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溝通、讀心、隔空控物,在未來你都能夠用到這些超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讀者粗略探討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工作模式。

其實除了人工智能外,還有另一種比較鮮為人知的技術,未來亦會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

它就是腦機相關技術。


當代醫療的救星

腦機是透過腦波測量儀器,把取得的腦波作為特定的指令,在不需直接經人手操控的情況下,去操控某些能夠解讀腦波訊息機械的技術。

如果讀者曾經觀看過<阿凡達>的話,應該會更加容易明白,因為當中的原理大致相同。

過住其實醫療人員已經會使用腦機連接技術去幫助身體障礙人士。

起初,使用該技術的人士需要先進行入侵性的手術,在大腦皮層上安裝一個有線的腦電圖素描器。

但隨着科技的發展,無創腦電圖技術已經成熟,身體障礙人士在經過短期的訓練後,可以單憑意識無線控制電動輪椅,甚至可以操控機械手臂拿起食物自行進食。

雖然無創技術比入侵性的腦機連接技術較為安全,但科學家們並不感到自滿,因為無創腦機連接的使用者依然需要戴上一個大腦皮層接收器,而且容易接收到雜訊,影響操控效果。

所以,現時科學家的研究方向是希望可以消除該技術的局限性,使任何人都可以無聲無息地使用腦機設備,甚至要使其普及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晶片大時代

為逹成這個終極目標,科學家需要借用到晶片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在人的大腦皮層上植入和硬幣一樣大小的晶片,該晶片的功能和傳統的大腦皮層接收器一樣,但是其重點是隱密性極好,使用者不用長期配戴一個笨重的接收器。

這種技術在近年已經有很大的突破,歸功於狂人馬斯克,他的科究團隊已經究發了一套名為Neuralink 系統,就是利用一台手術機器人,把支援腦機連接技術的晶片植入人的大腦皮層。

而植入晶片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只需腦骨切開一個小洞,再利用尖端的手術機械人植入晶片,然後蓋回頭皮,整個過程安全又快捷。

隨着晶片植入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腦機技術會全面普及,而且該技術的發展早已脫離了醫療層面,它已經成為了一種很有潛力的科技產品。


操控與進化

植入晶片式的腦機技術未來最有可能會與智能家居結合,傳統的智能家居需要用家使用手機操控家居電器,當使用腦機連接後,可以直接用意念操控它們,比通過使用Siri語音系統更快捷方便。

在更遠的未來,讀者可以自行想像,在上班時你可以用意念控製電腦打字,下班後,可以躺在沙化上用意念玩着經典的《cyberpunk 2077》,這簡直就是懶人的天國。

而且腦機的功能不只如此,未來的腦芯片可以自動監控健康使用者的健康,偵測是否有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其他風險,當在危急情況時,可自動為使用者發出緊急求救訊號。

腦機技術亦可以使人逹到「心傳心」的境界,我們可以不需要直接透過口語溝通,因為腦內的晶片會為我們發送、接收、和分析腦波,使我們能夠用腦訊號溝通。

此外,馬斯克也表示,未來我們可以使用該技術儲存自己的記憶備份,再透過訊號傳輸下載,聽起來好像是無稽之談,但是基於科學家已經能夠在腦波轉化為訊息,我認為假如未來科學家成功把人類的腦波準確地轉化為電腦訊息的話,未來我們是有機會儲存記憶的。


突破虛實的界線

總括而言,腦機技術會為我們帶來一個令人振奮,同時亦令人擔憂的未來。

我認為腦機技術的發明比較像是手機和電腦的後續科技,但是其重點是,它更隱蔽,更方便。

人們可以隨時連接互聯網,玩遊戲,看視頻,不用手機等設備,只需要通過通過大腦活動,以上的行為全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

我並不想過於著墨在該技術可能更有機會導致上癮,終究會令人上癮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比較擔心的是該技術會怎樣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該技術某程度上是加強了人和人之間的連繫,但亦可能剝奪了和他人深度交流的機會。

就拿互聯網作簡單的例子,我真的有朋友是全日都使用軟件和身邊的人溝通,如果讀者身邊亦有這種朋友,應該體會到和這種人交住是十分令人困惑的。

另外,國內有學者把腦機技術形容是《刀劍神域》裏的VRMMO系統,雖然這種技術暫時尚未面世,但是請讀者留意,這種技術的核心是把生物訊息解讀成有意義的電腦數據,假如將來能夠發展到把包含了人類生理反應的數據,傳送到人的腦部使其產生同樣的生理反應,那麼我們存在於現實世界還有意義嗎?

我是一個很喜歡幻想的人,雖然腦機技術聴起來十分吸引,但是細思極恐。

它令我產生了其他想法,假如任何東西都能夠數據化,那麼是否進一步證實明了我們身處的世界真的可以由數據構成?或者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都只是數據帶給我們的刺激反應?

我之後可能都會寫有關的主題去表達有關的看法,現在我只希望我能夠有足夠的壽命去見證腦機住後的發展,因為其涉及的範疇實在太廣闊,難以揣測,希望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更多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外星人的方格的沙龍
7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YouTube上,Elon Musk的影片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他熱情地談論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潛力。去年7月,他震撼地宣布,已成功利用這項技術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雲端。這不只是一次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它更深入地挑戰了我們對「存在」的傳統認知,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Thumbnail
在YouTube上,Elon Musk的影片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他熱情地談論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潛力。去年7月,他震撼地宣布,已成功利用這項技術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雲端。這不只是一次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它更深入地挑戰了我們對「存在」的傳統認知,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Thumbnail
目錄 • 前言 • AI 揭曉 • AI 的光明面 • AI 的陰暗面 • 道德困境 • 風險管理 • 總結 前言 人工智慧是人工智慧的縮寫,是這個街區的新孩子。它有可能顛覆行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輕而易舉。但這並不全是陽光和彩虹。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失業、道德困境和隱私問題。在
Thumbnail
目錄 • 前言 • AI 揭曉 • AI 的光明面 • AI 的陰暗面 • 道德困境 • 風險管理 • 總結 前言 人工智慧是人工智慧的縮寫,是這個街區的新孩子。它有可能顛覆行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輕而易舉。但這並不全是陽光和彩虹。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失業、道德困境和隱私問題。在
Thumbnail
20年前開始,科幻電影喜歡描述瘋狂科學家發明了超級機器人,它們為人類服務,長出智慧後卻反撲人類;而後便出現一個英雄,或是一名「尚有人性」的機器人,願意解決困境,平息人機大戰。 若今天不是單純只開發機器人,而是人類可以變成機器人,你願意嗎?
Thumbnail
20年前開始,科幻電影喜歡描述瘋狂科學家發明了超級機器人,它們為人類服務,長出智慧後卻反撲人類;而後便出現一個英雄,或是一名「尚有人性」的機器人,願意解決困境,平息人機大戰。 若今天不是單純只開發機器人,而是人類可以變成機器人,你願意嗎?
Thumbnail
根據5/25日焦點新聞: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團隊,結合腦部磁振造影、AI與ChatGPT訓練模型,已經能夠初步「讀腦」,把人腦中所想的事情翻譯成文字。
Thumbnail
根據5/25日焦點新聞: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團隊,結合腦部磁振造影、AI與ChatGPT訓練模型,已經能夠初步「讀腦」,把人腦中所想的事情翻譯成文字。
Thumbnail
我濃縮列大綱給讀者參考:
Thumbnail
我濃縮列大綱給讀者參考: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讀者粗略探討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工作模式。 其實除了人工智能外,還有另一種比較鮮為人知的技術,未來亦會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 它就是腦機相關技術。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讀者粗略探討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工作模式。 其實除了人工智能外,還有另一種比較鮮為人知的技術,未來亦會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 它就是腦機相關技術。
Thumbnail
3月辦理的 CUCAI 研討會,很可惜之前都不知道相關訊息,好在有錄製影片。 這場邀請 Shivon Zilis 來談「腦機介面的未來」。 不過我聽起來比較像 Neuralink 的產品發表跟公司展望分享啦!
Thumbnail
3月辦理的 CUCAI 研討會,很可惜之前都不知道相關訊息,好在有錄製影片。 這場邀請 Shivon Zilis 來談「腦機介面的未來」。 不過我聽起來比較像 Neuralink 的產品發表跟公司展望分享啦!
Thumbnail
今天讓我最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就是 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                                                                                                      
Thumbnail
今天讓我最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就是 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