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新自由主義的嘻哈音樂,撫慰受傷青春的訊息—《BTS THE REVIEW當我們討論BTS》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文/金榮大(김영대),Interview with 文學評論家 申亨哲

BTS的音樂魅力離不開獨特的世界觀和歌詞訊息,他們的歌詞簡單直白,同時兼具抒情、哲學和文學的樣貌,因此被評價為光是他們本身就已經擺脫偶像音樂的侷限。接著,將與文學評論家申亨哲談談BTS音樂,尤其是其中潛藏的訊息。


因為優秀和革命是不同的,當然如果經常發生革命的話,那還會是革命嗎?
金榮大
邀請訪談的過程,自然而然想起我們被稱為「X世代」的時候,正是一九九○年代初期。歌壇中「徐太志和孩子們」突然登場,是個顛覆所有的時代,我們親身體驗並目睹一切,某種意義上算是幸運的青少年。其實去年我聽完BTS《LOVE YOURSELF 結 ‘ANSWER》專輯後,給予了「就像徐太志和孩子們在一九九○年代那樣,現在BTS向K-pop的時代精神是什麼提出疑問」的評論,儘管有些人可能對將BTS與當時被譽為文化領袖徐太志相比較感到不以為然,不過對我來說有確實有著某種啟示感
申亨哲▂
眾所周知「X世代」的文化英雄是「徐太志和孩子們」,音樂、表演、音樂錄影帶,三方面全都讓人感到驚奇。新專輯發行前,如果是會在節目中進行「新歌表演」的日子,我們就會在電視前彷彿失魂般,甚至感受到幾乎參與了歷史現場的崇高感。從那以後,流行音樂界以三大經紀公司為中心重組,雖然也持續關注獲得K-pop這個品牌的過程,也認真聆聽偶爾發表的優秀歌曲,卻從未再次感受到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當時的驚奇。因為優秀和革命是不同的,當然如果經常發生革命的話,那還會是革命嗎?事實上,我忽略了BTS初期的作品,對於經歷過「徐太志和孩子們」〈Classroom Idea〉的一代來說,BTS〈N.O〉的音樂錄影帶裡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另外十多歲年輕人自我陶醉於陽剛男性氣質滿溢的〈Boy In Luv〉,在四十多歲男性的眼裡並不有趣,之後說實話也因為沒有關注,連《花樣年華》和《WINGS》的專輯活動都錯過了。
這麼一說,是2017年年底嗎?媒體間因為BBMAs的一陣譁然中才聽到(看到)的歌曲是〈MIC Drop〉,如果要說發生了什麼事,是睽違二十多年後,我感到了驚奇,開始以逆向回去聆聽他們的作品,當我很晚才發現〈Not Today〉和〈Burning Up(FIRE)〉時,整個人都出神了。
金榮大▂
從提到的歌曲,可以瞭解「驚奇」是什麼樣的狀態。趁著說到「徐太志和孩子們」的故事,進一步補充的話,當時雖然已經存在饒舌音樂,多少也有跳舞的人,但當「徐太志和孩子們」站在舞臺上唱〈I Know〉的瞬間,就會覺得「啊!這完全不一樣。」,雖然很難言喻細節,只是身體在告訴自己,「我所聽到還有舞臺上發生的都是不一樣的」。聽到BTS的音樂後,是不是又感受到這樣的心情?
申亨哲▂
遇上「好」東西時就能理解何謂「差距」,比既存的東西更往前「一步」、更洗練「一點」。但那個「一步」和「一點」的差距究竟該如何理解?我在聆聽觀看前面談論的三首歌時,反覆思考這件事。BTS的音樂、表演和音樂錄影帶,都用那較之有「差距」的水準緊密呈現,這「三位一體」帶來的衝擊(也許是我見識不廣)簡直就是「徐太志和孩子們」後的第一次。
1990年代韓國流行音樂始祖─「徐太至與孩子們」(서태지와 아이들)
© Hankookilbo
不是將與粉絲們生活相距甚遠的舞臺上明星生活,加工成素材並單方面提供的敘事,而是能引起同代年輕人共鳴的主題,創造可以投射自身處境的螢幕敘事。在這些敘事中,創作者與受眾似乎也成為一體。
金榮大▂
BTS帶給文學評論家的衝擊,可能不僅是單純聲音或視覺上的衝擊。我雖然從事K-pop工作已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青春系列作品《花樣年華》和後續的《WINGS》專輯,除了音樂以外,光是訊息傳達也是獨特的嘗試,最有趣的是將青春的夢想、幸福、誘惑、挫折、希望等敘事,與專輯主題一致的音樂充分融合,和每個成員的性格形成一體,這種緊密感在K-pop偶像音樂中是前所未有的。
申亨哲▂
我很明白BTS是無法只靠幾首歌曲就掌握全貌的一個「整體」(BTS Universe),身為一名文學工作者確實對這很感興趣,從來沒看過任何團體將每個成員角色化,並持續書寫集體敘事的案例。再加上令人驚訝的是,不是將與粉絲們生活相距甚遠的舞臺上明星生活,加工成素材並單方面提供的敘事,而是能引起同代年輕人共鳴的主題,創造可以投射自身處境的螢幕敘事。在這些敘事中,創作者與受眾似乎也成為一體。
金榮大▂
「在這些敘事中,創作者與受眾似乎也成為一體」的形容很有意思,以音樂歷史的角度或具普世價值的觀點來審視,比起說他們作品有多麼無懈可擊,我想是更精確的應該是作品(或創作者)和受眾間的互動更加緊密。如果說音樂提供了八成,那麼剩下的兩成可以說是透過與聽者的「關係」所填滿的。在BTS Universe中,你認為能引起這種共鳴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申亨哲▂
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BTS Universe,只是我曾想過,這個敘事的根本主題也許是十到二十多歲年輕人「存在主義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容易受到傷害)」,活在青少年期的人,在家人和朋友的團體內,必然會遭受到形而上或形而下的暴力傷害,然而把這代視為最重要受眾的主流流行音樂,卻長期以來只是被重複循環的老套角色與誘惑修辭(my baby!)占據,好像不怎麼關心他們的傷口,我認為試著填補這個漏洞的正是像BTS《花樣年華》系列和《WINGS》這樣的作品。出道後在惡劣條件和酸民們批評中受傷而成長的BTS,在書寫他們自身的成長敘事時,同處境的粉絲們從這些歌曲中發現的正是自己。
金榮大▂
那麼《LOVE YOURSELF》系列特別提出「愛自己」或「自我肯定」主題,雖然對沒有一開始就聽BTS的人來說,或許摸不著頭腦,但那畢竟是延伸前作、談論關於年輕覺醒的故事脈絡。而且我認為感受更深切的原因是,也許身為藝術家,最終直接連結到他們的本質。
〈Love Yourself系列〉以起、承、轉、結為敘事結構。
《結 'Answer'》收錄此系列完整作品。© BIG HIT(HYBE)
假如「我」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話,那其中也會有一兩個喜歡的「我」,如果以那個「我(自己)」來面對生活,和可以讓那樣的「我」存在的特定他者一起,是不是就值得繼續活下去呢?
申亨哲▂
《LOVE YOURSELF》系列的歌曲〈IDOL〉中有段歌詞很引人注目,「我內在有數十數百個我,今天又迎來另一個我,反正全部都是我,與其煩惱不如奔跑吧」,看到這段讓我立刻想起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在《何謂自我》(2012)中提倡的「分人主義」,書裡是這麼寫的:「一個人不是『無法劃分individual』的存在,而是以複數『能夠劃分dividual』存在。」這意謂著人的內在存在很多個我,如果和特定他者建立關係,就會誕生只有和特定他者的關係中才存在的特定的「我」。
金榮大▂
因此覺得〈IDOL〉是BTS從出道初期一直持有疑問的終極結論(當然是從現在來看),他們是嘻哈偶像這個矛盾的存在,這個矛盾對他們來說既像弱點,也是最致命的部分,但他們並不因此自我厭惡,反而轉化為自我肯定的訊息;不是從「藝術家」和「偶像」中選擇一個,而是認同這兩者都有可能是自己,甚至可以說不論那兩者是什麼,因為都是我,所以很自由。
申亨哲▂
再補充一些的話,平野啓一郎之所以撰寫《何謂自我》是因為日本青少年攀升的自殺率,最終決定終結生命的人,有可能是因為無法認同自己,但假如「我」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話,那其中也會有一兩個喜歡的「我」,如果以那個「我(自己)」來面對生活,和可以讓那樣的「我」存在的特定他者一起,是不是就值得繼續活下去呢?總之,我認為以很多個我存在的想法、增加了肯定自己的可能性,這與BTS「愛自己」的訊息不也是相通的嗎?我是這樣想的。
金榮大▂
原來是因為這樣嗎?所以很多人說被BTS的音樂「治癒」和「安慰」,而不說是受到怎樣的感動。更有趣的是,這種治癒和安慰的情感並不只限於韓國人,喜歡BTS音樂的全世界粉絲也有同樣的感受,能如此自我肯定的訊息不是透過難解的音樂,而是興奮愉快的「流行樂」傳播,這點相當突出。
《LOVE YOURSELF 結 Answer》〈Epiphany〉© BIG HIT(HYBE)
如果說嘻哈音樂是以Swagger為名誇耀競爭獲勝者的自滿,換上新自由主義的系統來看嘻哈Swagger,BTS會說無論你是誰都有資格被愛。
申亨哲▂
BTS與粉絲們共享青少年世代的傷痛,這樣的主題足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鳴,共同的時代背景似乎也產生了影響。如大家所知,新自由主義體制支配我們現下生活的世界,強迫個人進行極端競爭,使其中絕大多數成為失敗者,這個體制的狡詐處在於,真正原因明明出於「結構性的不幸」卻讓人誤認為是「個人的失敗」,感到不幸是因為自我經營失敗;為了成為勝者,那些教導我們應更嚴苛壓迫自己的聲音,讓我們逐漸成為「與自己展開戰爭的人」(韓炳哲《倦怠社會》)。
金榮大▂
BTS反對當今的年輕世代被稱為所謂「幾拋世代」,因為這標籤本身就存在扭曲的空間,將焦點放在「放棄」的現象上,讓身為受害者的年輕人將失敗原因歸咎於自己努力和意志不足。雖然對探究夢想和幸福意義,他們所說「停下來也沒關係、沒有夢想也沒關係」的觀念多少存在著矛盾,但我認為這與失敗主義或虛無主義明顯不同。不僅是年輕一代,就連老一代感到安慰的理由不也是一樣的脈絡嗎?
申亨哲▂
新自由主義體制所建立的系統下,最大受害者是當今的青年世代,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而青少年世代透過觀看前方青年世代的人生預習感到絕望。在這種前提下,極少數(即將的)勝者除外,大多數(即將的)敗者便陷入自我厭惡的危險中,可能導致多種不可挽回的結果。為了克服自我厭惡,有些人討厭不相干的他者;有些人罹患憂鬱症,成為自己的加害者同時也是被害者。不論過去或現在,成長本身即包含隨時受傷的可能性,但再加上新自由主義所灌輸的自我厭惡感,造成連自身都受到傷害的局面。以此脈絡來看,BTS最近所傳遞的訊息像是以下這幾句,我認為他們會這麼說真是太理所當然,也太合適了。
“ Be yourself/Speak yourself/Love yourself ”
「我們終於成功愛上我們自己了,希望你也可以。」如果說嘻哈音樂是以Swagger為名誇耀競爭獲勝者的自滿,換上新自由主義的系統來看嘻哈Swagger,BTS會說無論你是誰都有資格被愛。從這點來看能感受到兩者不同性質,值得認同。在批評「BTS曼特羅mantra・(愛自己)」只是廉價「自我安慰」的流行變種前,應該謙虛承認他們對世界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力,這個曼特羅若能讓我們這代的青少年脫離自我厭惡,使他們的靈魂變成真正的「防彈」靈魂該有多幸運啊!
申亨哲
文學評論家。1976年春天出生。1995年春天起在首爾大學國語國文學科攻讀十年,2005年春天開始書寫文學評論,自2007年夏天起擔任季刊《文學村》的編輯委員,2008年冬天出版第一本評論集《沒落的論理》(音譯),另出版《感覺的共同體》(音譯)、《準確的愛情實驗》(音譯)、《學習悲傷的悲傷》(音譯)等書。現任朝鮮大學文藝創作學科教授。
*本文摘自《BTS THE REVIEW 當我們討論BTS》,原標題〈撫慰受傷青春的訊息〉

作者/金榮大(김영대)
韓國音樂評論家、文化研究員。在首爾出生、成長,自2007年旅居美國西雅圖。觀察和研究美國流行音樂市場、K-POP趨勢10多年。於1990年代中期,開始以網名「toojazzy」進行音樂評論,並於韓國國內、美國等地區的線上媒體撰寫流行音樂專欄和評論。2017年開始開立了Youtube頻道「김영대 LIVE」。頻道介紹了各種K-POP,其中包括BTS的音樂。
◎Youtube頻道─김영대 LIVE
░░░░░░░░░░░░ 欲閱讀完整書籍,歡迎至各大書店購買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堡壘文化
堡壘文化
文化的堡壘,資訊的堡壘, 共和國出版集團的堡壘。 - 出版方向聚焦運動、商業、自我療癒。 ♖歷年出版書籍:https://bit.ly/30xPUM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