的民族神話創作。
無論如何,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們的故事在後來的基督教世界廣受歡迎,而且有很多拉丁文版本,所以中世紀的亞瑟王的故事或許可看作英格蘭與歐洲基督教世界連結在一起的重要媒介。
從這點看,故事通常比歷史更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因為如此,英格蘭民族第一人的名號通常歸屬于領導民眾反抗維京人的阿爾弗雷德(Alfred)大王。
不過,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們還是在盎格魯薩克斯圈成為英國議會傳統的象徵。
當然,騎士本身就是貴族,所以圓桌會議的概念屬於一種「賢人會議」。這種會議,不同於日耳曼部族的民族大會,與會者必須是「賢者」、「智者」或是國王的近臣與家臣。
總之,要坐上圓桌,可得要有一點背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參與國政的。
但是,在英格蘭後來的發展中,「自由」成為一個重要的「聖杯」,而且這個重要的「聖杯」後來也出現在北美洲的議會當中。
美國第二位總統亞當斯就說:「自由,是人類與生俱來,不可移轉之權利。(...) 在英國普通法這人類藝術的不朽傑作中,自由得到了最精妙而成功的體現。」
這種對自由的追求與崇拜一直蔓延到了整個大英帝國與其屬地,而且也影響了法國大革命的產生。只是,英國王室與貴族一直存在,所以法國人可以喊「自由、平等與博愛」,英美人卻只能鼓勵民主國家的人民「選賢與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