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溝通、讀心、隔空控物,在未來你都能夠用到這些超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讀者粗略探討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工作模式。
其實除了人工智能外,還有另一種比較鮮為人知的技術,未來亦會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
它就是腦機相關技術。
當代醫療的救星
腦機是透過腦波測量儀器,把取得的腦波作為特定的指令,在不需直接經人手操控的情況下,去操控某些能夠解讀腦波訊息機械的技術。
如果讀者曾經觀看過<阿凡達>的話,應該會更加容易明白,因為當中的原理大致相同。
過住其實醫療人員已經會使用腦機連接技術去幫助身體障礙人士。
起初,使用該技術的人士需要先進行入侵性的手術,在大腦皮層上安裝一個有線的腦電圖素描器。
但隨着科技的發展,無創腦電圖技術已經成熟,身體障礙人士在經過短期的訓練後,可以單憑意識無線控制電動輪椅,甚至可以操控機械手臂拿起食物自行進食。
雖然無創技術比入侵性的腦機連接技術較為安全,但科學家們並不感到自滿,因為無創腦機連接的使用者依然需要戴上一個大腦皮層接收器,而且容易接收到雜訊,影響操控效果。
所以,現時科學家的研究方向是希望可以消除該技術的局限性,使任何人都可以無聲無息地使用腦機設備,甚至要使其普及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晶片大時代
為逹成這個終極目標,科學家需要借用到晶片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在人的大腦皮層上植入和硬幣一樣大小的晶片,該晶片的功能和傳統的大腦皮層接收器一樣,但是其重點是隱密性極好,使用者不用長期配戴一個笨重的接收器。
這種技術在近年已經有很大的突破,歸功於狂人馬斯克,他的科究團隊已經究發了一套名為Neuralink 系統,就是利用一台手術機器人,把支援腦機連接技術的晶片植入人的大腦皮層。
而植入晶片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只需腦骨切開一個小洞,再利用尖端的手術機械人植入晶片,然後蓋回頭皮,整個過程安全又快捷。
隨着晶片植入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腦機技術會全面普及,而且該技術的發展早已脫離了醫療層面,它已經成為了一種很有潛力的科技產品。
操控與進化
植入晶片式的腦機技術未來最有可能會與智能家居結合,傳統的智能家居需要用家使用手機操控家居電器,當使用腦機連接後,可以直接用意念操控它們,比通過使用Siri語音系統更快捷方便。
在更遠的未來,讀者可以自行想像,在上班時你可以用意念控製電腦打字,下班後,可以躺在沙化上用意念玩着經典的《cyberpunk 2077》,這簡直就是懶人的天國。
而且腦機的功能不只如此,未來的腦芯片可以自動監控健康使用者的健康,偵測是否有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其他風險,當在危急情況時,可自動為使用者發出緊急求救訊號。
腦機技術亦可以使人逹到「心傳心」的境界,我們可以不需要直接透過口語溝通,因為腦內的晶片會為我們發送、接收、和分析腦波,使我們能夠用腦訊號溝通。
此外,馬斯克也表示,未來我們可以使用該技術儲存自己的記憶備份,再透過訊號傳輸下載,聽起來好像是無稽之談,但是基於科學家已經能夠在腦波轉化為訊息,我認為假如未來科學家成功把人類的腦波準確地轉化為電腦訊息的話,未來我們是有機會儲存記憶的。
突破虛實的界線
總括而言,腦機技術會為我們帶來一個令人振奮,同時亦令人擔憂的未來。
我認為腦機技術的發明比較像是手機和電腦的後續科技,但是其重點是,它更隱蔽,更方便。
人們可以隨時連接互聯網,玩遊戲,看視頻,不用手機等設備,只需要通過通過大腦活動,以上的行為全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
我並不想過於著墨在該技術可能更有機會導致上癮,終究會令人上癮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比較擔心的是該技術會怎樣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該技術某程度上是加強了人和人之間的連繫,但亦可能剝奪了和他人深度交流的機會。
就拿互聯網作簡單的例子,我真的有朋友是全日都使用軟件和身邊的人溝通,如果讀者身邊亦有這種朋友,應該體會到和這種人交住是十分令人困惑的。
另外,國內有學者把腦機技術形容是《刀劍神域》裏的VRMMO系統,雖然這種技術暫時尚未面世,但是請讀者留意,這種技術的核心是把生物訊息解讀成有意義的電腦數據,假如將來能夠發展到把包含了人類生理反應的數據,傳送到人的腦部使其產生同樣的生理反應,那麼我們存在於現實世界還有意義嗎?
我是一個很喜歡幻想的人,雖然腦機技術聴起來十分吸引,但是細思極恐。
它令我產生了其他想法,假如任何東西都能夠數據化,那麼是否進一步證實明了我們身處的世界真的可以由數據構成?或者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都只是數據帶給我們的刺激反應?
我之後可能都會寫有關的主題去表達有關的看法,現在我只希望我能夠有足夠的壽命去見證腦機住後的發展,因為其涉及的範疇實在太廣闊,難以揣測,希望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更多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工智能將會在職場上取代人類 ? 在某些工種上的確會有這種情況,特別在肺炎的影響下,這場轉變可能會比預期來得更快。
人工智能將會在職場上取代人類 ? 在某些工種上的確會有這種情況,特別在肺炎的影響下,這場轉變可能會比預期來得更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想像一下,只需用思想就能操控數位設備。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 Synchron 公司正在實現的未來。讓我們深入了解這項突破性技術,以及它如何為癱瘓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Thumbnail
腦機連結技術是一種可以讓人類與電腦進行直接交互的技術,而遠端體感操控則是指使用者可以透過感應器來控制遠端的裝置。 如果將這兩種技術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遠端體感操控的鋼鐵人了。 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例如醫療、娛樂、運動等等。不過,目前這種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實驗才能夠實現。
Thumbnail
神經處理單元(NPU)主要用於加速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任務。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應用領域和使用者: AI和機器學習:NPU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的直接受益者。這些技術依賴數據而蓬勃發展,NPU擅長消化和解釋大量資料集,使機器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學習。 智慧型設備和物聯網:在智慧型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幾個月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一則、自己投資的新創公司,已成功為一名病患的大腦植入晶片,重磅消息瞬間襲捲全球,引起諸多討論,人腦意念透過晶片的傳達,像多年前《阿凡達》電影般的情節,如今似乎在醫療上的運用即將付諸實現了。
Thumbnail
我認為在近未來,AI反而會加速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加上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olink,已經開始試著將晶片植入大腦,未來應該會比較類似《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的世界,企業的權力將大到可與政府抗衡,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會天差地遠。
Thumbnail
Neuralink的創辦人Elon Musk近日於社交平台X上宣布,公司已經在首位人類受試者身上成功安裝公司所研發的電極。他亦表示,目前病人恢復狀況良好,此腦機介面也可以穩定的收取大腦神經元所釋放的電訊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想像一下,只需用思想就能操控數位設備。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 Synchron 公司正在實現的未來。讓我們深入了解這項突破性技術,以及它如何為癱瘓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Thumbnail
腦機連結技術是一種可以讓人類與電腦進行直接交互的技術,而遠端體感操控則是指使用者可以透過感應器來控制遠端的裝置。 如果將這兩種技術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遠端體感操控的鋼鐵人了。 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例如醫療、娛樂、運動等等。不過,目前這種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實驗才能夠實現。
Thumbnail
神經處理單元(NPU)主要用於加速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任務。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應用領域和使用者: AI和機器學習:NPU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的直接受益者。這些技術依賴數據而蓬勃發展,NPU擅長消化和解釋大量資料集,使機器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學習。 智慧型設備和物聯網:在智慧型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幾個月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一則、自己投資的新創公司,已成功為一名病患的大腦植入晶片,重磅消息瞬間襲捲全球,引起諸多討論,人腦意念透過晶片的傳達,像多年前《阿凡達》電影般的情節,如今似乎在醫療上的運用即將付諸實現了。
Thumbnail
我認為在近未來,AI反而會加速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加上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olink,已經開始試著將晶片植入大腦,未來應該會比較類似《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的世界,企業的權力將大到可與政府抗衡,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會天差地遠。
Thumbnail
Neuralink的創辦人Elon Musk近日於社交平台X上宣布,公司已經在首位人類受試者身上成功安裝公司所研發的電極。他亦表示,目前病人恢復狀況良好,此腦機介面也可以穩定的收取大腦神經元所釋放的電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