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決定國力的,不是政府執法能力、不是軍力,是「錢」──財力:《金錢決定歷史》

2021/07/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我若要有錢,就別跟央行作對;致富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

金錢和歷史分開讀,很乾;擺在一起讀,你就能過得很滋潤,

美國股票現在到底能不能買?哪些指標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
又是誰,將主導你錢包的厚薄?讀史。

前言

我在20年前就已曾構思這本書,但因為種種原因終究未能下筆。2018年末的某一次會議成了我著手寫這本書的契機。有一位與會者在前瞻金融市場的未來時斷言:「我相當看好2019年的全球證券市場!因為這一年是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任期的第3年,為了競選連任,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提振證券市場。」

事實上這類言論我們常常在各種媒體,以及許多演講和講座上聽到,但是把經濟狀況或前景聚焦於某一特定人物的「意圖」或「個性」加以闡釋,這合適嗎?我認為並不妥當,以這種方式來預測本身就帶有很多的局限性。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世紀初,曾經稱霸歐洲的拿破崙(Napoleone Buonaparte),他曾在歐陸戰場贏得無數次戰役,甚至有人稱他為「戰無不勝」的軍事奇才,不過他的結局卻很悲慘。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一役中敗於英國威靈頓公爵(Dukeof Wellington)統帥的聯軍,後被放逐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直到1821年孤苦的在島上去世。

如此天才的戰略家,最後結局怎麼會如此悲慘?有些觀點認為,在滑鐵盧戰役中,只要普魯士軍隊晚到戰場一個小時,法國就會取得決定性勝利,歷史也會改寫。但我看未必。因為滑鐵盧戰役之前,在西班牙的薩拉曼卡(1812年)、俄國的博羅金諾(1812年)以及德國的萊比錫(1813年)等戰場上,拿破崙的軍隊就一直節節敗退。
那麼,把拿破崙引向敗亡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當然,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二十多年的連綿戰火,使兵力資源枯竭這一點可視為直接原因,但是也絕不能忽略當時英國具有壓倒性的經濟優勢這一條件。

俄國違背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按:continental system,1806年於柏林宣布啟動,旨在禁止一切來自英國的貨物登陸歐洲大陸),恢復對英貿易,西班牙人也幫助英軍展開游擊戰,所有的一切,歸根結柢都是因為英國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工業產品與充足的糧食。

拿破崙的戰爭留給我們的教訓也適用於證券市場。美國的卡特(Jimmy Carter)和老布希總統分別於1981年和1993年競選連任失敗,原因是什麼?難道他們在執政第3年(1980年和1992年)不想提振證券市場以助競選連任成功嗎?

然而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粉碎了他們的夢想。1993年末,布希的競爭對手柯林頓的競選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之所以引發人們強烈共鳴,也正是因為經濟不景氣。

當然,我並不認為近期證券市場會崩潰。任何人只要對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後,全世界的中央銀行應付經濟不景氣的方法有所了解,同時看到我們現在這種相對來說「強勁期長,萎縮期短」的經濟景象,就會認同這一點。

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經濟從2009年3月觸底以後到現在,也就是在我寫這本書的此時此刻(2019年),一直在保持著強勁趨勢。因此,現階段世界經濟因極端萎縮而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並不大。我只是反對僅僅以美國總統的個性或競選連任的動機來預測世界經濟的未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著重於觀察那些決定世界歷史進程的大事件及其背景,以便拓寬和加深我們了解世界的廣度和深度。當然,僅靠這一本書是難以解答所有疑惑的,我只是希望這本書有助於讀者了解世界史的另一面,即不要僅限於研究那些歷史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也要關注更為深層的其他因素。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            在這裡,我們不斷嘗試著做對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