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雖然不會完全復刻,但總會有些諷刺性的巧合」
美國在阿富汗好像落荒而逃,姑勿論美國國內如何支持大兵回家,或者總統拜登如何口硬,近日在傳媒將之類比為翻版越戰撤軍,都令國內國外的輿論震驚,令本國在短期內舉行的中期選舉,以至在印太地區的角色,均避受挑戰。
撤軍是對,策略是錯
本來拜登上任初期,由於曾任副總統及長期從事外交工作,理應有一定的外交手腕,而是次美國撤軍是兩黨共識,也得到盟友的支持。正如拜登所說,美國不能長期保護阿富汗,也不能令美國大兵壯烈犧牲,在內部能夠得到掌聲,在感恩節前大家可以安然與家人團聚,這絕對切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把精力集中處理印太地區,處理拜登所提倡的印太戰略,特別是近日不少軍艦集結西太平洋。
雖然拜登現在說沒有後悔撤軍,可是卻不能解釋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撤離,縱然阿富汗軍戰意甚低,難道他事前沒有得到這個情報嗎? 若有此的資訊,又何來會有如斯難看的畫面? 塔利班完全不當美軍是一回事,反而美軍更要塔利班確保他們的安全,如此的窩囊相,自會令就算不是競爭對手的國家會視之為慘敗,就算美國國內都會凝聚一股反拜登的聲音,特別是近日前總統川普的喊話,以及黨內對他的不信任聲音,特別是中期選舉臨近,而在印太地區的不少過往受美國保護的國家也未免膽戰心驚,而一些獨裁國家又可能會自鳴得意
十面楚歌的拜登
一些國家自以為美軍落荒而逃,很難不想像有獨裁者想趁美國勢弱而造出釁行為,而且,阿富汗的淪陷使整個地區的情報網連根拔起,究竟阿蓋達會否乘機再起,利用情報的空隙向美國及其盟國進行恐怖襲擊,拜登已經要應付本土的黨內外壓力,年事稍長的他仍有否足夠體力應付如意巨大的挑戰? 若果地區的衝突漸多,也許有一天會有人按捺不住,或者擦槍走火,慢慢演變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結語
在地緣政治的陰霾之下,東亞國家除了要做好防禦地區軍事衝突外,還是要析出善意,盡力維持地區和平,但是有時面對極權國家的無理衝撞,為人民預先好好裝備,以應付任何突發巨變方為良道。