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我在我的 IG 限時動態發起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1500萬可以退休,你會怎麼配置這筆資金?」。
這個想法來自於我看到 01 網站理財版的一篇文章,一位有1500萬存款的工程師,被理專建議要把錢拿來做投資,不然會被通膨吃掉。
網站下方的留言相當精彩,我也在我的粉專回應了我的看法。
今天我搜集了一些網友的回答,最後我也會分享自己的配置,那我們就開始吧!
一、定存
第一個我想來聊一下這篇文的方法,工程師表示自己的1500萬現金是全部放定存。
而理專表示,1500萬的資產會被通膨吃掉,建議他可以做一些投資。
我自己認為,理專說的並沒有錯,我試算了一下,定存一千五百萬,經過 20 年 3% 的通貨膨脹,只會剩下815萬的購買力。
我覺得被理專臭罵應該是誤會了,理專對客戶一定是客客氣氣的,怎麼可能罵人呢?可能聽在當事人耳裡,說自己的資產會被通膨吃掉一時難以接受,所以才會衍生出理專臭罵客戶的新聞。
看這篇文的留言,也蠻多人擁護定存的安全性,那就讓我來解釋一下吧!
擁有大筆資金,到底應該要定存的安全性,還是股票的報酬率?
從資產三元素來看,也就是「報酬」、「風險」、「流動性」。
定存的報酬極低(算上通膨是負報酬)、風險低(銀行還是有可能倒閉)、流動性低(定存有到期日)
股票的報酬高(台股年化5~7%)、風險中等(波動性中等)、流動性高(你想賣就賣)。
如果是我擁有1500萬的資產,我是不可能只存定存的,因為定存的報酬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持有大量現金的效率非常差。
這邊提出一個觀點,說自己不投資的人,其實只是歐印在貨幣這個資產上,而貨幣永遠繞不開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
二、還貸款
這位說自己會先把 1500萬拿來還貸款XD
我個人是認為,一般人在存到 1500萬之前應該就會把貸款還完了,除非是創業、做生意會有跟銀行的大量借款,或者是有大筆房貸,不然存了這麼多錢應該早就把貸款繳清了。
不過先還債再投資的確一個正確的觀念喔。
我建議大家,如果有高利率的貸款,像是信用卡循環利率、小額借貸,動輒3-5%利率以上的貸款都盡量先還掉。
因為解決了被動支出,再來創造被動收入,會確保你在投資的路上走得更安穩。
三、80%台美大盤ETF+10%個股+10%高利活存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明瞭的配置。
大盤ETF,也就是指數型基金,是一種可以被動投資大盤指數的方式,以台灣來說每年可能有7~10%的報酬,美國可能有10~13%的報酬。
接著是10%的個股,這個網友選擇保留10%的資金給自己喜歡的公司,我個人也非常認同。
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你非常有信心,而且很了解的公司。或者是你成本已經很低了,可以繼續放著領股息的股票。
最後就是10%的高利活存。
留有一定比例的現金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我們都知道手頭上一定要留有3~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如果是我的話可以會在降低一點比例,留約5%的現金在手上就可以了。
四、買房子當包租公
房地產是台灣人很喜歡的投資,台灣近十年的房地產報酬大約也有5-8%的表現,表現雖然落後於股票大盤,但整體也還不錯。
不過我不建議全押房地產,因為景氣不好時如果臨時要變現,房地產的流動性太差也不好賣出去。
與其選擇買一套真正的房子,我可能會投資
VNQ 這種 REITS,也就是不動產信託基金。
REITS 的報酬會跟著實際的房地產景氣走,但是REITS可以跟股票市場一樣買賣,他的流動性更好。
如果喜歡投資房產的朋友可以考慮看看,我有空再拍一期影片教大家怎麼投資REITS。
五、一千萬留著,五百萬給你投資,翻倍才可以還我,謝謝
這個留言一看就知道是我女友XD。
不過說真的,我在
eToro 辦的美股賬戶是公開的,要跟單的話沒問題,只要你辦了一個帳戶,使用 eToro 的複製跟單功能,就可以讓你的資金跟我連動,以相等比例去做買賣。
假設你用 1000美元複製跟單我,那麼我花10%的資金買進一張股票,你就會用100美金在同一時間買進。
認真算起來,我年化報酬率每年有20%的話,那大概跟單我三~四年之後,500萬就有機會翻倍了!
六、一千萬 GOOG、五百萬 AAPL
哇~這個是重倉科技權值股。
的確 Google 和 Apple 都是很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我個人也投資這兩家公司相當久的時間了。
不過如果是我的話,可能不會選擇重倉單押兩支個股。
第一個是,這兩隻股票發的股利都不多,GOOG 目前是不發股息的,AAPL的股息率不到3%,如果我把一千五百萬全押在這兩隻上,那代表我一年的股息不到15萬,台灣投資人還要被扣三成稅率,這樣就變成我每年必須要賣股維生。
所以如果是我來配置,會同時保留一些高成長的股票,以及成熟穩健的股息成長股,像是 寶僑PG、可口可樂這種公司,利息是年年成長。
另外就是,我會希望保留資金投資在台灣的市場,這樣可以避免匯率的風險。台灣的部分可能會主要投資配息型的 ETF,像是0056。
畢竟我們現在是在考慮退休,低波動以及穩定配息是很重要的。
七、全天候資產配置
這位網友提到全天候資產配置,明顯是一個相當了解投資的朋友。
其實我在我的部落格之前就有寫過關於全天候資產配置的文章。
所謂的全天候,代表這是無論在熊市還是牛市都可以穩定發揮報酬的配置。
在這個配置中,有股票、債券、房地產、黃金。
為什麼是這四個資產呢?我統計這四個資產從2010年2020年到現在的表現。
股票和房地產的報酬最好,但是回撤也很大;債券跟黃金的回報差,但是可以在景氣不好時發揮抵禦的作用!至於原因可以查看我上一支影片,如何在股市中避險!
綜合起來,年化報酬率有9%、波動率為7.5%、最大回撤為11%。
比起單純投資股票,報酬只少了1.24%,但是波動率少了7%,最大回撤也少了8%,這就是資產配置的魅力,犧牲一點報酬,換來更高的穩定性,讓你可以安心的長期投資。
八、VWRA單筆
所謂的
VWRA ,是一檔愛爾蘭的股票ETF,追蹤指數為 FTSE All World Index,主要成份股為世界上所有的中大型股,VWRA從成立到現在的年化報酬率約為7.9%。
如果你想單純投資股票,又想要做到分散區域性風險的話,投資全球的股票型ETF會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支 ETF 也是屬於不配息的,如果喜歡股利的朋友可以選擇另一家愛爾蘭的ETF,也就是追蹤同一隻指數,但是有配息的VWRD。
投資愛爾蘭ETF,也就是英國股票的優勢是,整體稅率比較低,對於在意扣稅的台灣投資人來說,會比美國的ETF好一些。
但如果你的券商沒有提供英國的 ETF ,那你也可以考慮美國Vanguard(先鋒集團)推出的 VT,投資區域一樣是全球,採用季配息,一年殖利率大概有1.6%,是全美市值最大的ETF。
九、因子投資
解釋起來會有點複雜,我這邊盡量白話文解釋給你聽。
一般來說我們在進行分散風險投資時,會選擇用不同類型的資產來做,例如經典的股票8債券2的配置,或者是用我上面提到的全天候型資產配置,透過股票與債券黃金的負相關性來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
而這本書的作者指出,比起用資產配置做分散風險,使用不同因子做分散風險,效果會更好。
那什麼是因子呢?
所以因子就是:「透過研究某些影響因素,找到那些能顯著為投資創造超額報酬的因子。」
例如:規模因子、價值因子、動能因子、獲利能力因子……等等
作者表示你可以在投資組合配置這些不同因子的投資,有機會比傳統的資產配置起到更好的作用。
隨著因子投資的盛行,市場上也出現一些因子投資相關的 ETF,例如這位網友提到的 AVUV 就是美國小型價值股的主動型投資ETF,AVDV則是國際型小型價值股ETF,他們所額外承擔的風險因子就是所謂「價值因子」。
不過只單純投資「價值因子」型的ETF,風險可能還是比較大,如果要做因子投資,我們還可以加入規模因子、動能因子等要素去分散風險。
規模因子可以考慮iShares MSCI美國規模因子ETF。
動能因子可以考慮iShares MSCI美國動能因子ETF。
十、我自己的選擇
好,我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我身為一個財經youtuber,如果有一千五百萬,我會怎麼配置呢?
擁有了一千五百萬的淨資產,這已經超越了我的退休目標,所以我的配置重點依照重要的順序會有三個:
首先是可以創造現金流的資產,我希望這一千五百萬可以幫我創造現金流,作為我一年的生活費。所以我會配置一些股息成長股,或者是殖利率穩定的ETF,讓我每年光是股利就花不完,才能達到退休的目的。
所以在這個部分我會配置50%,大約是750萬,根據4%法則,我每年可以有約30萬的股利。
接下來是成長性,我會把40%配置在我認為值得一輩子持有的公司,不一定要有配息,但一定是我很了解,有信心持股的公司。
接下來是風險最高的部位,加密貨幣。我總共會配置10%的加密貨幣,可能會有很多人對加密貨幣有疑慮,事實上我認為加密貨幣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如果世界認同了去中心化貨幣的概念,那加密貨幣就有無限的上漲空間;相反地,若去中心化理念不被世人認同,我頂多就是虧損10%的總資產。
最後是區域性,我希望能夠配置台灣、美國的部位,美國是全球最強的經融體系,台灣則是我居住的地方,可以避免匯差風險。
綜上所述,我的配置會長得像這樣:
- 50% 配置在可以創造4%以上現金流的被動型ETF,用來支付生活所需,多的可以拿來繼續投資。
- 40% 配置在我個人相信可以永久持有的公司,不一定要有配息,但是我要很有信心可以長期持股。
- 10% 配置在加密貨幣,其中包含比特幣、以太坊、幣安幣等等。
好這就是今天的影片,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幫我按個訂閱和喜歡,有任何問題的話下方留言討論。
謝謝你的收看!
【訂閱、追蹤、按讚】
【文章同步發表平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可以幫我註冊Likecoin並在文章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這是對我很大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