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增30例本土、4死 陳時中:個案多在掌握範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天新增30例COVID-19本土病例及3例境外移入;另增4名死亡個案。今天本土個案多,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4例已知感染源,在掌握範圍,疫情控制中。
陳時中今天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此消息。今天新增30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其中20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大樂透開獎號碼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7日至7月21日。
陳時中說,個案分布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各11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7例、新竹市1例;其中24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1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0日累計公布1萬4255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45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4%。
今天新增4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27日,確診日介於6月4日至6月29日,死亡日介於7月19日至7月21日。
今天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5601為本國籍未滿10歲男童,7月8日自中國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20日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天確診;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接觸者1人,列居家隔離。
案15612為美國籍20多歲男性,7月20日自美國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在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於今天確診;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共5人,列居家隔離。
案15617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7月20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在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7月21日出現咳嗽、頭昏及體溫偏高症狀,已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於今天確診;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511例確診,分別為1253例境外移入,1萬420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2例COVID-19死亡個案,其中774例本土,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日咳創5年新高】 疾管署公布3例百日咳個案,出現北部家庭群聚,今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病例,創5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若未打疫苗,傳染力極強,可能造成1傳17,久咳不癒要特別注意!
Thumbnail
最近到日本遊玩的國際觀光旅客多到進出關都是種煎熬,背後支撐起龐大數字的國家當然包含台灣,於是我上中華民國統計網來看看部分數據... 以113年3月的月統計來看 {國人出國人次132萬,超過9成集中在亞洲(先前最高158萬)} > {來台旅客人次81萬(先前最高114萬)},大約為1.6倍 國人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2,約占全台總人口4.5%,是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支柱。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與家庭結構的縮小,家庭照顧者面臨逐漸攀升的照顧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劇了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 根據我長達十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日咳創5年新高】 疾管署公布3例百日咳個案,出現北部家庭群聚,今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病例,創5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若未打疫苗,傳染力極強,可能造成1傳17,久咳不癒要特別注意!
Thumbnail
最近到日本遊玩的國際觀光旅客多到進出關都是種煎熬,背後支撐起龐大數字的國家當然包含台灣,於是我上中華民國統計網來看看部分數據... 以113年3月的月統計來看 {國人出國人次132萬,超過9成集中在亞洲(先前最高158萬)} > {來台旅客人次81萬(先前最高114萬)},大約為1.6倍 國人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2,約占全台總人口4.5%,是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支柱。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與家庭結構的縮小,家庭照顧者面臨逐漸攀升的照顧壓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劇了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 根據我長達十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