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我申請上啦!美國博士班的申請歷程「簡述」
2
怎麼聯絡指導教授?我竟然差點就沒有實驗室了!
3
臺灣第二隻大王魷魚現身!關於深海巨物的重重謎團大解析。
4
寶可夢分類學 L3:烈空座的親生子,巴大蝶是你媽?
5
帶狀皰疹的痛苦經歷:我的皮蛇故事
1
我申請上啦!美國博士班的申請歷程「簡述」
2
怎麼聯絡指導教授?我竟然差點就沒有實驗室了!
3
臺灣第二隻大王魷魚現身!關於深海巨物的重重謎團大解析。
4
寶可夢分類學 L3:烈空座的親生子,巴大蝶是你媽?
5
帶狀皰疹的痛苦經歷:我的皮蛇故事
寶可夢生物學,一起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寶可夢行為學 L10:欸!我家有會倒立的捲捲耳你要不要來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鑽石與珍珠》中小光的捲捲耳,外型立基於卷耳兔,雖然手腳力量很小,但根據設定那對大耳朵竟連大岩石也能粉碎,另外特別喜歡皮卡丘的角色設定也很有趣。在現實世界中,兔子也是一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可愛動物,但你有見過會倒立的兔子嗎?
2021/03/26
7
寶可夢生態學 L4:需要太陽的珊瑚,混濁水域也很好的藻礁
寶可夢中粉紅色的「太陽珊瑚」,完美的描述了有珊瑚要生活在陽光明媚的海洋環境,伽勒爾地區的太陽珊瑚整個都是白的則點出了珊瑚白化的問題。珊瑚礁生態系有很多物種生存,生物多樣性很高,最近熱議中的藻礁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也不容小覷。
2021/02/27
6
寶可夢分類學L7:牛年行大運,肯泰羅與你拜年
主角小智的肯泰羅首次出現於《迷你龍的傳說》,是還在跟小剛、小霞一起旅行時所收服的,為小智在關都地區收服的第9種寶可夢。肯泰羅長的很像牛,但在牛科動物中牠們最像哪種呢?
2021/02/13
1
寶可夢行為學L9:毀滅一切的破壞死光,從嘴射出脈衝雷射
寶可夢有一個名字非常中二,但非常強力的招式 – 破壞死光,這個招式大家可能看過暴鯉龍、卡比獸、快龍用過,這是一個從嘴巴放出強烈光束的招式,威力非常強大,甚至使用後會暫時無法動彈。在現實世界中,我們也有類似的強力光束,就是「雷射」,但你知道雷射是怎麼產生的嗎?還有雷射是怎麼影響生物體的?
2021/01/24
2
2
寶可夢行為學L8:誰說你能偷懶?火爆八爪武師打爆偷懶的魚
八爪武師在現實中的原型動物為藍環章魚,不過配色與其相反,雖然他擁有八條腕,但其中有一條腕繞在腰上作為腰帶,四條用來攻擊、三條用來站立,生性尚武的牠甚至會為了尋找對手登上陸地,而如此好鬥的角色設定是否也體現在真實的章魚上呢?
2021/01/09
35
寶可夢行為學L7:素利普的洗腦催眠術,肆無忌憚吃掉你的夢
長得很像貘的素利普應該是蠻知名的初代寶可夢,據說牠只要抽動長長的鼻子就可以知道別人的夢境,而以夢為食的牠,甚至只喜歡吃好夢,除此之外,由於具備催眠術這項技能,很多人會藉由牠來治療失眠症,如此跟夢、催眠密切相關的寶可夢充滿濃濃的神秘色彩,其原型甚至跟日本妖怪相關?
2020/12/25
4
寶可夢演化學L4:究極小強費洛美螂,生存大師是蟑螂!
費洛美螂是一種究極異獸,牠擁有類似人的外型,幾乎所有寶可夢都會因其而神魂顛倒,據說不論性別,只要看到牠的寶可夢都會被迷惑且失去敵意。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蟑螂這種躲在陰暗處的房客,似乎不太討人喜歡,尤其是會飛的蟑螂更是令人聞風喪膽,究竟蟑螂到底有什麼本事,才能獲得「打不死的小強」這個稱號呢?
2020/12/11
6
寶可夢分類學L6:寄生上蟬?蟬版冬蟲夏草,派拉斯與背上蘑菇的辛酸。
大家有看過蟬的若蟲嗎?長相跟羽化後的成體差不多,但是沒有翅膀,羽化前生活在土裡,等到快要羽化的時候才會爬出來找個高處羽化為成蟲,而派拉斯就是以蟬的若蟲為雛型設計,不過特別的是牠其實已經被寄生,是沒有死亡的宿主。
2020/11/27
5
寶可夢行為學 L6:會飛的蜂窩 – 三蜜蜂,如何從蜂窩判斷是什麼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蜂窩?三蜜蜂就是三個六角形巢室合體的寶可夢,任一部分對花蜜的喜好各不相同,甚至這些巢室還能飛,現實中當然沒有自由飛翔的巢室,不過從外觀跟材質就能簡單分類這是虎頭蜂、長腳蜂,或者是蜜蜂的巢。
2020/11/15
17
寶可夢分類學L5:什麼是蜂?大針蜂又是什麼?
大針蜂做為一個反派的寶可夢角色,時常成群欺負其他寶可夢,就連小智也曾經被大量大針蜂侵襲過,從大針蜂的外型來看,跟現實世界的蜂有相當高的相似性,不過各位認識什麼是蜂嗎?而大針蜂真的是蜂,還是根本不是昆蟲呢?
2020/10/26
3
查看更多
寶可夢行為學 L10:欸!我家有會倒立的捲捲耳你要不要來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鑽石與珍珠》中小光的捲捲耳,外型立基於卷耳兔,雖然手腳力量很小,但根據設定那對大耳朵竟連大岩石也能粉碎,另外特別喜歡皮卡丘的角色設定也很有趣。在現實世界中,兔子也是一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可愛動物,但你有見過會倒立的兔子嗎?
2021/03/26
7
寶可夢生態學 L4:需要太陽的珊瑚,混濁水域也很好的藻礁
寶可夢中粉紅色的「太陽珊瑚」,完美的描述了有珊瑚要生活在陽光明媚的海洋環境,伽勒爾地區的太陽珊瑚整個都是白的則點出了珊瑚白化的問題。珊瑚礁生態系有很多物種生存,生物多樣性很高,最近熱議中的藻礁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也不容小覷。
2021/02/27
6
寶可夢分類學L7:牛年行大運,肯泰羅與你拜年
主角小智的肯泰羅首次出現於《迷你龍的傳說》,是還在跟小剛、小霞一起旅行時所收服的,為小智在關都地區收服的第9種寶可夢。肯泰羅長的很像牛,但在牛科動物中牠們最像哪種呢?
2021/02/13
1
寶可夢行為學L9:毀滅一切的破壞死光,從嘴射出脈衝雷射
寶可夢有一個名字非常中二,但非常強力的招式 – 破壞死光,這個招式大家可能看過暴鯉龍、卡比獸、快龍用過,這是一個從嘴巴放出強烈光束的招式,威力非常強大,甚至使用後會暫時無法動彈。在現實世界中,我們也有類似的強力光束,就是「雷射」,但你知道雷射是怎麼產生的嗎?還有雷射是怎麼影響生物體的?
2021/01/24
2
2
寶可夢行為學L8:誰說你能偷懶?火爆八爪武師打爆偷懶的魚
八爪武師在現實中的原型動物為藍環章魚,不過配色與其相反,雖然他擁有八條腕,但其中有一條腕繞在腰上作為腰帶,四條用來攻擊、三條用來站立,生性尚武的牠甚至會為了尋找對手登上陸地,而如此好鬥的角色設定是否也體現在真實的章魚上呢?
2021/01/09
35
寶可夢行為學L7:素利普的洗腦催眠術,肆無忌憚吃掉你的夢
長得很像貘的素利普應該是蠻知名的初代寶可夢,據說牠只要抽動長長的鼻子就可以知道別人的夢境,而以夢為食的牠,甚至只喜歡吃好夢,除此之外,由於具備催眠術這項技能,很多人會藉由牠來治療失眠症,如此跟夢、催眠密切相關的寶可夢充滿濃濃的神秘色彩,其原型甚至跟日本妖怪相關?
2020/12/25
4
寶可夢演化學L4:究極小強費洛美螂,生存大師是蟑螂!
費洛美螂是一種究極異獸,牠擁有類似人的外型,幾乎所有寶可夢都會因其而神魂顛倒,據說不論性別,只要看到牠的寶可夢都會被迷惑且失去敵意。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蟑螂這種躲在陰暗處的房客,似乎不太討人喜歡,尤其是會飛的蟑螂更是令人聞風喪膽,究竟蟑螂到底有什麼本事,才能獲得「打不死的小強」這個稱號呢?
2020/12/11
6
寶可夢分類學L6:寄生上蟬?蟬版冬蟲夏草,派拉斯與背上蘑菇的辛酸。
大家有看過蟬的若蟲嗎?長相跟羽化後的成體差不多,但是沒有翅膀,羽化前生活在土裡,等到快要羽化的時候才會爬出來找個高處羽化為成蟲,而派拉斯就是以蟬的若蟲為雛型設計,不過特別的是牠其實已經被寄生,是沒有死亡的宿主。
2020/11/27
5
寶可夢行為學 L6:會飛的蜂窩 – 三蜜蜂,如何從蜂窩判斷是什麼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蜂窩?三蜜蜂就是三個六角形巢室合體的寶可夢,任一部分對花蜜的喜好各不相同,甚至這些巢室還能飛,現實中當然沒有自由飛翔的巢室,不過從外觀跟材質就能簡單分類這是虎頭蜂、長腳蜂,或者是蜜蜂的巢。
2020/11/15
17
寶可夢分類學L5:什麼是蜂?大針蜂又是什麼?
大針蜂做為一個反派的寶可夢角色,時常成群欺負其他寶可夢,就連小智也曾經被大量大針蜂侵襲過,從大針蜂的外型來看,跟現實世界的蜂有相當高的相似性,不過各位認識什麼是蜂嗎?而大針蜂真的是蜂,還是根本不是昆蟲呢?
2020/10/26
3
查看更多
瘋言蜂語 害怕是源於不理解
《瘋言蜂語EP.2 與大大同行》
大家好,我是政佑,現代社會我們稱各領域巨擘為大大,這些人具備很多經驗跟知識,獨居蜂公寓界的大大正是城市方舟工作室的創辦人們,他們的粉專是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高中的時候也是因為他們,我才對這些蜂類有更深的認識,進而開始參與這項計畫。
2020/04/13
2
《瘋言蜂語 EP.1 什麼是蜂》
今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什麼物種容易跟蜂搞混,以後不要對著食蚜蠅大呼小叫,知道全世界不是只有蜜蜂跟虎頭蜂,也不要跟我一樣,讓自己受傷,同時殺了一隻蜜蜂。 最常被認錯的冠軍大概就是上述的食蚜蠅,被認錯的次數應該跟長喙天蛾被認成蜂鳥的次數不分軒輊,另外還有食蟲虻、黑水虻等,他們的確在形態上,甚至有些在顏色上
2020/04/12
3
《瘋言蜂語 EP.0》
大家好,我是政佑,因應自保社在學校推行獨居蜂公寓,粉專即將推出《瘋言蜂語》系列貼文五篇,視情況增加,但不會超過十篇,原因是早在我們之前就團隊在推這個行動,有興趣的人可以看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 或是 城市養蜂 Urban Beekeeping。
2020/04/12
2
《瘋言蜂語EP.2 與大大同行》
大家好,我是政佑,現代社會我們稱各領域巨擘為大大,這些人具備很多經驗跟知識,獨居蜂公寓界的大大正是城市方舟工作室的創辦人們,他們的粉專是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高中的時候也是因為他們,我才對這些蜂類有更深的認識,進而開始參與這項計畫。
2020/04/13
2
《瘋言蜂語 EP.1 什麼是蜂》
今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什麼物種容易跟蜂搞混,以後不要對著食蚜蠅大呼小叫,知道全世界不是只有蜜蜂跟虎頭蜂,也不要跟我一樣,讓自己受傷,同時殺了一隻蜜蜂。 最常被認錯的冠軍大概就是上述的食蚜蠅,被認錯的次數應該跟長喙天蛾被認成蜂鳥的次數不分軒輊,另外還有食蟲虻、黑水虻等,他們的確在形態上,甚至有些在顏色上
2020/04/12
3
《瘋言蜂語 EP.0》
大家好,我是政佑,因應自保社在學校推行獨居蜂公寓,粉專即將推出《瘋言蜂語》系列貼文五篇,視情況增加,但不會超過十篇,原因是早在我們之前就團隊在推這個行動,有興趣的人可以看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 或是 城市養蜂 Urban Beekeeping。
2020/04/12
2
大哉問
《第六十三則大哉問 上不停更,感謝你們讓我知道長大後還是可以很有趣?》
前陣子YouTube頻道《上班不要看》(上不)宣布停更,消息來得很突然,追蹤了好幾年,有很多喜歡的系列,也很喜歡團隊成員,所以在這發生巨大改變的時刻,我想趕緊寫下自己的觀看心得,關於為什麼花在YouTube時數逐漸減少,卻有陣子只要要上不更新還是會馬上看的原因。
2025/03/29
1
《第六十二則大哉問 赴美讀書的第一個學期,留臺、赴美的差別是什麼?》
之前我分享了申請到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的心路歷程。出國讀書的想法,存在心裡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不喜歡被太多框架綁住,也喜歡教學跟研究,成為教授不出所料得成為我的目標,為了這個理想,必須要讀博班,那要去哪裡讀博班呢?為何美國成為我的首選?
2023/11/12
16
1
《第六十一則大哉問 畢業即就業? 中研院研究助理兼科普創作者的新生活》
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2023/06/10
14
7
《第六十則大哉問 面對屬於我們的黑水溝?雲門舞集《薪傳》觀後感》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2023/05/11
7
《第五十九則大哉問 自信是對其他人的尊重?》
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日本知名男公關羅蘭的訪談截圖,他說送禮時不該說「自己送的只是小東西」。聽起來蠻特別的,人與人相處時,謙虛是美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過謙似乎成了習慣,看到羅蘭的分享,這才仔細思考到這個問題。
2023/04/23
9
《第五十八則大哉問 透過鏡頭可以自我對話?神人之家觀後感。》
《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2022/12/30
7
《第五十七則大哉問 最嚴厲的批評,就是對我最大的稱讚?》
我是一個對作品極有自信的人,因為對我來說,任何產出都會經過詳細思考的過程,品質也都會被謹慎地檢視過,若描述得誇張點,我甚至會說這些成果是自我精神的延伸。如果有人想多加討論,甚至給予批評跟建議,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2022/08/30
14
1
《第五十六則大哉問 你做這個有什麼意義?我的登上大畢典計畫。》
高中畢業,因為擔任畢籌會幹部,學業成績又不突出,沒有在畢業典禮上台的機會,因此過幾年再臨畢業,我想給自己留個上台領獎的回憶,但因為申請梅貽琦獎章未果,就只剩下畢業生致詞代表這條路。
2022/07/01
74
2
《第五十五則大哉問 替生活留點空白,從何開始偷閒?》
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2022/05/01
12
2
《第五十四則大哉問 | 苗栗旅讀:苗栗產石油!大湖除了草莓還有別的看頭?》
之前介紹了通識課介紹新竹舊城區歷史,這次要介紹苗栗歷史,其實這才是這堂通識課的重中之重,畢竟課名是「旅讀苗栗能源相關礦業與聚落的歷史」!
2022/01/26
11
查看更多
《第六十三則大哉問 上不停更,感謝你們讓我知道長大後還是可以很有趣?》
前陣子YouTube頻道《上班不要看》(上不)宣布停更,消息來得很突然,追蹤了好幾年,有很多喜歡的系列,也很喜歡團隊成員,所以在這發生巨大改變的時刻,我想趕緊寫下自己的觀看心得,關於為什麼花在YouTube時數逐漸減少,卻有陣子只要要上不更新還是會馬上看的原因。
2025/03/29
1
《第六十二則大哉問 赴美讀書的第一個學期,留臺、赴美的差別是什麼?》
之前我分享了申請到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的心路歷程。出國讀書的想法,存在心裡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不喜歡被太多框架綁住,也喜歡教學跟研究,成為教授不出所料得成為我的目標,為了這個理想,必須要讀博班,那要去哪裡讀博班呢?為何美國成為我的首選?
2023/11/12
16
1
《第六十一則大哉問 畢業即就業? 中研院研究助理兼科普創作者的新生活》
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2023/06/10
14
7
《第六十則大哉問 面對屬於我們的黑水溝?雲門舞集《薪傳》觀後感》
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2023/05/11
7
《第五十九則大哉問 自信是對其他人的尊重?》
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日本知名男公關羅蘭的訪談截圖,他說送禮時不該說「自己送的只是小東西」。聽起來蠻特別的,人與人相處時,謙虛是美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過謙似乎成了習慣,看到羅蘭的分享,這才仔細思考到這個問題。
2023/04/23
9
《第五十八則大哉問 透過鏡頭可以自我對話?神人之家觀後感。》
《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2022/12/30
7
《第五十七則大哉問 最嚴厲的批評,就是對我最大的稱讚?》
我是一個對作品極有自信的人,因為對我來說,任何產出都會經過詳細思考的過程,品質也都會被謹慎地檢視過,若描述得誇張點,我甚至會說這些成果是自我精神的延伸。如果有人想多加討論,甚至給予批評跟建議,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2022/08/30
14
1
《第五十六則大哉問 你做這個有什麼意義?我的登上大畢典計畫。》
高中畢業,因為擔任畢籌會幹部,學業成績又不突出,沒有在畢業典禮上台的機會,因此過幾年再臨畢業,我想給自己留個上台領獎的回憶,但因為申請梅貽琦獎章未果,就只剩下畢業生致詞代表這條路。
2022/07/01
74
2
《第五十五則大哉問 替生活留點空白,從何開始偷閒?》
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2022/05/01
12
2
《第五十四則大哉問 | 苗栗旅讀:苗栗產石油!大湖除了草莓還有別的看頭?》
之前介紹了通識課介紹新竹舊城區歷史,這次要介紹苗栗歷史,其實這才是這堂通識課的重中之重,畢竟課名是「旅讀苗栗能源相關礦業與聚落的歷史」!
2022/01/26
11
查看更多
菜鳥的實驗室日記
斑馬魚的虛擬實境,我當研究助理時期的研究發表啦!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與開發斑馬魚社交行為虛擬實境研究工具的經驗,以及該工具如何應用於研究斑馬魚的社交行為和動態視差的影響。研究發現,虛擬斑馬魚可以吸引真斑馬魚,並且視角的非預期改變會導致斑馬魚更劇烈的社交反應。該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作者也分享了參與研究的過程和心得。
2025/07/03
3
Sky 讀書會:環境議題的科學傳播,科學傳播最多關注度與資源的子領域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環境議題的科學傳播」。上一篇文章 Sky 讀書會:健康方面的科學傳播,理論結束來實戰吧! 我們討論了健康相關的科學傳播,今天我們要討論佔
2025/06/04
2
Sky 讀書會:健康方面的科學傳播,理論結束來實戰吧!
本文探討健康議題的科學溝通,從健康教育和廣告兩個面向分析其影響。作者指出,有效的健康溝通需考量長期/短期效果、影響範圍、實施方向和資源限制等因素,並強調單向的科普形式不足以改變民眾行為,影響民眾對健康的認知至關重要。
2025/05/10
1
1
Sky 讀書會:風險評估先做好,科學傳播才有效
本文討論科學傳播中風險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情緒、信任和媒體報導等因素對公眾風險認知的影響,並提倡回應性溝通模式,透過風險評估和管理,針對公眾的擔憂進行有效溝通。
2025/04/21
1
Sky 讀書會:什麼是科學新聞?科學記者重要嗎?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2024/11/10
29
2
杜鵑鳥跟宿主的軍備競賽:蛋超像沒關係,等著看你的雛鳥!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2024/07/04
12
怎麼聯絡指導教授?我竟然差點就沒有實驗室了!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2024/06/17
23
Sky 讀書會:體制外的科學教育。是什麼?怎麼做?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2024/05/21
13
Sky 讀書會:科學中的對話,聽見公眾的聲音
科學中的對話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重要,本文討論了知識民主化和科學信任危機對科學對話的影響,並探討公眾參與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文章還介紹了公眾對話的形式和設計,以及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於對話的重要性,作者也提出了持續對話的觀點。
2024/05/07
9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研討會 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沒寫文章了,重新養成寫作習慣大概不容易,希望暑假期間跟學分較少的下學期,能允許我至少兩週一更,今天是復出的第一篇文,決定要來分享自己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Neuromodulation Symposium。不過,在主
2024/04/29
12
查看更多
斑馬魚的虛擬實境,我當研究助理時期的研究發表啦!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與開發斑馬魚社交行為虛擬實境研究工具的經驗,以及該工具如何應用於研究斑馬魚的社交行為和動態視差的影響。研究發現,虛擬斑馬魚可以吸引真斑馬魚,並且視角的非預期改變會導致斑馬魚更劇烈的社交反應。該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作者也分享了參與研究的過程和心得。
2025/07/03
3
Sky 讀書會:環境議題的科學傳播,科學傳播最多關注度與資源的子領域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環境議題的科學傳播」。上一篇文章 Sky 讀書會:健康方面的科學傳播,理論結束來實戰吧! 我們討論了健康相關的科學傳播,今天我們要討論佔
2025/06/04
2
Sky 讀書會:健康方面的科學傳播,理論結束來實戰吧!
本文探討健康議題的科學溝通,從健康教育和廣告兩個面向分析其影響。作者指出,有效的健康溝通需考量長期/短期效果、影響範圍、實施方向和資源限制等因素,並強調單向的科普形式不足以改變民眾行為,影響民眾對健康的認知至關重要。
2025/05/10
1
1
Sky 讀書會:風險評估先做好,科學傳播才有效
本文討論科學傳播中風險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情緒、信任和媒體報導等因素對公眾風險認知的影響,並提倡回應性溝通模式,透過風險評估和管理,針對公眾的擔憂進行有效溝通。
2025/04/21
1
Sky 讀書會:什麼是科學新聞?科學記者重要嗎?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2024/11/10
29
2
杜鵑鳥跟宿主的軍備競賽:蛋超像沒關係,等著看你的雛鳥!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2024/07/04
12
怎麼聯絡指導教授?我竟然差點就沒有實驗室了!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2024/06/17
23
Sky 讀書會:體制外的科學教育。是什麼?怎麼做?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2024/05/21
13
Sky 讀書會:科學中的對話,聽見公眾的聲音
科學中的對話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重要,本文討論了知識民主化和科學信任危機對科學對話的影響,並探討公眾參與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文章還介紹了公眾對話的形式和設計,以及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於對話的重要性,作者也提出了持續對話的觀點。
2024/05/07
9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研討會 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沒寫文章了,重新養成寫作習慣大概不容易,希望暑假期間跟學分較少的下學期,能允許我至少兩週一更,今天是復出的第一篇文,決定要來分享自己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Neuromodulation Symposium。不過,在主
2024/04/29
12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